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分人》-平野啟一郎


芥川獎作家平野啟一郎所寫的《分人》,鼓勵讀者重新思考人的基本單位,幫助我們解答關於「我是誰」的疑問。作者強調沒有「真/假」自我之別,每一個在人際關係中所產生的「分人」都是自我的一部分。「分人」的概念使人從尋找「獨一無二真實自己」的束縛中解脫,減輕自我認同危機,我們因此更能接受自己。


「個人」V.S. 「分人」

「個人」(individual),這個英文單字的字首「in」有否定之意,dividual 來自動詞「divide」有「分開」的意思。也就是說「個人」(individual),有「不可分」的意思。然而作者卻認為「個人」並非無法分割的最小單位,相反地,他把否定字首「in」拿掉,自創了「分人」(dividual)這個新單位,他主張人是「可分」的存在。個人是整數1,分人就是分數,每個分人的比例不同,所有分人的集合就是個人。


「分人」定義

「分人」是經由和人互動而自然產生的各個自己,不只會在各種人際關係中誕生,也會在各事物,好比書本、音樂或藝術品接觸時產生。和周遭人事物反覆交流,型塑了我們的各種分人,也就是所謂的人格。「我」就是由不同比例的分人組成。


「真正的自己」迷思

在「個人」的定義之下,我們假設「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主體,始終如一,有個真實的自我存在,而我們必須活得像自己。所以有時候在和不同人互動時,若出現不同的「人設」,我們會懷疑這其中有虛假甚至是操弄的成分。可是,作者強調沒有什麼「真實/虛假」的區別,每個因人際交流而生的「分人」,都共存在心中,都是真正的自己。


人本來就會因為處在不同的場合,以及面對不同的對象時,而有不同的表現和應對方式,應該說如果不這樣,那還比較奇怪。好比我們和家人相處的模式,一定和同事相處的模式不同,但也不代表那就是帶上「面具」,刻意假裝。我們之所以不喜歡八面玲瓏的人,反而是因為他們對待每一個人都一樣,不願意依對象的不同特地培養不同的分人。


「分人」的特性和階段

依照自己和對方的關係深淺及親密程度,我們因對方所產生的「分人」有比例大小的不同,也會進化和成長,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分人化的步調,無法強迫對方照自己的期望運作。


分人的發展,從陌生到親密,不特定到特定對象,可分為三階段:

*第一階段:社會性分人: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交場合中,好比和超市的店員或餐廳的服務生互動時。此分人可和不特定的多數人交流,通用性高。若是和他人的關係沒有進一步發展,分人就會停在此一階段。

*第二階段:以團體為對象的分人:擁有某個領域的特定習性,包括穿著打扮,言談舉止。

*第三階段:特定對象分人:依某個特定對象發展而成。並非所有關係都會推展到此一階段。


如何愛自己

「我」是由不同的分人構成的,我們可以藉由喜歡自己其中一、兩個分人,也就是「我」的某些面向,而變得比較有自信,依此為立足點來接受自己。作者舉例有些人在學校被霸凌,而認為自己膽小懦弱,但這只是眾多分人之一,不代表必須把這個分人延伸到放學後或甚至是畢業後。只要和新的人認識,去到新的環境,建立新的人際關係,就會出現全新的分人化。若是不喜歡自己的某些分人,也不代表不能去愛自己的其他部分。若是能發展各個不同的分人,我們的精神狀態就可以維持平衡。


如何和他人相處

勇於和他人建立關係,使我們可以活出自己的許多面向,體驗到不同的自己,生命因此變得豐富精彩。


人和人互動彼此影響,對方的分人因自己產生,我們的分人也因對方而產生,這使我們對他人有責任,別人對我們也有影響力,所以和會對自己帶來正面影響的人事物在一起很重要。若是不喜歡自己的某個分人,就必須藉由斬斷讓這個分人產生的互動,使這個分人在「我」的整體比例中下降。


要記住,我們能看見的或接觸到的只有對方面對我們時的分人,無法知道一個人所有的分人樣貌,所以沒必要在得知對方有自己不瞭解的一面時,而感到被欺騙。


所謂的愛是對方的存在能夠讓你愛自己。同時,你的存在也能讓對方愛他自己。若是兩人能夠擁有類似的分人比例,那麼相處起來就會較為融洽。


My take

在還沒讀過《分人》之前,我也會覺得應該要做「真實的」自己,要展現真正的自我。對於一個像我這樣擁有內向性格的人,當我在面對同事或自己的學生時,我會懷疑自己是否在「扮演」外向性格,是否在勉強自己變得活潑開朗?然而我現在明白,活潑開朗也是自己的一種「分人」,是因為不同對象和場合孕育出來的「我的一部分」,不是假裝,也不是扮演,這讓我的內心輕鬆許多。


還有在和他人交往時,有時當我看到對方的不同面貌時,會覺得不太舒服,會懷疑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他/她?對方和我相處時是否不夠真誠?但如今我知道不能強迫對方展現他們所有的面向,而是要尊重他們內在的不同分人,就像我自己也有不同的分人一樣。



...

關於健康管理


兩個禮拜前有感冒前兆,每次都是早上睡醒喉嚨很乾,有不舒服的感覺,根據以往經驗,會開始發炎,有痰,然後咳嗽。因為當老師的關係,基本上也無法不說話,讓喉嚨休息,所以症狀通常會陸續出現。但上次感冒引發鼻竇炎,又一直頭痛,拖了快一個月才恢復,那一陣子實在很辛苦,如果可以我真不想再經歷一次。於是我就在想,這一次可以做些什麼,讓感冒的歷程不再往前進,在初期就將症狀消滅?但我好像從來沒有成功做到這件事過,這是有可能的嗎?想不到,我還真的辦到了!


本身就有過敏體質的我,在生理期快來時,抵抗力都會變差,這次的感冒跡象也發生在生理期前。當口乾舌燥,一天喝超過2500cc的水,還是解不了渴時,我就知道身體可能要出狀況了。果然喉嚨開始怪怪的,之前的我都會做有氧運動,希望流個汗,感冒症狀就會消失,但好像沒什麼用。難不成,就是要休息,連運動都要避免?不然這次換個方向試試,不做激烈運動,頂多伸展身體,就暫時和床以及沙發當好朋友吧!然後吞維它命B群看看會不會有幫助,畢竟每次只要身體不舒服,醫生的建議就是吃B群,只是我都沒聽話。這次就姑且一試,順便再吞幾個殺菌喉片,然後補充一些電解質果凍和維生素果凍。然後三天過去,雖然有過敏咳嗽,也感覺有點虛弱,但喉嚨沒有發炎疼痛,也沒有痰,感冒症狀也沒有再惡化。


後來生理期來,繼續休息,沒運動,自從養成運動習慣後,我已經沒有那麼久沒運動了,很擔心對身體有害,但不舒服也不能勉強自己。就這樣休了快兩個星期,這段時間,盡量多吃蔬菜和水果,以前身體不舒服,胃口不佳就不吃,卻又想吃一些垃圾食物,但這次我逼自己多吃健康食物,避開零食和加工食品,然後沒事就喝水,終於讓我戰勝了感冒一次。


最近我還發現睡眠有療癒效果,雖說我早就在書中讀過這件事,但這陣子我是真的用「身體」感受到這件事。那一天半夜睡不著,全身有種酸痛感,想著明天起床要糟糕了,迷迷糊糊睡著。結果一覺醒來,身體疼痛的感覺卻都消失不見,就好像昨晚睡沈後,身體經歷某種排毒淨化過程似的,早上身體就變輕鬆了。但也有相反狀況,沒睡好或失眠的隔天,全身沈重,胃痛頭痛肩頸痠痛,整個人都快解體了。


村上春樹說:「真正的紳士應該不會在人前饒舌大談自己的健康法。」,我想淑女應該也要遵守這個原則。雖然講那麼多關於自己健康管理的事,其實也不是要大家跟著一起做,只是把觀察到的事紀錄下來而已。不過我很好奇,大家都覺得自己是個養生的人,並且很懂得照顧自己嗎?那天和我媽聊天,她說她吃的很養生,但明明她都不吃水果,她也說叔叔很養生,但明明叔叔會抽煙嚼檳榔,我爸也說他血壓正常,問題是收縮壓140才不正常!所以我有好好檢討,自己是否也認為有做到必要的健康管理,但事實上卻沒有?我決定要多多觀察自己的健康狀況,然後謹記絕對不能跟別人說自己是個注重健康的養生之人。

...

