群陽子的小說《蓮花莊》,描述四十五歲的京子因為再也不想做著應酬陪笑的工作,努力存了一筆錢之後,從有名的廣告公司離職,並搬出父母家,住到了老舊的公寓「蓮花莊」。把生活開銷控制在一個月十萬日圓,存款加上退休金,就算不工作,也足以度過三十幾年,抱著這樣的想法,京子開始了她和過去截然相反的全新生活⋯⋯
應該是本教人如何過「極簡生活」的小說吧,抱著這樣的想法,打開了這本書,後來才發現它跟我讀過的其它實踐極簡主義的書不太相似。那些書大部分都在強調捨棄過多的物質,過著簡單樸實的生活會帶來心靈富足,減壓放鬆平靜,身心獲得洗滌。雖然這本小說也多少有這個意味,但著墨更多的卻是京子對於不工作,無所事事的日子,感到不安迷惘的心情。從每天被做不完的事追著跑的日子,突然轉變成什麼事都不做也沒關係的日子,於其說變得輕鬆,她更像失去人生的目標和動力。
京子的父親不斷地被京子的母親洗腦要為了家人一直工作,從來不被允許好好休息,或者享受生活,等貸款差不多還清了,身體卻出現狀況,人生就這樣決束了。自己賺錢買的大房子,卻因為加班很少待在家,連一套新的西裝也捨不得買,「認真的好人容易死。拚了命工作卻拿不到錢,哪裡也住不了结果就死了。」父親的辛勞人生,和母親對於金錢以及外界評論的執著,強化了京子離職離家的決心。
然而沒有了滿檔的行程,失去了待辦事項,不再是固定組織的一份子,屬於京子的身份認同也跟著消失了。明明是自己決定要這麼做的,卻仍然對未來的路充滿不確定性。這也是我喜歡這本書的地方,它很真實的說明不是只要不工作,過著簡樸生活,一切煩惱和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京子搬去新家後,愜意地在榻榻米上滾了一會之後,就因為沒事可做而心慌,開始懷疑這樣真的好嗎?而這樣的懷疑一次又一次地在往後的日子中出現。
我曾經讀過一個故事,一個壞人下地獄後,他受到的懲罰是「無所事事」,可以每天吃喝玩樂,但就是不能做任何工作,他過沒多久就感到十分無聊痛苦。我們應該要有除了過勞的社畜生活,和無所事事的失重生活之外的選擇。找到自己喜歡,並且能為自己的人生帶來意義和成就感的事,看見自己的付出帶來改變,感覺自己被需要,會讓人有活著的動力。
一個月十萬日圓或一百萬日圓,工作或不工作,都可以,只要不是被「洗腦」,而錯認為自己只有某種人生選擇,或是只有特定的路才是正確的路就行。說到底,或許根本沒有什麼正確答案,只有下定決心去體驗過,才知道適不適合自己。不過我倒是很讚同京子最後所說的話:「雖然有不少討厭痛苦的事,但也有開心的事。找到讓自己開心的事不就好了。難過歸難過,就算這樣,還是不要抱著悲觀的心態過日子,我想這一點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