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正常人的條件》-姜泰植


姜泰植的小說《正常人的條件》描述韓國人民的生活景況,競爭激烈,物價房價齊漲,一般人一不小心就可能淪為社會低層,難以翻轉階級。書中男主角好不容易爬到中階主管的階級,卻一夕之間失去工作,已經步入中年的他,怎麼都找不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最終連人的身分都失去了。作者用詼諧荒謬的手法來反諷現實的殘酷,對於看不見希望的未來,書中的人物只能渡過一天是一天。


男主角沒車沒房,失去工作後,做過一個又一個的副業,為了不用面對悲慘的現況,他還迷上了吸食強力膠,還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在動物園的工作,以為苦日子終於結束,誰知道考驗才正要開始。所謂動物園的「公務員」,實際上是扮演在園內讓遊客觀賞的「動物」,主角為了賺錢養家,被迫拋棄人類的身份,成了猩猩,動物園內其他的動物全都是人類裝扮的,看似非現實的日常,卻真實刻畫出小人物的悲劇。


在扮演動物的過程中,人漸漸成了動物,看到香蕉會真的撲過去,三不無時還會捶胸發出嗚呼嗚呼的叫聲。或許在資本主義世界中,人類都和被關在動物園中的動物沒什麼兩樣,我們隨時被上級監視,就像那些必須滿足遊客期待的動物一樣,我們也必須拿出滿足組織和客戶期待的表現。人類世界和動物世界都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強者占領一切,而弱者只能等著被吞噬,是人還是被囚禁的動物,已經沒有區別,「活得像個人」,成了奢侈的希望。


小說中的塞倫蓋提動物園實施極權管理,想離開的「半獸人」會被關起來,防止他們奔向自由,平日園內一直播放洗腦的園歌,歌詞不斷強調動物園充滿夢想與幻想,是幸福和快樂的地方,實際上它是一個剝削勞工,要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出賣靈魂的監獄。拚死工作,卻繳不出房租,買不起食物,還得繳許許多多的稅,無怪乎,半獸人最後寧願逃到剛果,徹底成為一隻生活在叢林裡的動物,至少剛果叢林不缺地方棲身,充滿免費食物,還不用繳稅,它成了半獸人心中的應許之地,為了好好做人,只能放棄人過的生活,是作者最大的諷刺。


最後作者給主角一個看似希望的結局,他因為妻子懷孕而感到喜悅,但看在我的眼裡,我卻認為這是更加悲慘的開始,他連妻子都快養不起了,該如何養小孩?而出生在貧困家庭的孩子,又要如何面對韓國如此競爭激烈的環境?這不只是階級的複製,更是悲劇的複製。在貧富差距極大,充滿競爭,物價高漲的資本主義社會裡,「怎樣才能活得下去?」是在讀完小說後,我們會一再思考的問題。





...

《法國女人不會胖》-Mireille Guiliano



Mireille Guiliano 的《法國女人不會胖》介紹了法國的飲食文化和習慣,解釋為何法國女人即使享受美食也不會發胖的原因,重點就是「少即是多」以及「均衡」,不需要苛刻自己,也不用把吃東西當成是一種罪,活得健康,吃得開心,才是對待食物的正確觀念。書裡也提供許多食譜,教大家煮出美味又營養均衡的餐點。


《法國女人不會胖》這本書不同於一般的減肥書,作者闡述的是法國的生活哲學和態度,他們對美食的堅持實在令人佩服,葡萄酒、巧克力、乳酪、各式各樣精緻的麵包和蛋糕,有如此多好吃的食物,你會好奇法國女人如何維持身材。作者也曾經胖過,到美國當交換學生的一年,她增加了不少體重,回到法國後,才靠著家庭醫生的建議,成功瘦身。她沒有靠什麼極端方法節食或運動,她運用法國女人奉行的原則,動動大腦想辦法讓自己從食物中得到最大享受,卻付出最小代價,不用犧牲口腹之慾,只要把握少量、多樣、新鮮的準則,也能達到自己的均衡體重(在皮膚內感覺很順暢)。


我喜歡這本書的地方是因為它並沒有要求我們只能吃什麼,或不能吃什麼,它強調減重的過程是探索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嘗試不同的習慣,做一些調整和改變,可以發現新的可能性,這個過程是有趣的,它不應該讓人感到痛苦,畢竟痛苦的事,誰能持久地做下去?我們所從事的任何事,應該要是種享受而非自我懲罰,不是懲罰自己不吃甜點、懲罰自己多跑三圈。維持體重的手段是找到平衡,作者說我們希望自己苗條又健康,卻也充滿了慾望和渴求,關鍵不是征服後者,而是「平衡」,跟自己的兩面都維持友好關係,同時駕馭自己的意志與感官。