《為你的心定錨》-愛比克泰德

古羅馬哲人愛比克泰德的學生將其言行記錄並精簡為《手冊》,此筆記便是《為你的心定錨》的原典。愛比克泰德強調要專注在自己能掌控的事物之上,像是我們的反應以及行動,運用理智面對事情,並且保持內心的平靜,不受外在的一切擺佈,因為那超越能控制的範圍。在待人處事時,要追隨本質而非表象,注意別被表象欺瞞,而做出不正確的評論或決定。最後還要提升自己,持續學習,別擔心是否看起來愚蠢,若認定某事有價值,就必需以勇敢的心態和堅定的意志去追求,要全力付出才能擁有珍貴的事物。


愛比克泰德認為人之所以會不幸,是因為所抱持的認知和信念,是我們對事情的判斷造成痛苦。我們可以選擇如何看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並決定要做出什麼反應,「除非你願意,否則別人是傷不了你的。當你認為你被傷害,你才會被傷害。」


我在閱讀心理學相關書籍時,也看得到愛比克泰德想法的影子,雖然知道他的主張有其道理,但有時候還是會覺得,這樣的說法,彷佛是在為世界上的惡和不公不義脫罪,讓它們從該承擔的責任中脫身。畢竟我們不能控制別人要不要做壞事或傷害我們,我們能控制的只有自己的想法,所以若是生氣或難過,若是不選擇放下或原諒,那也是自己找罪受。但我就是會發怒也會感到受傷,所以愛比克泰德的思維有時會令我無法接受。


然而在這一次的閱讀過程中,我好像終於明白為什麼要著重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而非抱怨或不滿外在的種種。因為這樣做才會讓心自由,使人擁有一種生命的自主權,我是自己人生的主人,有能力處理事情和解決問題,也就是擁有心理學家所說的「Sense of agency」(一種能控制自己身心的能力)。總是執著在那些自己無法改變的事情上,會有種深深的無力感。沒錯,責怪那些可恨的人事物,或大罵他們,一開始可以讓人宣洩情緒,但久而久之,我們卻被困在什麼都做不了的無力和挫折之中,這使我們動彈不得,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


但我的認知、信念、反應和行動都是我可以控制的,這就賦予了我權力,去努力,去爭取,去做出改變,這樣一來就不會被困在「無能為力」的感受中,我的心就自由了。我「可以」去做一些辦得到的事,並且因為自己得到的成果而感到喜悅,而不是用外在所發生的一切來折磨自己,因為那在自己的掌控之外。我覺得痛苦就是把自己不能控制的事,當成是可以控制的,抱著執念不放,內心糾結。


愛比克泰德說的對,要以謹慎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心靈。


*名言摘錄

1.⋯⋯請記得,如果你認為那些本質上就受奴役的東西同樣是自由的,而受控於他人的東西也是你的,那麼你就會受阻。你會悲痛,你會受干擾,繼而怨天尤人。

可是,你若只專注於自己能掌控的事物,他人擁有什麼與你無關,那麼就沒有什麼人對你造成脅迫或牽制。


2.做任何事都竭盡所能,那麼,你就能對所有困難的事說:「你不過是看似困難罷了,實則未必如此。」


3.人的疾病阻礙的是肉身,而不是你,自主選擇的能力,除非那正是你的選擇。


4. 生活若是想過得更好,就從細微小事開始改變。油灑出一點?酒被偷了一些?告訴自己:「這不過是人生要過得淡然的一點小代價。任何事情都是有代價的。」


5.⋯⋯內心既想保持平靜,同時又想獲得外在事物,是非常困難的。對於這兩者,當你專注其中一方,必然會忽略另一方。


6.記住,人不過是一齣戲裡的演員,角色和戲分並不是由自己決定的。⋯⋯將配得的角色扮演好是你我的本分。


7.你若無意支付某樣東西的價錢,就想平白無故擁有,那就是不公正,也是貪得無厭。你若是認為某樣事物對你有價值,就得同等付出才能擁有。


8.一旦你將這些全都評估過了,而且意象依然堅定,那麼就以勇赴沙場的心態參加。否則,注意了,你就像是玩兒戲的小孩,有時是扮摔角手,有時扮劍鬥士,有時又吹著喇叭,有時又想再看過且喜愛的劇裡演個悲劇角色。⋯⋯


那麼,你也會一會兒是個摔角手,下一次又成了劍鬥士,現在是個哲學家,接著又成了雄辯者。你什麼都做過,然而骨子裡什麼都不是。你就像隻猴子,模仿自己看到的,一件接一件的把戲可把你給逗樂了,然而一旦熟悉之後,便又覺得索然無味。因為你對所有事物從來沒有徹底投入過,也未曾從各個面向深入細究整件事,不過是草率地接觸罷了,不是真有熱情。⋯⋯


請先想想看你的本質能力如何,重點又在哪裡。如果你想當摔角手,先想想你的肩、背及大腿,每個人的天賦和資質都不同。你認為當個哲學家,還能像你現在這樣吃喝隨心所欲,情緒暴怒又不滿嗎?


你必須專心、勞動、克制慾望,避見熟人,忍受家僕對你的鄙視和他人的訕笑,接受自己在官職和名譽等成就都不如他人。這些狀況與若是都已考慮周全,而且也能夠放下而不留戀,那麼,你就是擁有一顆追求淡漠、自由和寧靜的心。


如果不然,那就別再繼續。別像小孩子辦家家酒那樣,一會兒要當哲學家,接著又換當政治家,隨後改當雄辯者,最後還想當凱撒的官員。這些追求根本前後不一。不論好壞,你只能擇一。你必須培養自己內在或外在的掌控能力,讓自己投入內在或外在的事物,也就是說,你要嘛是個哲人,要嘛是個凡夫。


9.別想著他做了什麼,而是想著自己要怎麼做,好讓自己的選擇能與自我的本質相符。


10.人心的虔誠正落於利益所在之處⋯⋯


11.為自己訂立一些可供自己獨處,或與他人往來時遵循的特質和品格⋯⋯


12.當下的喜悅雖是滿足,也要留心它誘惑、迷人的力量不會常在。反向去思考,克制衝動能帶來多大的勝利之喜悅。


13.⋯⋯你無須搬弄那些理論,而是在完全理解之後,透過言行舉止,展現自己真正學到了什麼。


14.不論你認為什麼對你最好,視之為不可違犯的律法。⋯⋯儘管你還不是蘇格拉底,但仍該活得像是渴望成為蘇格拉底。

...

想抵達的未來


最近,應該也不是最近,而是一直以來都有種每樣東西都在漲價的感覺。昨天便當店員工說要漲十元,巷口的飲料店也是,還有生活用品也愈來愈貴了⋯⋯。11的學生告訴我,她們的學費一小時被漲了一百元。我聽了覺得很氣,因為公司並沒有漲我的薪水,但他們卻漲學生的學費。雖然嘗試跟上頭幫學生爭取折扣,對方卻一點都不肯讓步,也因為如此,我才有了自己開課的念頭,希望以合理價格提供給跟了我很久的學生。


想自己開課,其實也是一種以小敵大的無力感在促使我去做出改變,而不要只是抱怨。無法幫自己的學生爭取到優惠讓我沮喪,也生氣資方的不肯妥協和不願讓利的態度。另外,早在疫情前,就跟主管提出之後只想專心教成人的想法,但因為兒童部的學生比較多,所以如果同一個時段有成人的11和兒童部的課,我的時間就必須被分給兒童部,儘管那違反我的意願。不自由,不能依照意願來發展自己的專業能力,我想應該是很多人之所以想要創業的原因,當然金錢也是很大的理由。


但找場地開課,招收學生,擁有自己事業這件事,從來都不在我的想像之中,就算有,也是書店,不是成人美語教室。而且我也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創業家精神,相反地,我比較適合在一個地方安安穩穩地待著,有一份固定的薪水。不過我抱持著想法很簡單,反正我只是想先收到四個學生,只開一個班,應該不會太難。嘗試招生後,才知道自己天真的厲害。


上週末,還和另一半去發了傳單,雖然是個新鮮有趣的體驗,但課程詢問率依舊為零,我在想大家可能收到傳單就丟了,根本不會看。我去印傳單的地方,是一間幫人拍照、刻印章、兼賣果汁和水果的地方,老闆是位爺爺。本來想說他需要資助,所以光顧這家店。但無意間看到爺爺上衣口袋中那一疊鈔票,發覺自己可能比他更需要多賺點錢,或許以後自己也可以一邊教英文,一邊榨果汁?


