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性 譯序-邱瑞鑾


⋯⋯<<第二性>>這本書一開始即設定以哲學的角度來思考「女人之所以為次等人類」的問題,因而在書裡處處可見黑格爾哲學中「主人與奴隸」,以及馬克思「階級對立」這類二分法的辯證,波娃以這樣的二分法來激發女人明確意識到自己受到拘囚的處境,所以她承此畫分為:男人在歷史上是屬於主宰階層、具有自由意志,永遠是「向上提升的存在超越性」,而受制於處境的女人則是各自孤立在使自己變得卑下的「閉縮的存在內向性」裡,無法形成一個「對反的世界」與男人抗衡,只能領受男人願意零星讓渡給她的一丁點權利。(p26)


談女人之為「第二性」,波娃論述的主旨是以兩個要點貫穿起來,其一是大家所熟知的這句話:「女人不是天生命定的,而是後天塑造出來的。」她認為女人身上並沒有所謂不變的本質,沒有所謂的「女性之質」,更沒有所謂「永恆的女性」這種男人心目中理想化的女人形象;而女人之所以在各方面不如男人是由文化、社會造成的,也就是說由這些男性建制造成的,讓主宰各方資源的男人制約了女人成了「第二性」,再加上傳統的女人不願承擔自己是個自由意識,不願意背負身為自由意識必然要面對的存在焦慮,而選擇了與男人結為同盟這條較為輕省的道路,為女人邁向自由獨立之路設下更多障礙;另外一個重要原因也在於,女人沒有具體的辦法可以砍斷鍊在自己身上的枷鎖(譬如,教育資源之不平等、經濟上無法獨立等原因)。
波娃論述主旨的另一個要點便是承此而來的:在這樣的歷史錯誤下,產生了對女人的定位是「他者」-絕對的「他者」。「他者」這個個概念,歷來多有哲學家如黑格爾、沙特等提出自己的論見,而波娃可以將之運用於女的問題上,對此的析論是:「"他異性"是人類思維中的一個基本範疇。任何群體在界定自身為"我者"之時,一定會同時設立"他者"與他面對面」並且,任何意識不管是不是出於意願,都必須承認自己和「他者」之間的關係是以同等的方式互相看待的對等關係,任何意識都可能因情況的轉變而從「主體」、「我者」翻轉為「客體」、「他者」⋯⋯波娃質疑的是,為什麼只有在兩性之間在歷史上從來沒有起過這種翻轉,為什麼男人一直是絕對的主體、我者、本質者,女人一直是絕對的客體、他者、非本質者。
對於女人該如何靠自己的力量跳脫這樣的景況,波娃依然本於哲學的思考,就存在主義的道德判準提出了,人存在於這世界上,面臨種種處境時,所有的主體都應該具體的將自己設立為「向上提升的存在超越性」,堅持身為主體就應該以「自由」做為存在之核心,本於真實自我,勇敢面對存在之焦慮,依據自由意識在處境中做出抉擇,以超越「給定」,在行動與創造中,對對未來有所構思,而這也是「為已存有」的表現;若是放棄這種自由的抉擇權便會陷入「自我欺罔的不真誠的態度」,因而想要有所超越,並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的女人必需採取的立身態度是:自行構想其存在的目的,勇於承擔起自由獨立要冒的種種風險,不讓自己成為他人意志追捕的獵物⋯⋯(p28-29)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