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春之庭院-柴崎友香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作者:柴崎友香,譯者:黃碧君,出版日期:2015/09/09

春之庭院朗讀片段


柴崎友香的小說<<春之庭院>>描述人與建築物之間的關係,細微的情感在空間流動,建築物因記憶的附著彷彿脫離了靜止的狀態,城市的景觀新舊交替、參雜,季節的嬗遞每每帶來不同的樣貌。在現代,大部分的人都離開自己生長的故鄉,來到城市居住,每次的停留卻都只是短暫地,然後又因某些原因,主動或被迫遷移至它處,而曾經留在房子裡的生活痕跡和回憶,似乎封存在裡面,等待下一個住戶的入住,但若是房子被拆除,所有的一切就消失在時間長河裡,那麼人生中的某段經歷就好像會被抹去。無法在城市中定居於某處,落地生根,是令人傷感,孤獨的。表面上,人擁有許多的選擇權,好像全世界每個地方都能去,但卻每一個地方都不是家。小說中的人物會如此迷戀一棟建築物,是因為憧憬它所勾勒出的生活樣貌,一種有別於自己的生活方式,一種可稱之為家的想像。

小說的主角太郞住在一棟即將要改建的公寓中,公寓裡的其他住戶幾乎都已經搬走,只剩「辰」住戶的西小姐,和「巳」住戶的房客。在太郎套房的方向,有一棟藍色的房子,房子裡曾經住了一對夫妻,男的是攝影師,女的是演員,他們以房子為背景,拍了一本名叫「春之庭院」的攝影集。西小姐非常喜歡那些照片,所以一直很希望能進去藍色房子看看,不過現在那棟房子有了新的住戶,不能隨意進入。有一天,西小姐敲了太郞的門,想從他的陽台把藍色房子看的更清楚⋯⋯

...

等待-哈金



出版社:時報出版,作者:哈金,譯者:金亮,出版日期:2015/02/02

等待朗讀片段



哈金的小說<<等待>>描述一段三角關係,主角孔林想和家鄉的妻子淑玉離婚,為了娶他的同事吳曼娜。但每一次離婚手續都未能順利完成,一年拖過一年,孔林和曼娜等了十八年,終於等到這段婚姻自然失效,好不容易兩人結了婚,卻發現許多的美好和愛早已在悠悠的歲月長河之中流逝。

孔林在醫學院唸書時,父母幫他找了一個媳婦,為了是能照顧孔林生病的母親。孔林不喜歡淑玉的樣子,覺得她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還裹小腳,不識字,無法帶她出去見人,所以和淑玉生了一個女兒之後,便和她分床睡。孔林在木基市當軍醫,一年當中只有年節的時候才回家鄉,所以淑玉一肩扛起照顧公婆和女兒的責任,孔林則是固定會寄錢回家。孔林不愛淑玉,娶她是因為父母給的壓力,他沒有強力捍衛自己的意願,而是被動地順從了父母的決定。

...

基姆-吉卜林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作者:吉卜林,譯者:廖綉玉,出版日期:2017/11/24


基姆朗讀片段




<<基姆>>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吉卜林的作品,小說描述少年基姆的成長故事。基姆是個白人,但他的外表和印度人沒有兩樣,大家都叫他「世界之友」,因為基姆知道如何和各類種族、宗教、階級的人打交道。基姆和一位西藏喇嘛結伴上路,基姆要解開自己的身世之謎,而喇嘛則要尋求一條能讓人超脫輪回的聖河。一路上基姆靠著市井機智解決問題,後來基姆還受訓成為一名間諜,加入英俄兩國爭奪印度的「大搏弈」中。

基姆是個孤兒,他從小就在街頭打滾,熟知各樣的方言俚語,他瞭解他腳下的這塊土地。他所處的環境龍蛇混雜,每個人都會騙人,而他基姆說起謊來更是高明。基姆才十三歲卻十分世故,這樣的他,被只說真話且單純的喇嘛所吸引,基姆看到年邁的喇嘛為了信念,不惜千里,他受到感動,自願成為喇嘛的弟子。基姆也要去找一頭綠野紅牛,他那已逝父親在臨終前仍不斷提到的牛。基姆盡心服侍喇嘛,喇嘛也教導基姆聖法和智慧。兩人既是師徒更像爺孫,但後來基姆必須回到學校受教育,所以不得不暫時離開喇嘛身旁。

...

魔幻年代-班•歐克里(Quotation)


1. 有些事情唯有在事過境遷之後,才看得明白。(p16)

2. 大家都怕自己不認識的東西。⋯⋯那你怕的一定是人生。(p17)

3. ⋯⋯我們並不喜歡別人突然換個方式對待我們,因為那就表示我們也得跟著改變,而我們不喜歡花那種力氣。我們寧可別人盡在我們意料之中。(p19-20)

4. 萬一透過反覆再三地扮演,我們最後成為自己最常假扮的角色,該如何是好?那是不是表示,真正的自我並不存在?我們是由習慣構成的嗎?(p22)

5. ⋯⋯人格是內在成就的外顯存在。⋯⋯當我們沈浸於存在的精華時,搞不好人格甚至可以征服命運。(p24)

6. 永遠不要遠離生命的初始。
我們年輕的時候,會帶著夢想啟程。走到人生旅程的中段時,我們也許會發現自己迷了途。到了最後,我們找回原點,然後重新開始。(p26)

...

魔幻年代-班•歐克里



出版社:商周出版,作者:班‧歐克里,譯者:謝靜雯, 出版日期:2016/10/08


魔幻年代朗讀片段



班•歐克里的小說<<魔幻年代>>主要描述一行人前往希臘的「阿卡迪亞」拍攝紀錄片,這是一趟改變心靈的旅程。「阿卡迪亞」被認為是天堂,是牧歌式的樂園,是家鄉,也是生命的初始。旅人帶著自己內心的惡魔上路,為了掙脫惡魔的囚禁,自我必須重生。作者藉著旅行來探討人生,為了抵達人生中的「阿卡迪亞」,就要讓生命的源頭重新被填滿,發現心之所需,從人生的文本中解讀出意義。

一開始,作者發出一連串對旅行目的的叩問。旅行可能是為了逃離自我,不想被生活界定,為了讓自己的惡魔有事可忙,讓它們也能獲得平靜,為了去尋找特別的事物,好比個人的聖杯,又或者是為了發現,發現哪裡才是心之所歸,哪裡才是「家」。對作者而言,人生就是旅行,經歷一切,試圖問,我們是誰?從何而來,又將要往何處去?人類都曾身處於伊甸園中,不要忘卻自己的起始,不要丟失自己的美好,為了回到這原初的美和善,回到最理想和最真實的狀態,我們要直視自己的靈魂,從自己的惡之中解放,為了讓內在潛存的美善成為現實,舊有的自我必須死去,重生之後會變得更加強大,如同小說裡所寫的:「死而復生的基督 比經歷死亡前的基督 擁有更大的權柄。」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