不知道人類是否是唯一會被困在過去的回憶和未來的想像中的生物,不像其他動物都活在當下,我們的思緒總是在不同的時間線來來去去。在做這些新嘗試的同時,我不斷地在思考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未來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若是心𥚃有個理想生活的樣貌,那我就可以倒推回去思索該培養什麼能力,拿出怎樣的行動,或是該做何種改變。


必須想清楚想抵達的未來,才知道該做些什麼,因為害怕浪費時間和心力,更討厭的是那種一再被拒絕的感受。讀了許多心理學相關書籍的我,知道不該害怕嘗試,更不該害怕失敗,因為這些都是成長的過程,要有耐心,成果是不可能一下子就獲得的。只是每一次試圖做些嘗試,然後得不到任何回應,就好像是一直被人拒絕一樣,就彷彿自己不夠好,所以沒人願意接受我,理智上明白這不是事實,心魔卻不願意放過自己。


目前我還在邊走邊想,現階段是抱著「新奇好玩」的心態來做所有的嘗試,就像去年去擺攤一樣。因為有趣,所以想試試看,想知道做了會發生什麼事,手段本身就是目的,如此一來,應該就比較能享受過程。就先這樣子吧。畢竟即便現在沒有答案,日子還是要好好過下去。





...

《Rewire-神經可塑性》-妮可·維諾拉



妮可·維諾拉的著作《神經可塑性》,運用神經科學的研究,幫助我們改變有害的思想和行為,建立新的良好習慣。根據腦神經的可塑性特質,作者透過三階段:擺脫負面情緒、改變自我敘事和增強積極性,讓大家打破壞循環並創造持久的改變。


神經可塑性

大腦具有重組能力,可以創造新的突觸,形成新的連結,它會因應內部和外部因素而做出改變和適應。當訊息一再被重複,腦神經的傳達路徑不斷被強化,就會產生自動性。又因為大腦喜歡走捷徑和熟悉的路線,以減少腦力的消耗,所以當相同的刺激出現時,大腦會被制約而產生同樣的反應。

神經可塑性:重複+注意力+刻意=持久的改變


改變的三階段:要注意舊習慣和重複新習慣

階段一:擺脫負面情緒

慢性壓力和負面情緒會讓大腦進入「低電量模式」,持續生活在這種戰或逃的警覺狀態,很容易使大腦重啟舊習,因為它已經沒有多餘能量,應付維持基本運作以外的任務,好比建立新連結和改寫自我敘事。


辨識出會引發負面情緒迴路的提示,是打破循環的第一步,因為當我們看到或感覺到這些提示,它們就會觸發一個慣性行為,而此行為會因為得到獎勵而強化。


然而雖說大腦會被相同刺激觸發反應,但若是能拉長刺激和反應之間的時間,就可弱化連結,減少相互觸發的機率。以下是書中建議的打破迴路的方法:


*採用安德魯·胡伯曼博士建議的「生理性嘆息」,運用呼吸幫助大腦放鬆。

做法:短促地用鼻子吸氣兩次,閉氣一秒,再用嘴巴長而緩慢地吐氣。

*戰略性休息:帶著目的性休息,做真正能放鬆和恢復的活動。

*視覺化想像:大腦若不知如何反應,就會退回熟悉狀態。運用想預先演練良好的對應策略。

*重新架構想法:實踐感激的練習,促使大腦把較正面的觀點視為預設值。

*言語的力量:言語會塑造我們的思考,用積極正面的敘述方式來表達。自己說的話會成為自我實現預言。


階段二:改變你的敘事:重組潛意識

*放下手機:慎選進入大腦的訊息和刺激。

*心理訓練:預先在心理彩排,有益實際執行。

*重複的力量:每日提醒自己的意向和想達到的目標。

*暫停:在自動反應前,刻意停下,增加間隔時間。

*突破瓶頸:運用紀律。改變不是線性的,要有耐心,也不要過度苛責自己。

*主動制定策略為挫折做好準備,可以培養務實和解決問題的心態,而非被動地反芻負面想法和感受。

*跨越恐懼與征服自我破壞:對大腦而言一個已知的負面狀態,比未知事物的潛在危險要安全。藉由小改變來面對恐懼,積少成多累積成就,或是直接跳進深水區,迫使大腦快速學習。


階段三:增強積極性

*提升心靈韌性:在可掌控的情況下,刻意訓練自己承受壓力並恢復的能力,來增加韌性。

*培養成長心態:歡迎挑戰,從失敗中學習,不將身分認同與行為綁在一起。能力不是固定的,而是可透過努力改善。

*運動好處多:減輕憂鬱和焦慮,保護大腦,降低發炎。

*睡眠很重要:能幫助身體和大腦排毒,提升記憶力,改善警覺性、耐力,減少暴躁。

*避免過度追求多巴胺:太多的多巴胺會破壞大腦獎勵系統,降低我們付出努力的意願,導致我們渴望不健康的快速短期獎勵,而非選擇需要長期努力才能獲致的成果。

*建立自我信賴和信心:1.信守對自己的承諾2.設定切合實際的目標3.慶祝成就4.保有成長心態5.聆聽自己。

...

原來現在很舒適

 


這一陣子老是在想著要突破現況,包括對身材的管理,提升專業能力以及增加收入來源,就之前說到的,總之就是想做些什麼。我在思考自己還可以用什麼方式努力,然後回想過往那些曾經迎來重大改變的時刻,才發覺原來自己現在過得很舒適,當然這沒有什麼不好的,反而要對現在的生活抱持著感恩的心情。


想要跨出舒適圈就代表過的很舒適吧,代表著日子有餘裕,這真是件好事。我記得在以前求學時期,為了考上想讀的學校,每天拚了命讀書,一天睡不到四小時,除了唸書,沒有任何社交活動。以及剛出社會,還是個新手老師的時候,為了多累積經驗多賺點錢,一天工作十小時,累到進急診。這些時期的我,從沒想過什麼跨出舒適圈,那時想的只是如何結束當下辛苦的生活,畢竟日子充滿壓力,整個人就像繃緊的弦,一點都不舒適。


每天都倒數著何時才能解脫,當時那麼辛苦,的確也是突破現況了,考上想讀的學校,也累積了教學經驗。而現在,我再也沒有像年輕時有那種努力到想趕快解脫的感覺,辛苦到每天早上起床都想哭。如今取而代之的是期待每天的來臨,心裡想著今天會發生什麼有趣好玩的事。因為我終於可以好好照顧自己身心的健康,可以把時間花在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上,跟年輕時比起來,現在自由多了。我記得村上春樹好像說過類似這樣的話,「青春雖然美好,但要我再來一次,卻也很令人頭大。」


實在不想再那麼辛苦了,也不想再過那種連吃飯都覺得是浪費時間的日子。不過大概也知道要付出多少努力和堅持才能得到想要的。現在的付出僅僅只是讓自己可以維持原狀而已,若是要更上一層樓,就得花二倍甚至三倍的努力,才能有所成長。初學者進步的最快,而有一定程度之後,成長的速度和幅度都會變得緩慢,然而若是什麼都不做,又會退步,的確是很讓人沮喪。


不過我倒是也從這樣的狀況中找到了一絲希望,那就是原來現在未能突破現狀,純粹就是努力不足的關係,無關乎天份。等到付出99%的努力之後,再來思考什麼天份不天份的問題吧。沮喪到想放棄一切時,就先問問自己,是否已經把能做的都做過一遍了,如果盡了全力,其碼不會留下遺憾。重要的是對得起自己,抱著這樣的想法來鼓勵自己,或許就還能再試試。

...

