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盲目-薩拉馬戈

                                                                

出版社:時報出版,作者:喬賽‧薩拉馬戈/著,譯者:彭玲嫻,出版日期:2002/08/26

<<盲目>>一直是我很想讀的小說,但因為絕版,不太好找,最近才在二手書巿看到它,便開心的買下了。<<盲目>>是199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薩拉馬戈的作品。讀完<<盲目>>又再一次對人性感到失望(唉,最近看的都是這一類讓人心情好不起來的小說),<<盲目>>有點像成人版的<<蒼蠅王>>和災情範圍更大的<<鼠疫>>

讀著<<盲目>>的當下我就在想,為什麼文學家老是要把人,放在如此極端的環境裡去觀察去記錄,好像實驗室裡的科學家,把人當成試驗品,用不同的變異數來測試,看看結果會如何?人在作品中好像失去了生命,失去了身為人的尊嚴,變成「非人」被隨意擺弄。一想到這,我就覺得這些作者好殘忍,好恐怖,難道非得如此不可?

...

審判-卡夫卡


出版社:漫步文化,作者:  法蘭茲.卡夫卡,譯者:姬健梅,出版日期:2013/06/06

一開始我以為卡夫卡的<<審判>>想講的是,公家機構和國家體制的龐大繁瑣及不可接近,後來我又覺得它想講的是,人類的處境有多麼荒謬和矛盾,人被困在自己所不能掌控的命運裡,焦慮不安,無計可施,做什麼都錯,即使什麼都不做也錯。生命充滿恐懼和無力,一切都是徒勞,只能被動地等待死亡的來臨。可是我也隱約的認為,<<審判>>好像是在講神,在講神的法,又因為人無法理解神的法,所以被排斥和拒絕於神的國度之外,而感到孤獨和疏離。

<<審判>>的故事情節很簡單,男主角 K 有一天早上被逮捕,但卻沒有被告知犯了什麼罪。不過 K 還是可以回銀行上班,只是他必須等待一連串的審判,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K 試圖反抗,試圖尋求幫助,試圖寫自己的答辯書,但既然不知道自己的罪名為何,又如何答辯又如何証明自己「無罪」?於是乎,K 所做的每一件事,所尋求的每一個幫助都是無用的,沒有任何意義,不斷的掙扎卻被束縛的更緊。

...

喧嘩與騷動-福克納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作者: 威廉·福克纳 ,譯者:李文俊 ,出版日期:2010/06

可以明白,為什麼會有人說唸福克納的小說是一種挑戰了。<<喧嘩與騷動>>全書分成四個章節,採用多重視角的敘述方式,和意識流的手法建構出一個頹敗家族的故事。前三章的敘述者是康普生家的三兄弟,白痴的班吉、精神崩潰的昆丁,和有偏執狂的杰生。這三個人各自用自己的角度來說故事,這就好像一塊地圖,分成了三塊,要合在一起,才看的出一個大概。在前三章沒有全知全能的敘述者的情況下,故事好像都只說了一點,沒頭沒尾,彷彿敘述者認為讀者早就知道前因後果,不需他們多費唇舌似的,所以讀者必須很有耐性靠自己拼湊情節。


...

1984-喬治•歐維爾(Quotation)


1. 他是一縷孤獨的鬼魂,說出永遠沒人會聽到的真相,但只要他說出口了,就某個意義而言,這件事就能一直持續下去。重點不在於讓自己的話被聽見,而是維持理智,知道自己能傳承身為人類的特質。(p43)

2. 如果黨可以插手干預過去,說這件事或那件事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樣肯定比單純的酷刑或死亡還要可怕,不是嗎?⋯如果所有紀錄都告訴大家相同的故事,那麼謊言就會成為歷史,變成真相。「掌過過去者,掌握未來;掌握現在者,掌握過去。」(p50)

3. ⋯過去不光只是被改變了,根本就是被摧毀了,既然除了自己的記憶以外,找不到任何外部紀錄,又怎麼能拼湊出事實呢?(p51)

...

1984-喬治•歐維爾


出版社:遠流,作者: 喬治.歐威爾,譯者:徐立妍,出版日期:2012/09/01

加上這本<<1984>>我終於看完了反烏托邦三部曲,其它兩部分別是:<<我們>><<美麗新世界>>。<<1984>>是三部曲中最讓我感到絕望的,我甚至覺得這本小說應該也可以取名叫<<悲慘世界>>。讀完了之後,我憂鬱了好多天,一直拚命的想找出書中還可以讓人對未來懷抱希望的地方,但卻都找不到。小說所描述的世界,是非常極端的極權主義,世界上有人就活在這樣的日子裡,有些人知道自己的處境努力反抗,但有些人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被殘酷無情的對待,他們也不知道原來自己早已被洗腦被控制,以為的民主和自由原來都是假象,只要想到這些,就讓我怕得半死!

...

燈塔行-維吉尼亞•吳爾芙(Quotation)


1. ⋯這一切所帶給他的愉悅都必須加以貶抑,要隱藏在「胡扯一番」這句話之下,因為事實上他還沒有做到他所要做的事。「胡扯一番」的說辭是一種偽裝,一個害怕自己的感覺的人,不敢說「這是我所喜歡的東西-我就是如此」,於是那種說辭就是一個庇護所⋯(p46)

2.因為現在她不用去想任何人。她可以作她自己,單獨一個人。那就是她現在常常覺得需要去做的-思考;甚至也不用思考。只要不說話,單獨一個人。所有的存在與行為,擴張的、閃亮的、口頭的,都消散了;於是一個人以一種莊嚴感收縮成他自己,一個楔形的黑暗核心,一個別人看不到的東西。(p64)

3.⋯我們的「靈」,你藉以認識我們之物,都只是幼稚的。在它之下所有都是黑暗的。無邊無際,深不可測;但有時我們會浮升到表面,而那就是你藉以看到我們的東西。(p64)

...

燈塔行-維吉尼亞•吳爾芙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作者: Virginia Woolf,譯者:宋德明,出版日期:1999/08/15


沒想過自己會喜歡吳爾芙,在看完<<戴洛維夫人>>之後,又唸了這本<<燈塔行>>,後者給我帶來的衝擊更大,給我更多的想法。我非常驚訝吳爾芙補捉人物內心思緒的功力,和準確地描寫人與人之間交流互動的微妙。她彷彿有一雙看透事物的眼睛,看見了每個一舉一動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就好像她是她筆下的那些角色,就好像她聽見了人物心中的想法一樣。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