多留心自己吃的食物和飲食習慣是第一步,不要不經思考就把一大堆高糖、高熱量,營養價值低的東西全都吞下肚。作者也愛吃巧克力和麵包,但她不吃那些添加化學成分或過度加工的產品,她吃黑巧克力和手工麵包,她以真正令人滿足的美食代替垃圾食品,她不貪多,她更重視的是品質,把胃的空間保留給最愛的食物,用心思考,精心安排飲食內容。我們都應該帶著「腦袋」去吃東西,好好的瞭解自己的身體,找出自己喜歡什麼、適合什麼,用「聰明的」方式去寵愛自己。好吃的東西也不用吃到撐,法國女人鮮少吃第二份,因為她們不想把享受的事物變成例行公事,她們在享受和節制之間遊刃有餘。培養敏銳的感官,吃精心準備的食物,就可以真正體會風味和口感的交互影響和變化,也因此不用藉著「份量」得到滿足。


當然作者也提醒我們要多動,消耗的熱量一定要大於攝取的熱量,但她不推崇激烈運動,她建議大家「多走路,多爬樓梯,多喝水」,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樣雜事都當成是溫和的勞動,而非苦差事,好好把握機會動動身體,持續減重的關鍵就是努力要比享樂多一點。最後作者說的好,「維持均衡體重是生活藝術的一環」。

...

《東大超人氣的人生思考課》-上田正仁



東京大學的教授上田正仁所著的《東大超人氣的人生思考課》,強調為了要能獨立思考和擁有創造力必須做到三件事:要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永不放棄。以往在學校準備考試時所培養的執行力,較適合運用在已經有固定且唯一的解答時,而思考力著重在自發地研究,能透過現象看到問題的本質,它是長期且深刻地探索問題,並非一味追求解題速度。書中介紹了許多方法,能讓我們藉著實際操作而提升思考力,作者告訴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要害怕忘記所學的知識,因為重要的是那些透過學習而累積的智慧。


一、掌握「發現問題」的能力

當習慣「命題者」存在時,學生會不知道該如何獨立研究,找不到研究的課題,為了發現尚未有解的問題,就必須花時間蒐集、整理和理解資訊,這樣做是為了釐清那些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是否已經有人提出解釋,以及是否具有獨創性。把蒐集來的資訊理解之後,就可以丟棄它們,然後將時間和精力專注在尚未理解的部分,記得一定要花時間,固定研讀蒐集到的資料,只蒐集卻不讀就沒有意義了。閱讀後用自己的話整理重點記錄於筆記上。


為了讓問題核心浮現我們可以製作「資訊地圖」,步驟如下:

1.蒐集與研究課題相關的資訊

2.篩選資訊:找出關鍵字,用自己的話整理相關知識

3.重複步驟12

4.製作資訊地圖:在紙上詳列已理解和尚未理解的部分

5.提取問題的本質:專注於尚未理解的部分中有關聯的那些要素

6.選擇問題和進行分類:選那些可以發揮最大力量、獨創性強的問題


二、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

1.將複雜的問題歸類

2.分解要素

3.各個擊破

4.發現未能解決的要素

5.分析一下,要解決該問題,哪些要素還不夠充足,並尋找必要的補充要素


「好奇心導向」:在試圖解決問題時,努力的方向與目標似乎沒有關聯只是單純地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前進,有時反而因此有重大突破。


三、永不放棄的精神

「不容易有答案的問題,才值得花時間思考」

不要執著一定要在短時間內找到答案,當研究碰到瓶頸時,可以回想原點,重新出發,要記得沒有成果,也不代表是浪費時間。


...

《 我是微笑,34歲,留職停薪中》-Ooga Kinako

 


「來,今天開始休息!」

Ooga Kinako 的圖文書《我是微笑,34歲,留職停薪中》想「傳達休息也沒關係」的這件事,不用勉強自己,更不需要硬撐,在還來得及之前,在還能回頭之前,停下來,放過自己。


雖然微笑不是作者本人,但作者也患有焦慮症和恐慌症,曾經閉門不出長達五年的時間,她創造了微笑這個角色,在微笑還沒因憂鬱症而走上絕路前,讓她停下腳步,好好休息。作者希望藉由微笑的故事告訴大家,寶貴的心靈和身體不需要因為工作而崩壞,也不需要偽裝自己,硬是擠出笑容附和他人的意見,在回應他人的需求之前,應該要先照顧好自己,聽聽自己身心的需求,也許它們早就在哭喊著得到你的關注,就像微笑的身體都起了疹子,她站在月台一步也跨不出去,這就是症狀,需要被幫助的徵兆。


這個社會老是告訴我們要非常努力,努力當然很重要,但有時候要付出的代價實在太高了,就像微笑明明已經得了憂鬱症,卻因為休息在家而不斷地自責,一直想著「大家都那麼努力想辦法撐下去,還有那麼多比我更慘的人,我到底是怎麼了?」自責自卑,即便休息卻也沒因此變得輕鬆,氣自己為什麼不能快點好起來,回歸社會?