《領帶大叔》-米蓮娜·美智子·弗拉夏


米蓮娜·美智子·弗拉夏的小說《領帶大叔》,敘述一位繭居族在足不出戶兩年後,來到一座公園,遇見了一名中年失業男子,這兩個跟社會隔隔不入的人,因孤獨而產生的連結,救贖了彼此。小說的主題著重在成長的痛苦和社會化的沈重壓力,作者用充滿情感的文字,將書中人物的掙扎和失落表現的十分有力且令人感同身受。


小說敘述者田口弘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和所有人隔絕,在關上門前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再也受不了了」。他不想和任何人有所牽連,或和人相遇,他排斥那條會將他和別人連結在一起的隱形絲線,拒絕被編入人際關係的網。因為他連自己的生存重量都扛不住,更扛不住別人的痛苦和對他的期待。


初戀對象雪子的死亡和同學熊本的車禍讓田口感到痛苦,他認為是自己的䄂手旁觀和毫無作為,間接導致悲劇發生。田口和他們一樣都是「異類」,但田口為了不讓別人看見自己的不同,他帶上了面具,隱藏自己。他和熊本都害怕長大,長大意味著失去,失去那個曾經對世界保有好奇的小孩,孩子只活在當下,過去和未來都不會成為束縛。田口被過去自己的無作為束縛,也被未來的必需要有所作為束縛,這雙重束縛將他困在當下動彈不得。他形容自己像個囚犯「視線裡有鐵柵,走到哪裡都帶著他的牢房,清楚地知道自己並不自由。」


田口轉大人,轉的很痛苦,他的成長痛在遇到了那個他稱為「領帶」的大叔後,逐漸減輕。領帶大叔,年紀大了,長年累月的疲憊,使他在工作時不斷出錯,後來公司就將他開除。然而他答應過妻子要維持日常生活的穩定,為了遵守承諾,他決定說謊。他每天還是帶著妻子做的便當出門,在公園待到下班時間才回家。


社會不需要沒辦法為它效力,特立獨行的怪人,想融入社會就必須正常運作,讓自己成為有用的人,否則就會被拋棄。領帶大叔和田口都是不被社會需要的人,這兩個孤獨的人互相吸引,對彼此講述自己的故事。大叔沒有對妻子說實話,田口沒有對朋友伸出援手,他們的故事是關於「沒有去做,因此也就無法挽回的事。」


領帶大叔認為,每個決定都有帶有影響力,所以每做一個決定就變得愈不自由。他說謊的決定讓他只能活在自己創造出的空間𥚃,就像牢房,隔開了他和其他人。所以大叔就是田口,田口就是大叔,他們都被困在自己的牢房中。這兩人把自己最沒辦法說出口的秘密和痛苦向對方坦述,藉此卸下內心的重擔,他們之間真誠的互動和交流,幫助彼此從牢房中走了出來。他們打算重新面對生活,大叔要告訴妻子真相,田口要剪掉他的頭髮。


田口最後和熊本的對話,終於幫他完成了破殼成長的最後一步。熊本說,心裡會生病是因為緊抓著一個幻覺不放,讓自己離現實愈來愈遠。領帶大叔也教導田口,不需要因為自己有感情而羞愧,要深刻的去感受。小說結尾,田口決定帶著好奇心,重新開始,並且期待接下來會發生的事,他不再逃避和他人產生連結,因為他從熊本和大叔身上學到:「要向別人伸出雙手,別人才會接住你的手。」





...

清新感



小寶寶會散發出一種清新無瑕的感覺,這種天然純真是什麼時候開始才漸漸消失了呢?是在進入小學之後?還是更早之前?彷彿一滴黑墨在乾淨透明的水中暈開,漸漸地整池水全都變成了黑色。看見孩子們一點點失去清新感,慢慢成了渾濁,我就在想到底是因為環境,還是因為人類本身無法保有純真,而這是否才是真正地被逐出伊甸園的證明?


在還在教小朋友的時候,我最討厭處理的就是孩子的品性問題,說謊、偷東西、作弊、打人,不僅僅是因為這些問題很棘手,更是因為我實在不願意看到小孩子做這些事,心情往往會變得非常沈重。我有時會覺得還好我沒有小孩,看見自己的孩子一步步失去純真實在難受。光只是看著小朋友盯著螢幕中的短影片,那整個失魂的樣子,無視旁人的存在,連叫他們都聽不到,我就覺得害怕。看到路上大約兩、三歲的兒童還會被路旁的野花吸引,那畫面美好的不真實。


一開始什麼都覺得新奇有趣,現在動不動就嚷囔著無聊,曾經一件新玩具怎麼玩都不膩,現在再多的玩具也只是兩、三分鐘的熱情,臉上那充滿情感的表情,如今替換上了一張不耐煩且呆滯的面孔。孩子啊,是我們把你們汙染了嗎?否則你們怎麼會用那雙暗淡的雙眼望著我們,怎麼會用那雙唇說出傷害的話語?


我們又有什麼資格說三道四的?純真清新早就離大人的世界太遠,這些感嘆或許也是在緬懷過去,感傷自己所失去的。清新的相反詞可能是世俗、世故、虛偽、作做,清新和清潔感也有關,但變髒的或許不是外表而是心。

...

《 帶外婆公主去倫敦》-椹野道流


《帶著外婆公主去倫敦》是作者椹野道流,描寫她獨自一人帶著年過八十的外婆去倫敦旅遊的回憶。在這趟由全家族出資的七天五夜豪華之旅,作者化身為外婆的貼身秘書,學習著如何當個照顧者,滿足外婆有些「任性的要求」。作者將她們和飯店服務人員的互動寫的既有趣又溫馨,也將外婆那有點難相處,帶點威嚴莊重,但又有人生智慧的樣子刻劃的很好。《帶著外婆公主去倫敦》是本可以給人愉快心情的遊記。


行動不怎麼方便,又有點失智的外婆說出:「想要來一趟公主般的旅行」,曾經在英國留學的作者便被委任了這項重責。不僅可以舊地重遊以及和老朋友相聚,機票和住宿費都不用自己出,所以作者決定接受舅舅們的提議。然而還在日本機場時,就發現外婆是不可能照著她安排的一切行動的,外婆對每一件事都有自己的想法,想做的事也不容作者反對,對於行程的安排很挑剔。再加上外婆不耐走,體力也不夠,所以作者事先的規劃幾乎都作廢,更慘的是她發現自己根本沒有什麼個人時間。


好在她們入住的是倫敦五星級飯店,附有管家,提供了可謂是無微不至的服務和照顧,讓作者可以稍微喘口氣。管家提姆會隨時注意她們的狀況,在她們甚至尚未提出需求前,就完成任務。並且依她們的每日行程,幫她們預約和訂位,還會仔細觀察外婆的身體狀況,在必要時攙扶或提供輪椅。提姆給予作者支持和鼓勵,協助她滿足外婆的要求。不只是管家,整間飯店的員工都十分溫柔體貼,讓人覺得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客人,甚至是朋友。老實說,閱讀時,最讓我感動的不是作者和外婆的親情,而是這段在飯店的異國友誼,在作者要退房的那天,我比作者更捨不得離開這間美好的飯店。


一路上,作者也從許多服務人員身上學到了如何照顧年長者的技巧和心態,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到什麼事對方可以做到或不能做到,要在顧及自尊心下提供協助。像是提姆即使知道外婆聽不懂英文,也還是會對著她說話,而不會無視她直接和作者溝通。還有劇場的工作人員也為了腳不方便的外婆準備方便進出的位置。另外身為照護者,該請求支援時候,不要假裝自己可以,這時侯要適時依靠他人,並且給予協助者「燃料」(相信他們做得到),讓他們充滿完成任務的動力。設身處地為被照顧者著想,並且不要讓對方覺得自己是弱勢者是照顧高齡人士的秘訣。


雖然外婆講話一點都不溫柔委婉,但她給的人生建議卻也是一針見血,是在徹底觀察作者並暸解她的個性而發表的評論。外婆激勵作者不要偷懶要努力,如果一開始就放棄,連零分都維持不久,就會變成負分,仍而做了一百次努力,至少會進步一分,哪怕只有一分也跟原來不一樣。還有謙虛和自卑不同,不要低估自己的價值,也不要因為缺乏自信,就批評自己,這是自卑。以為只要別人小看自己,降低對自己的期待值,就可以不用拿出全力,好好表現,這就是偷懶。作者常會想起外婆的建議,努力地活得像外婆一樣有自信不畏縮。


這次倫敦旅是作者和外婆唯一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旅行,作者回想起這段很累很累的行程時,也有點後悔當初沒有好好珍惜這寶貴的回憶。她在外婆晚年時和她變得疏遠,但卻又覺得或許這樣是好的,因為這樣在她的記憶中,外婆就永遠會是那個閃耀明亮的倫敦公主,而或許這也是驕傲又自信的外婆想要別人記住的樣子。


...

