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伊凡•伊列區之死-托爾斯泰


出版社:水牛,作者: 托爾斯泰,譯者:孟祥森,出版日期:1995/11/20


托爾斯泰的<<伊凡•伊列區之死>>講的是主角因為面對死亡的恐懼,而思考自己的存在,這一過程也大致上符合Kubler-Ross提出的瀕死心理的五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抑鬱到最後接受事實。托爾斯泰藉著伊凡表達他對死亡和生命的態度-只有照著應當生活的方式生活,也就是一種真實純樸的,充滿愛和憐憫的方式,才可能超脫死亡和痛苦得到救贖。只追求虛假世俗的一切,以及外在物質的滿足和肉體的享受,而放棄心靈和精神的豐盈是不可能獲得幸福的。

托爾斯泰的這一觀念在他的另一本論著<<人生論>>中,有更清楚的闡述。人為了要追求幸福,就要使人個體的需求服從理性的意識,人為了要開始真正的生命,必須上升到高於肉體生命之上,發覺它的虛幻,才能使生命在肉體毀壞消滅之後仍然存在,因為生命會經由愛的行動在他人身上保存下來,而痛苦對生命的幸福是必要的,迷誤是造成痛苦的根源,要承認是罪孽造成了痛苦,為了罪反省和懺悔,然後解開自己的執迷,從中找到真理,這樣就可以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

德米安 徬徨少年時-赫曼•赫塞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作者:赫曼‧赫塞/著,譯者:丁君君,謝瑩瑩,出版日期:2015/09/08


在讀完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後,再讀赫曼•赫塞的<<德米安 徬徨少年時>>總覺得赫塞彷彿是用小說的形式再把尼采的觀點說的更清楚明白(就好像用白話文再講一遍),是赫塞呼應尼采的作品。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德米安 徬徨少年時>>提到要擺脫一般善惡的價值所加諸在身上的束縛,擁抱內心的慾望行使自己的意志,勇敢超越自己,不走庸人的路,熟悉尼采的人,一定對這些不會感到陌生。

<<德米安 徬徨少年時>>講的不是德米安的徬徨少年時期,而是辛克萊在成長過程中的迷惘和掙扎,是辛克萊如何找到自我最終獨立的歷程,德米安扮演的是辛克萊生命的導師,也就是mentor,是那個當辛克萊變得勇敢堅強,走向自己的路道,有能力靠自己面對世界的時候,必須離開的人。

...

第二性 結語


⋯⋯這場浩大的(男女)爭鬥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會呈現出下述兩種完全不同的樣貌。
一,在過去,被拘囚在存在內向性中的女人會試著把男人羈留在這個牢籠裡;如此一來牢籠就等於是世界,她再也不會為自己拘囚期間而受痛苦,因為母親、妻子、情人都成了看守牢籠的獄卒;這個由男人制訂的社會宣判了女人的地位是次等的,因此她只能以廢除男性優越地位來廢除自己的低下地位。她竭力讓男人變為殘缺不全,想要支配男人,她處處與男人作對,拒絕接受他的真理與價值。但是她這麼做只是為了自衛;使她處於存在內向性中、處於低下地位的,並不是她某種固定不變的本質或是她自己做錯了選擇造成的。女人是被迫居於這樣的處境裡。有一方壓迫另一方勢必會引發戰爭。這種情況也不例外。被看做是非本質者的存有者遲早會想要成為擁有主權的主體。
二,在今日,這場戰爭另有一番樣貌;女人不再把男人囚禁起來,而是努力讓自己逃出牢籠;她不再想把男人拉進存在內向性中,而是努力讓自己浮現在存在超越性的光亮中。但是男人的態度在這時製造了新的衝突,也就是說他要到極不得已才願意「放她自由」。他仍然很樂意當個擁有主權的主題、絕對的優越者、本質的存在;他拒絕讓女人成為和他對等的人⋯⋯(p1169-1170)

...

第二性 獨立的女人


第二性 獨立的女人
⋯⋯如果(女人)只有公民自由表達意見的權利,而無法在經濟上取得獨立,這種權利也是空泛而不切實際;受男人贍養的女人並不因為擁有選票就從男人手中得到解放;和從前比起來,現在的社會風俗即使對女人的約束較小,這種消極的放任並不能徹底改變女人的處境;她還是被拘囚在附庸的地位。

女人可以藉著工作,大大的拉近她和男人的距離;唯有工作能讓她擁有具體的自由。她一旦不再寄生於男人,建立在她依附性上的整個系統就會坍塌;在她和這個世界之間,便不再需要男人作為中介。處於附庸地位的女人受到的詛咒是;她不許有任何作為,所以她才會殷殷切切地藉著自戀的表現,或藉著愛情、宗教追尋自我的存在而落得徒勞無功;但在她成為生產者、主動者之後,便能重新贏得自己的存在超越性;她以行動投入自己構思的人生時,便具體確立了自己是主體;她在承擔了自己追求的目標、承擔了屬於自己的金錢和權力時,便體認到自己的責任。(p1125)

...