好在微笑遇到了石姐,石姐告訴她,「找尋的時間都是有意義的」,找尋自己的時間,那些看似暫停的空白,是可以讓我們暫時闔上劇本,不用扮演任何角色的時候,我就是我自己而已,可以真實的生氣,真實的哭泣,不用隨波逐流,不用在人群面前「微笑」。


最後微笑向自己道歉了,「對不起我只在意別人的眼光,讓自己那麼難受」,「對不起,在那種時候,還有這種時候,讓自己那麼辛苦」,從這一刻微笑終於能休息了,她要盡情哭泣,也會回應自己的需求。


「太過努力,和無法努力都一樣痛苦。因為,不知道該如何喜歡自己,所以,這次我在無法努力下去之前,在聽不見自己的心聲之前,我決定暫時休息一下。」

...

《學習不會背叛你》-金英敏



《學習不會背叛你》集結首爾大學教授金英敏一系列關於學習的文章,他強調學習的重要性,以及教導我們如何提問、做研究、整理資料和進行討論。把求學問僅當成考試和就業準備的現代,如何學習並培養思考能力,以期能獲得實質的內在,是為了能在變化快速的社會活下去並創造價值。


書中內容大部分是關於在大學的課堂上如何學習,好比寫論說文的方法,如何提出研究問題,甚至也教導我們如何發問才能激發出有意義的交流,當然文中也有對於閱讀、學習和資料統整的論述。作者認為學習必須主動自發,否則學了也不會長知識,越是深奧的學問就必須要有耐心和毅力,在熬過艱苦的訓練期之後,就能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變化不會無中生有,需要付出努力才能獲得,單純為學習而學習會培養出高度的自律。不是為了分數或賺錢,而是出於好奇而開始的知識探索,可以感受到成長和進步,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好,這是「賦權」的過程,自主地做出選擇,讓你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書中重點摘要如下


*關於精讀

快速地多讀之後,找出精讀的對象,可以以自己存疑的問題為目標來閱讀,凡是能解答那個問題的文章,就是要精讀的部分。

精讀至少需要三種訓練:

一、要能讀出作者沒有說出口的內容

二、要學會重組且支撐書籍內容的假設和前提

三、要能夠進行批判性的解讀

P148-9


*關於整理

光收藏是不夠的,如果沒有對收藏品進行適當地整理,那些資料算不上是真正的被「發現」了。同樣的,當一個人在學習的時候,把自己用得到的資料整理好,建立自己的資料庫,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p165


*關於研究

好的研究,通常先有一個好的研究問題意識。若想消解知識之渴,擴大自己的知識層面,讀者也同樣要提出問題。第一個該提出的問題,「這本著作是否提出了很好的研究問題,也作出了回答。」p170


*關於討論

熱衷於宣告自己的觀點和對方大相逕庭,卻忽略了和發表者尋求共識。

就算站在與發表者完全相反的立場提出質疑或發表長篇大論,如果發表者只答一句「喔,這樣啊!」就沒再回應的話,整個討論也就是不了了之。若不想讓討論走向兩條平行線,就必須深入對方的論點中,譬如指出發表內容中所具有的內在矛盾。p174


在高度競爭的社會,我們都只想快速抵達終點,最好是可以跳過中間的過程,但作者強調進入這個過程的努力和時間本身,就是一種生活。不是學分拿到的那一天,或是薪水發下來的那一天才有意義,而是每一天的那些微小的累積,讓你之所以是你,如果只有結果才重要,那中間的過程就會淪為漫長的等待,人生中就只剩下短短的幾個所謂「重大的成就時刻」才會感到喜悅,這樣的生命似乎太過苛刻了。


雖然說在新年的第一天,是應該訂下目標好好衝刺的時候,不過如果大家可以更享受完成目標的過程,一定會更快樂吧,要是偶爾能容許自己偏離目的,發發呆,做做白日夢,我覺得也會是很舒服的一件事。


最後祝各位2022年身體健康,平安快樂喔🎉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