回想那些你感覺快死掉,卻活下來的時刻



最近在推自己走出舒適圈,挑戰一些以前沒做過的事,譬如辦講座或是開課之類的嘗試。可能是因為想在今年剩下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內達成一些目標,然後可以在年底回顧一整年的時候,覺得自己今年也努力了。年紀愈大,對於時間的流逝愈發敏感。好像去年倒數還是不久前的事,一轉眼又將要迎來年末時節,內心有點惶恐,擔心自己浪費美好時光,所以總想要加緊腳步做些什麼,才不會留下遺憾。


然而想做的事情,沒有一件是簡單的。就拿自己想開英文課來說,光是找到一個合適,價格可負擔,又交通方便的地方就不容易,然後花了一堆時間製造宣傳單,開粉絲專頁,官方帳號,好幾天過去了,卻半個願意報名免費試聽課的人都沒有。雖然早就知道事情不可能那麼容易,可還是免不了心生挫折感。當然也知道要有行銷策略,要經營社群和建立個人品牌等等,但對於一個想盡可能遠離網路,甚至有點反對社群媒體的我,這樣似乎違反自己的信念和價值觀。更何況社群行銷是要長期耕耘的,即便投入大量時間和心力,還不一定會開花結果。老實說,一想到要做這些事,我就感到煩躁生氣。


煩躁自己反對消費主義中的一切,卻又必須參與不想加入的戰局,一方面也生氣自己沒有能力活出想要的樣子。明明羨慕,卻要假裝自己不在乎,以為只要主動退出比賽,就不會有輸贏的問題,但事實總是逼迫著自己看清限制和不足。有時候,就只想什麼都不做,和沙發合為一體,但心裡的聲音卻又不願放過我,每天就在那邊拉扯。


每一件事做起來都辛苦的只想讓人放棄,我請AI設計了一份增肌減脂的菜單和運動計劃,看到裡面的內容,我第一個反應是:「想把我餓死和累死嗎?」。難怪在科幻電影中,AI會對人類感到失望,甚至想把人類毀滅,因為它們給人類的建議,人類都不做,我們實在離它們演算法中的理型太遠了。好啦,只有我自己做不到和其他人類無關。


雖然應該用轉化想法和用正能量來鼓勵自己,但有時候就只想任由自己變得悲觀和負面。奇怪明明一開始,想寫的是,在遇到挑戰的時候,要想想自己過去曾經克服了許多困難,那些覺得過不了的難關,無法解決的問題,最後都撐過去了。以為自己做不到的事,嘗試看看才知道,原來自己可以。那些覺得自己快累死,心裡難受的要死,卻活下來的時刻,要多去回想那些時候,心情就可以放鬆不少,大概又能夠生出力量繼續努力。大家還是記得正面的態度比較好,至於那些喪氣話,聽聽就算了。

...

《 40歲起的人生課》-金美敬


韓國著名講師金美敬所寫的《40歲起的人生課》,強調即使在40歲時仍感到徬徨和不安也沒關係,因為在平均壽命延長的現代,40歲不過是第二人生的開始。未來還有3040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可以繼續探索和學習成長,不需要現在就急著實現一切。要重視自己的成果,如今這樣就已經不錯了,不要輕易放下努力好久的一切,要放下的是焦慮和貪心。哪怕只能解決一些問題也行,還不遲,40歲還不到總結人生的時候。作者建議大家從現在起,釐清現況,瞭解自我,訂定「自己專屬的人生成長指南」,只要繼續培養自我價值、技能和人脈,維持身心健康,未來就還有無限的可能性。


許多人會覺得在40歲的時候就應該已經有所成就,家庭和事業都上了軌道,過著安逸的生活,當現實並非如此時,我們會懷疑自己,甚至對自己感到失望。作者以自身經歷和他人的故事告訴讀者,除了極少數的人,在40歲時大家都是寒酸的。照顧父母和孩子都要花錢花心力,還有房貸、車貸的壓力,家庭和工作兩頭燒,日子過得很辛苦。但我們也累積了工作經歷和實力,此時要保有耐心,相信自己的潛能,對未來抱持著期待,並且認真渡過每一天。


40歲是第二人生的開始,若是對之前的人生感到不滿,就要改變努力的方向,投資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確保能擁有自己的空間和時間,才有機會能成長。一天只有一小時也行,把專注力放在自己身上,即使現在什麼都不會,還是可以積極學習,充實自己。督促自己把所學所知的內容建立出系統,在持續學習成為專業人士的同時也要拓展人脈。


作者指出想要建立個人品牌,開展自身事業,不用急著辭職,因為被錢追著跑,會失去內心的從容,被壓力佔滿思緒,創意就無法產生。重點不在「挑戰精神」,而是「分散風險」。先把自己當成自由工作者,「租借」給其他可能需要你能力的人,找尋能和世界直接交易的方法,藉此小幅度進行測試,收集回饋,修正系統。在還沒離職時,就要培訓自己「企畫、開發、經營、行銷」這四種技能,等待時機成熟時,這些你所收藏的一顆顆珍珠,就會串連起來,閃閃發光。


在這段沉潛累積的過程,要專注在自己的目標,不要和別人比較,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高低起伏,要有自己的準則和人生解析,才不會一味羨慕他人,或依別人的規定走。一小步一小步慢慢走,建立對自己有益的習慣和例行常規,保有自律,只要能遵守與自己的約定,就可以對自己產生信心與信任。不用急著證明自己或表現給他人看,要保持內心的平靜。為了要讓夢想成真,必須要培養「成長的肌肉」,而非每天只靠「生活的肌肉」應付日常和上班。要知道自己現在的辛苦和努力都是為了將來能過著有尊嚴的生活,作者說:「如果到了六十歲才發現,根本沒有『想作的事』,『令自己覺得有價值的事』可以賦予本身自尊與尊嚴,就必須每天替自己的寒酸找藉口」。


最後作者鼓勵大家說到,人生的課題本就沈重難解,給自己一些憐憫和時間,不要為難自己。慢慢來,雖然辛苦,但每一天都要把自己變得更好,小心那些扭曲的心態,而將人生推向不好的方向。要記住「你現在之所以這麼辛苦,是因為你正在做很了不起的事」。

...

生活的不同樣貌


三不五時喜歡讀讀一些極簡生活的書,書中記錄了如何用少少的錢和物質就可以獲得滿足的日子。我喜歡看見世上不只一種過日子的方式,生活並非總是一種樣貌。每個人都只能追求同一種目標,也不管那是否適合自己,或者活在其中是否感到快樂的狀況令人感到難過。


求學階段,要考到最好的學校,工作時期,要找到待遇最好的公司,賺大錢買車子和房子,一個星期上班五天,汲汲營營,週末就拚命消費慰勞自己。成功代表有財富、有權力,還有名聲。在資本主義社會裡,成功的定義只剩下一種,於是每個人都只能努力地活出一種樣子,就好比整型也都照著同個模板,因為美的定義也只有一種。單一的標準,就表示有很多不符合規定的存在,然後此種存在被認定是瑕疵品,必須淘汰,這就是極權和專制。不合標準的人還會覺得自己是失敗者,但三角形為什麼要因為自己不是圓形而感到抱歉?