第二性(引言)-西蒙•德•波娃


第二性 引言
人等於男人,男人不以女人本身來定義女人,而是以他自己為基準來界定她;男人從來不會將女人看做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p49)

女人與男人來界定自己、區分自己,而男人則不需以女人作為參照;她是與本質者相對的非本質者。他是主體,他是絕對存有;而她是「他者」。⋯⋯任何群體在界定自身為「我者」之時,一定會同時設立「他者」與他面對面。(p50)

黑格爾「意識本身即帶著敵意來面對所有其他的意識」:主體只能是在對立之中設立自身:主體宣稱自己是本質者,指任其他的意識是非本質者,是客體。(p51)

為什麼兩性之中只有一個性別確立為唯一的本質者,他和相對應的另一個性別之間的「相對性」則完全被抹除,並且將這個對應的性別看作是絕對的他異?對男性擁有這種絕對權力,女人為什麼不加以駁斥?任何主體都不會自動自發將自己設定為非本質者;從來不會是由界定自身為「他者」的「他者」來界定「我者」,而是由將自身視為「我者」的「我者」來界定「他者」。不過為了讓「他者」不會反過頭來成為「我者」,就必須讓「他者」服膺異於外來觀點-異於已的外來觀點。(p52)

...

第二性 譯序-邱瑞鑾


⋯⋯<<第二性>>這本書一開始即設定以哲學的角度來思考「女人之所以為次等人類」的問題,因而在書裡處處可見黑格爾哲學中「主人與奴隸」,以及馬克思「階級對立」這類二分法的辯證,波娃以這樣的二分法來激發女人明確意識到自己受到拘囚的處境,所以她承此畫分為:男人在歷史上是屬於主宰階層、具有自由意志,永遠是「向上提升的存在超越性」,而受制於處境的女人則是各自孤立在使自己變得卑下的「閉縮的存在內向性」裡,無法形成一個「對反的世界」與男人抗衡,只能領受男人願意零星讓渡給她的一丁點權利。(p26)

...

苦煉-瑪格麗特•尤瑟娜


出版社:木馬文化,作者:瑪格麗特.尤瑟娜,譯者:趙克非,出版日期:2006/07/06


P.S本文經 Readmoo 編輯( Wolf ) 修改潤飾之後,刊登於Readmoo 平台
瑪格麗特•尤瑟娜的<<苦煉>>是獲得1968年費米娜文學獎的作品。小說描述澤農的一生,把重點放在他如何追求真理的過程。澤農是煉金師、科學家、醫生、也是一位哲學家,他所身處的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雖然藝術蓬勃發展,在科學上找到新的研究方法,但這時期也充滿了不斷的戰爭、不少人因宗教改革而遭殺害,同時鼠疫也奪走許多生命。澤農被認為是個異端,無神論者,只因他要破除無知和迷信,揭開虛假的謊言,要從宇宙事物的性質之中去提煉出真實性。尋求真實性的過程無不艱辛,就像書名<<苦煉>>,「苦煉」指的是煉金術中最為困難的過程,要經過不斷地溶解和煆燒才能解離出物質,就如同要把思想中的成見和雜質都拋棄,最後才能找到晶瑩透明的智慧結晶。

...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第一部
查拉圖斯特拉的前言
1.我教你們何謂超人:人是應被超越的某種東西。你們為了超越自己,幹過什麼呢?直到現在,一切生物都創造過超越自身的某種東西:難道你們要做大潮的退潮,情願倒退為動物而不願超越人的本身嗎?猿猴在你們的眼中是什麼呢乃是讓我們感到好笑或是感到痛苦的恥辱的對象。在超人眼中,人也應當是這樣:一種好笑的東西或者是痛苦的恥辱。(p31-32)

2.你們的肉體在講到你們的靈魂時說些什麼呢?你們的靈魂不就是貧乏、不潔可憐的安逸嗎?確實,人是一條不潔的河。要能容納不潔的河流而不致污濁,人必需是大海。
在這個時刻,你們說:「我的道德有什麼重要呢!它還沒有使我熱狂過。我對我的善和我的惡是怎樣感到厭煩啊!這一切都是貧乏、不潔和可憐的安逸!」(p33)

3. 人是聯結在動物與超人之間的一根繩索-懸在深淵上的繩索。走過去是危險的,在半當中是危險的,回頭看是危險的,戰慄而停步是危險的。(p34)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