這世界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才精彩有趣,就只是因為大部分的人都這樣過生活,不代表自己也得做同樣的事。想當個完美的圓,就讓那些覺得這樣做會快樂的人去做,三角形不需要勉強自己切掉那些有個性的角,只為了能塞進那不屬於自己的理型中。每個人都應該有屬於自己的理想生活,哪怕那跟大家的不一樣。


參考別人的生活,才知道原來沒有非得要怎樣不可。原來有些人可以不用一星期工作40個小時,不用過著忙碌卻內心空虛的日子,原來有些人可以邊旅行邊工作,還有人不買房也不買車,甚至一年都不消費。生命是一連串的取捨,捨棄掉那些對自己不重要的,我們應該就能活得更自在舒心。畢竟如果不愛喝酒,就不需要忍受宿醉的辛苦。


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就沒有必要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自己不在乎的事情上,如果費盡千辛萬苦才走到的終點,卻不能為自己帶來滿足感和幸福,那或許一開始就錯了。花時間去瞭解自己,認識自己,才不至於活成了不想要的樣子。也許週遭的人都不會懂,也可能會聽到很多討厭的話,但有時,我們得拿出勇氣說出:「不要,我的人生要由我來決定」。關於人生的選擇,我覺得就算無法每次都選到最好的,至少也要選到遺憾最少的。


...

《巨人的筆記》-金翼漢


韓國紀錄學專家金翼漢所寫的《巨人的筆記》,鼓勵大家利用「記錄」的力量,突破瓶頸,有效成長,找到人生的意義。「侏儒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能看得比巨人更遠」,作者認為累積起來的紀錄,會成為我們的墊腳石,使我們站到最高點,變成巨人。藉由記錄學習、對話、想法、日常、工作等人生中最重要的五個領域,將散亂紛雜的資訊賦予秩序,建立系統,就能從中獲得知識與智慧,它們會成為行動的方向,引導我們做出改變。此書分為三大主題:第一部分強調紀錄的重要性與價值,第二部分說明如何做摘要和分類,最後一部分則介紹了五種記錄法。


第一部分紀錄的重要性與價值

日常生活中接受到的許多資訊,若是沒有將它們整理記錄,就無法有效利用,它們只會輕易流失。在記錄的過程中,可以認識自己,有助於提升思考力,理解脈絡,還能觀察到平常忽略的地方,打造出適合的成長機制。同時記錄外來的資訊和從內在而生的想法,就能獲得進步,反覆閱讀寫下的紀錄,將那些外來的知識或意見,內化成自己的思想,累積愈多,「質量轉化」愈可能產生。紀錄的功能就是能有效內化原本不屬於自己的事物,將那些片面零碎的內容系統化和排序之後,可以多次活用。為了運用紀錄的力量,必須一再重讀,持續做記錄,模模糊糊的一切都會變得清晰明確。


第二部分摘要和分類

不需要寫太多,紀錄是「評價及選擇」,只留下對自己有意義和重要的內容,而非一字不漏地寫下發生的事情,或學習到的內容。寫下關鍵字,做出摘要,所謂的摘要是要「壓縮記憶、重新創造」。好好消化得到的資訊,將一個個關鍵字運用邏輯做連結,再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洞察,用自己理解的文字寫出摘用。


若是資訊太多,就試著先做分類,「分類整理是從雜亂無章的潛力中,選出特定的部分運用在生活中」。可能的分類項目包括:分類自己對主題的想法,好比經濟、社會、或政治。分類煩惱,好比煩惱發生的背景、造成的原因,以及該從何解決。


第三部分五種記錄法

將這五個領域的重點記錄下來:學習、對話、思考(想法)、日常和工作。前三種是廣義的知識紀錄,後兩種則是有關經驗的紀錄。

1.學習:讓世上的知識都成為自己的

閱讀或上課時要寫筆記,運用「瞬間思考」的技巧,每到一個段落就立刻回想重點,記下關鍵字,之後再將它們整合。

2.對話:在互動下創造新事物

記錄和他人的對話,可以從中獲得靈感與洞見,好的對話能幫我們把想法推向不同或更高的層次。記錄以關鍵字為主的對話脈絡。

3.思考:整理腦海中的思緒,讓點子迸出來吧!

記下「目前情況」、「我的情感」及「過去經驗」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自己的潛意識。

4.日常: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

並非只有大事件和特別的日子才值得記錄,留心日常小事,能讓人找到生活的真正意義,找到潛在可能的機會。

「想像插曲」:記下簡單的事實,再寫出相關聯想

「記錄情感」:檢視當下感受

5.工作:務必要當個成功的人

記錄重點在「怎樣才能做好這件事」,「應該交出怎樣的成果」








...

好好充電




結束暑假班,就像了完成一個專案,整個人突然像洩了氣,什麼都不太想做,明明有很多擱置的任務等著,卻只想拖延,或許之前我是想用「太忙沒時間」當藉口,來逃避從事那些看似不緊急,但對我而言卻是更重要的事。


不過一個專案的結束,也會帶來某種失重感,畢竟前一陣子生活都還圍繞著它轉,如今多出了空閒時間,心也是會有點慌,擔心下一個工作機會遲遲不出現,煩惱自己成了一個無用的人。好啦,我承認自己的想法總是變來變去,上星期還在期待平靜和悠閒的生活步調,現下卻又因為停下來,而對未來感到不安,有時候,真的是很愛沒事找事煩。


為什麼不能享受這難得的悠閒時光,又或者好好慶祝一下剛完成的任務,嘉許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而是要馬不停蹄地投入下一個目標?雖說有目標能為生活帶來方向,完成目標也會帶來成就感,但追求一個又一個的目標,也代表著一種不滿足,彷彿更好的生活永遠在前方,而非當下此時此刻。只在意結果,也容易忽略過程的點滴,那些同樣值得被記憶的時光。


我告戒自己一定要珍惜生命中的平淡日子,因為那代表無災無難,無病無痛,平淡的日子才是好日子。根據以往經驗,這種日子,在我內心感到不滿時,它就會從我那不懂得感恩的心態中溜走。就好像父母聽到小孩在抱怨無聊時,就會讓他們做很多家事或寫很多張學習單一樣,日子就會給我新的考驗,生活又會變得忙碌,充滿壓力,所以絕對不能抱怨,要心存感激。


我老是認為現在的小孩無法忍受無聊和緩慢的節奏,無時無刻都要過著充滿剌激的生活,看來我也好不到哪去。以為每天都要有什麼大突破和進展,人生才精彩,然而所謂的大突破和進展,沒有經過長期安靜地工作和累積,是不會出現的。若是手頭上永遠有忙不完的任務,怎麼會有時間沈澱下來,思考那些重要的事,完成那些被埋藏在內心深處的夢想。


好好充電,好好休息,為因為忙碌而被掏空的腦袋和心靈,灌注新的活水。讓自己再次充滿創意和有趣的想法,重拾那些因為沒時間而放棄的愛好,修補因為壓力過大而疲累的身體,然後在下次上場前,耐心等待。

...

《 愈跑,心愈強大》-喬治·席翰


被稱為「跑步教父」的喬治·席翰醫生,在四十五歲左右開始跑步,至此他開始寫專欄也發表關於跑步如何影響身心健康的想法。這本《愈跑,心愈強大》記錄他身為一名跑者的人生哲學和經驗。即使是對跑步不感興趣的讀者,讀了之後,也會想讓身體動起來,經由訓練和努力的過程,成為最好的自己。


*英雄只是一位單純以努力要變成他想成為的人

作者中年時,質疑起以往的目標,對自己有所不滿,為了重新發覺真實的自我,他決定將人生改道。跑步是他重生和蛻變的方法,藉著鍛練身體,他也拓展自己的心智與靈魂。他認為每個人都渴望成為英雄,而跑步所需的紀律、專注和耐力,讓身體所承受的壓力和考驗,以及那如苦行般的生活,使得跑步成為一項英雄式的計劃,讓我們可以成就自己。


跑到倒下來的那一刻為止

跑步成了作者的日常,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將跑步視為遊戲,投入其中,忘卻自我。作者利用平日練習,週末就去參加各式各樣的比賽。他第一參加波士頓馬拉松比賽時,選手還只有兩百二十五人,他在六十一歲時還能以三小時0一分十秒跑完馬拉松。即使在六十七歲時被診斷罹患攝護線癌,他仍舊沒有放棄跑步,他不因癌症就過著全然放縱的日子。他強調「有一種健康的生病方式」,而那絕對不是任由身體腐敗衰退。


*我們都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無法被複製的個體

跑步讓作者認識自己,傾聽身體及心靈的聲音,他得以分辨什麼是最重要的事。他認為生命是件藝術品,我們必須用一輩子的時間不斷地打磨並完善它,捨棄掉那些無益/無意義的事物。不盲目追求世俗的成功,而是找到那個專屬於自己的獨特人生,那個唯一的我們一生下來就該過的人生。


作者的跑步人生讓我理解,訓練自己的身體,也能同時訓練自己的心智。我們不一定要當個跑者,但都必須磨練身體和意志,找出那些能讓我們做自己的活動,在其中感受到活力和熱情。我們要找到屬於自己的遊戲,並且專心一致,沈浸在高峰體驗中,為我們渴望的進步付出應付的努力。而在這個遊戲中,我們的對手只有自己,只有心中那要我們放棄的微弱聲音。


相關閱讀:《愈跑,心愈強大》(書摘)

...

《愈跑,心愈強大》(書摘)-喬治·席翰


第一章蛻變

*四十五歲才開始的重生

然而總有一天,我們會開始質疑那些安排好的旅程、設定好的目標,還有死亡的時間表;總有一天,自我形象會變得一文不值,曾被視為「自己」的那個人,似乎並不完滿,有所不足;總有一天,我們也會發現,自己的感覺很重要,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有感也很重要。


西班牙作家奧特嘉曾這樣寫道:「從未真正覺察到自己迷失的人,已迷失到無可救藥的地步。他無法找到自己,更無法遇見真實的自我。」


發現自我的真,需要計劃和努力。重生絕非易事,這需要技巧、訓練,還要下很多苦工。而且,我們將發現,這是一件永遠也不會完成的工作,每天都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多數專家建議我們從選擇一個新的職業、新的興趣,從頭開始。我認為,就從根本開始吧!身體,就是根本。身體是靈魂和心智的鏡子,而且比這兩者更容易讓人理解。習慣於傾聽自己的身體,你將會聽見全部的自己—— 一個複雜、獨特的你。


就在那一小時的身體鍛鍊中,我開始發現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跑步這項創意十足的活動,就能使我相信本我的重要性,確信我的人生有重要意義。


⋯⋯重生將是一項漫長而艱難的任務。它是從讓身體積極動起來開始,過程中,我們必定會發現,原來,痛苦與疲累這兩者,竟和歡樂及滿足是如此地接近。唯有完完全全地拓展心智與靈魂,重生一事才會停止。


*少即是好

身為一名跑者,在經歷疼痛、疲憊與痛苦的過程,在壓力上加諸壓力,以及在除去生活必需之外的所有東西以外,他正在實現自己,成為自己。在如此蛻變的過程中,我已拋棄了許多東西,但沒有一件是所謂的犧牲。當某樣東西顯然已變成非必需品時,捨棄它便不成問題。而當某樣東西顯然是必要的,接受它及其伴隨而來的一切,自然也無所掛。


人生,是一件窮盡畢生完成的作品。當中的斷、捨、離是一個顛簸曲折的過程。你應該放棄那些不再吸引你的事物,或者是更吸引你、但卻會干擾你的東西⋯⋯


生命——這件人生的藝術品,是簡樸的,他的需求與需要不多,一點撫慰就能心滿意足,只要有位知心朋友、幾件衣物蔽體、幾餐飯菜餬口,以及口袋裡有幾枚錢幣就已足夠;至於他所享受的,就是自己的思想和天性。


我成功地讓自己遠離瑣事與人群,遠離世俗的野心與慾望,卻被他人認為是冷漠、孤僻、毫無貢獻的。就讓它這樣吧!一個更寬廣的世界觀,應該包括這類人存在的可能性。


*離開牧群

通常我們身體力有餘,但是心的意志薄弱。身體有能力做出驚人的壯舉,但我們意志卻通常只停留在電視上、廣播裡,以車庫的汽車中。


身體不僅願意動,他還渴望行動。身體裡充滿了意志所欠缺的東西,包括力氣與能量、耐力與毅力。


我們所缺乏的,是稱為「熱忱」的精神能量。由於缺乏熱忱,導致精神無力,整天疲累不堪。當我們充滿熱忱,便可油然生出一種與肌耐力相當的決心,與勇氣相稱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與身體動物本能相互應的熱情.


任何事情要成功,必須擁有熱情,你必須有些狂熱。如果你想鼓勵任何人動起來,就必須先讓自己動起來。愛默生說過:「要鼓動別人,必得先感動自己。」


—— 就跟你一樣—— 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無法被複製的個體。因此,我擁有—— 就像你一樣—— 在世間上是獨一無二、無法被複製的角色。


童年時期的生活是屬於我自己的,充滿了遊戲與創作、能量與強度、幽默與才智,這些事物會讓你成為你想要成為的那種人。


*天生就會跑

那是我第一次領悟到,即使是生理上的懦夫也能忍住疼痛,只要那痛是自己造成的。只要那敵人是自己,我們就能受苦忍耐。


胡登說:「身體,能最快速、最正確無誤地引導我們接近心靈和人格。身體的構造為探索人格提供了最安全、最可行的開端。」


身體會告訴你,你是誰?你是怎麼樣的人?如果你聽得夠清楚明白,你可能就會是個成功的人,也許還會是個英雄,即使其他人未曾注意到這事。


*認識你自己

認識你自己,才能過一個專屬的獨特人生,一個唯一你生來就該過的人生。認識你自己,才能強健完美你的體魄,找到屬於你的遊戲。認識你自己,知道你不只是位病人,同時也可以是位治療者。認識你自己,才能接受這些道理。


對希臘人而言,發現與認識自己的那段時間,就是種休閒,包括從事如健康、自我表達、人格形成、個性與自我調適等的活動;當然,也包括了遊戲和體格的信念。


第二章 遊戲

*變回小孩

很明顯地,這就是畢卡索所謂的「得花很長的時間才能變年輕」。年紀大的好處是,你能有機會再當個小孩,而且是更好的小孩。因為,現在的你是個擁有力量的小孩、是個重返家園的小孩,已見識過人間疾苦。但你也像馬諦斯一樣,是個能超越真實世界的小孩。


*痛苦與歡愉的混合

在遊戲中,你能立刻瞭解你正在做的事情究竟是很重要,還是根本不重要。你能坦然接受自己追尋兼具重要與不重要特性事物的那種弔詭。在遊戲中,你能完全投入一個在下一分鐘便被徹底遺忘的目標。


即使對自由人而言,生命依然是危險而艱難的遊戲。人類這種運動員,在他以專家具有的簡單、篤實、輕盈的優雅姿態度過此生之前,必須先經過長期且艱辛的訓練。而且,這就是個人間遊戲。


*不只是健身

如奧特嘉所說:「我們應該知道,生命需要兩種努力,一種來自於純粹的快樂、原始、創意、活力和即興,另一種則來自於被迫、責任和功利。前者是運動,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或者則是工作或勞動,重要性次之。對此,奧特嘉結論到:「人生⋯⋯只屬於第一種;其餘是相對的機械性與功能性。」


*我遊戲,故我在

遊戲的好處包括獲得健美的體格、心理的平靜和身心靈的完整。而最棒的是高峰經驗,也就是當你感覺到自己與自然合而為一的時刻,這些是真正的平和時刻,是這個世界無法給予的。也許,在你的來世會不斷擁有這樣的經驗,我希望如此。但當我活在當下,遊戲,就成了尋找這些經驗的地方—— 一個我們一直存在,而且能成為自己的地方。


*創意無所不在

五歲時,我有一種直覺和本能的信念,深信我的宇宙、我的家人和整個世界都充滿真、善、美。


當我們以旁觀代替實作時,便失去了這些天賦。當我們將不完美當成不參與的藉口,當我們變成專家,學會忽視別人擅長的領域時,便失去了他們。


創造力是一種不同的觀物方式和不同的觀我方式。當我們有創造力、當我們遊戲,或當我們真正相信自己的時候,我們會將通體完全打開,接受各種經驗。我們會摒棄成見,充分開啟感官,於是,我們開始活著。


因此,創造力是在平凡中發現不尋常,在不起眼處發現驚奇,在瞬間發現永恆。它是在舊事物上有新發現,看待每件事物都彷彿是初相見。


第三章 找回你的日子,你的人生

*成為你該成為的那個人

我的經驗告訴我,你必須先尋找自己是誰,而且這件事致死方休。這個過程會透過你運用身體的強度,透過你在遊戲中的投入程度,以及透過你在成為選手時所需的訓練而逐漸明朗。


*沒有明天

專家們都同意,如果比賽能照著自己的節奏進行,那你就贏定了;反之,你就輸了。每個籃球迷都知道這一點。一位教練曾經這麼告訴我:「我們發動緊迫盯人,不盡然是為了逆轉勝,而是想擾亂對手的陣腳,讓他們開始躁動,忘記思考。」


但有多少人知道,相同的事情每天在生活中不斷上演?有多少人看得出來,我們總是讓別人插手干擾我們生活的節奏;或者在每天早晨一起床,就得面對類似波士頓塞爾提克隊在打球時一樣的全場緊迫盯人?


傾聽身體想要告訴我們的,了解我們自己,獲得足夠的訊息,成為藝術家。若非如此,別人便會控制我們的節奏、比賽和分數。


*破斧沉舟

我規劃24小時的原則很簡單,就是不吃午餐、不看小說、少看電視。極少看電影、少翻雜誌、快速瀏覽報紙。就這樣,我縮短了當消費者或旁觀者的時數,增加了過自己人生的時間。


第四章 現代醫學的誤導

*久病成良醫

人類的弱點其實是來自人類本身,細菌和微生物都不是問題。這些病痛,不是病毒造成的。我要處理的,是身體失去完整性、平衡感,以及與環境保持平衡的能力,還有身體面對問題的能力。


*跑步的黃金定律

要訓練,不要操練。


施加壓力的時候,器官會啟動反應,身體需要一段時間重新建立平衡;接著再施加一次壓力,我們每個人能忍受不同的壓力,也需要不同的時間重新適應,你就是實驗品。建立自己的時間表,不需跟著別人起舞.傾聽你的身體。


*關於健康,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善用優勢,否則就會失去優勢。還有另一條警語:正確使用這些優勢。


第五章 訓練

*意志的力量

我發現,而且你也應該知道,進步的曲線不是直線,而是週期循環的。我也發現,訓練不像金錢,你不能把它存在銀行裡;你必須不斷地出門,一次一次的為期待的進步付出努力。


*距離從來就不是跑步的重點

⋯⋯成功健身的方程式是關乎頻率、時間和強度。


*舒服的速度

我的步調不是用來測量能跑多遠,或者是能跑多快.我與身體商量出一個強度,而不是與碼錶或里程標示牌商量。我將身體調整到跑起來覺得舒適的步調,既不考慮、也不在乎每哩實際的速度。


*當自己的教練

擔任自己的教練時,很難了解跑步是一輩子的活動,一時的順服其實微不足道.


當教練放犯下的錯誤,並不少於在生活中犯的錯誤。那些錯誤包括了不合理的目標、錯誤努力的方向、目光短淺、放錯重點等。


*禦寒衣著

關於跑步,如同日常生活一樣,若能遵循幾項簡單的法則,就贏了一半。


*全新的自己

威廉·詹姆斯:「我經常想,要了解自身個性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去尋找一種在心靈或精神的態度,當他身處其中時會感覺到最深刻、最強烈的活躍與生命。在這個時刻,他內心將會發出一個聲音,說著:「這就是真實的我」。


第六章 比賽

*臨終前的訪談

「我學到成為一名跑者的真正意義。也就是,在比賽中只有一個人,而那個人就是你。」


第七章 馬拉松

*最後六哩路的門檻

詹姆斯:「越高貴的事蹟,品嚐起來越香甜。我們追尋的,是奮鬥的人生。」


真正需要面對的問題是,我們願意付出多少努力?他也說到,我們能付出的努力,永遠比我們以為的還要多更多。


*英雄齊聚

奧特嘉:「英雄,是一個不斷與現況爭鬥的人。」


*苦行僧

詹姆斯:「人必須被鍛鍊,如果不是以這種方式,那就是用其他方式。」


*永不屈服

絕不屈服說明了一切,堅忍與求勝不會因年紀而停止。我們甚至會因年歲增長而變得更技巧成熟,所以我們不欽羨年輕人,我們不苛求活得久一點,我們不接受恩惠,我們是追隨美德與知識的人。「雖然許多已被剝奪,」丁尼生寫道:「但許多仍存在。」我們仍然活著,而且繼續撐下去。我們比其他人更知道:「暫停下來,就此結束,黯淡無光而鏽蝕,磨刀而不用,會是多麼的的慘澹。」我不打算暫停、休息,或鏽蝕。


*第三次青春期

我感覺像是回到了20歲,又或者是45歲的時候,明明能做更多事,卻害怕嘗試;明明能做更多事,卻對必須付出的辛苦與訓練退縮。


*只是想要跑

跑步的時候,我變成一頭夠格的動物。


第八章 挑戰與追求卓越

*成為自己的英雄

⋯⋯我們得以視英雄只是一位單純以努力要變成他想成為的人。

我們知道,人生的主要戰場是在看不見、以及不被注意到的地方角力。人類確實會夢想著不可能的幻夢、打不能贏的仗、承擔無法負荷的憂傷。我們總是處在追尋之中,不論多麼希望渺茫,不論多麼遙不可及,因為我們知道,只有不斷地追尋,最後才能心滿意足地安息。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都是英雄,當我們在行動時皆以自己為根據地,而且是唯一的根據地,以便更接近英雄。奧特嘉寫道:「英雄,就是『做自己』的堅決意志。」英雄的意志不屬於家庭、世俗或社會,而是屬於自己。他的人生是抵抗習俗與慣常,抵抗例行公事。英雄會及時把握自己和自己的位置,創造屬於自己的劇碼。


*麥田捕手

我的目標不是簡單的小確信。我的需求、驅力與渴望,是為了達成圓滿完成的自我,若完成了我的任務,若成就了我被命定的人生,幸福便會不請自來。動機的問題不在於完成願望需要多少投入、努力與犧牲,而在於知道我們能做什麼,而且也必須想從那裡開始。


*關於「努力」這件事,人人生而平等

詹姆斯:「努力是度量一個人的標準。」


*無法延期的奧林匹克運動

若想要掌握情況,我們必須先掌握自己。能夠自我控制對運動員來說是很自然的事。訓練,或者希臘人所稱的askesis, 會帶來嚴謹與中庸的美德。運動員的生活習性與身體的律則要一致,「打破訓練習慣」會讓人在生理上受罪。


第九章 心靈

*酒癮V.S 跑步癮

負面的禁令是無法奏效的,生活之所以改變靠的是做了什麼,而不是不做什麼。


*最高級的放鬆技巧

一位籃球教練曾告訴我關於球賽中的暫停。他說:「你能做的其實不多,只能提醒他們最擅長的部分。」


第十一章 癌症

*癌症是種幸福

我承認,全然的放縱是有些吸引力的。但真正的放縱是相反的。運動員的人生是一種美好的人生,要成為最好的你,讓你感覺到最好的你。而且,從重生的身體,會導引出重生的態度,能滿足心裡最熱切的支持者。


我們必須無限延伸、而不是縮減生命。

一旦我們拒絕了任何事或任何人,我們便停止成長。


*活得有格調,走時也優雅

 「你只會活一次,」幽默家福瑞得·阿倫說:「但如果你做得對,活一次就夠了。」


人生是一段漫長、艱苦的掙扎。但它也是一個正合遊戲,人人都可以贏。其他人的人生,包括親戚、朋友、公眾人物等,都可以是我們的靈感或警示,但並不會加強或減損我們的表現。


做對的事情,意味做對自己好的事情。


桑頓·懐爾德:「我試著在日常生活最細瑣的事件中,尋找超越價格的價值。」


第十二章 最後的領悟

*生來的絕對命定

奧特嘉說,人生是一場義無反顧的奮鬥,為的是成為你被創造設計的樣子。明白你的設計是最難掌握的部分。這些掙扎與奮鬥,不論多麼地負隅頑抗,當你確認目標時,一切就變得容易。


*老年遊戲

我接受這場遊戲和人格形成期發展出的目標。我很滿足於現在的自己,不再期待變成我不是的那種人。


*長了智慧的小孩

明明可以獨處,發現偉大的想法,為什麼有人花1小時打趣聊天,不務正事呢?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