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判-卡夫卡


出版社:漫步文化,作者:  法蘭茲.卡夫卡,譯者:姬健梅,出版日期:2013/06/06

一開始我以為卡夫卡的<<審判>>想講的是,公家機構和國家體制的龐大繁瑣及不可接近,後來我又覺得它想講的是,人類的處境有多麼荒謬和矛盾,人被困在自己所不能掌控的命運裡,焦慮不安,無計可施,做什麼都錯,即使什麼都不做也錯。生命充滿恐懼和無力,一切都是徒勞,只能被動地等待死亡的來臨。可是我也隱約的認為,<<審判>>好像是在講神,在講神的法,又因為人無法理解神的法,所以被排斥和拒絕於神的國度之外,而感到孤獨和疏離。

<<審判>>的故事情節很簡單,男主角 K 有一天早上被逮捕,但卻沒有被告知犯了什麼罪。不過 K 還是可以回銀行上班,只是他必須等待一連串的審判,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K 試圖反抗,試圖尋求幫助,試圖寫自己的答辯書,但既然不知道自己的罪名為何,又如何答辯又如何証明自己「無罪」?於是乎,K 所做的每一件事,所尋求的每一個幫助都是無用的,沒有任何意義,不斷的掙扎卻被束縛的更緊。


卡夫卡把法律的訴訟過程用陌生化的手法,逼迫讀者重新去理解和感受,卡夫卡刻意把它們描述的很扭曲又前後不一,並且誇張的增加戲劇性的效果,試圖引起驚異感,使我們脫離習慣的方式,而以另一種角度來看清事物的本質。譬如說,法院的辦事處為什麼會設在一般民宅的閣樓裡,還有法院的毆打手又如何在 K 銀行的雜物間裡打人不被發現,另外要去見自己的辯護律師還得卑躬屈膝,睡在他家的僕人房,隨傳隨到毫無尊嚴。其它還有許許多多的事情,都讓人感到不合常理和沒有邏輯,而卡夫卡就是想說,這個世界毫無道理可言!

<<審判>>裡讓我最感到驚豔的,莫過於監獄神父所說的那個充滿喻意的故事。(根本就是神諭了!)這個故事幾乎把整本小說的大意全都濃縮在裡面。K 是那個鄉下人,而那個守門人不就代表了所有阻擋 K 的人,但門究竟是法律之門,還是伊甸園之門?而這個法又到底是不是指法律?或是更廣泛的,象徵了上帝所管理宇宙的法?人不可能接近上帝的法,只能在死後才稍微的瞥見法(上帝?)的光,如果是這樣那 K所犯的罪是指原罪嗎?而他的驕傲和自以為可以猜透神的旨意,就是他被處死的原因嗎?我是不是想太多?離題了?

談卡夫卡的小說,就不免要提到存在主義,就像談卡謬的小說一樣。不過說真的,我對哲學式的思考不太行,查了一些存在主義的文章,看完還是一知半解??我大概的理解是這樣的,存在主義文學表達了對人類存在狀態的關注,人不僅僅是「存在」著,更重要的是「生活」並且「選擇」自己存在的方式。社會規範和國家機器會限制人類選擇的自由,若沒有積極的從存在中創造意義,那麼就只能麻木和空洞地等待死亡。拿<<審判>>裡的主角 K 來說,他的處境根本是無解的難題,他面對的是看不見的敵人,他局限於自己的認知,無法看的更遠,也找不到進入門的方法。

對於我來說,<<審判>>之所以經典,不在於它提供了解答,而在於它讓我提出了更多的問題。它讓我去思考自己是否問對了「真正的問題」,而不是像那個鄉下人或K一樣,白白浪費了許多年的時間,等待著早已為我開啟的門。但怎麼樣才分的出來,什麼是無用的苦苦掙扎,什麼是正確的創造意義?有人說 K 之所以會死,是因為他沒有積極的面對生命,面對自己的處境,好好的生活,但處於 K的狀況之下,「積極」又代表了什麼呢?是像那個商人一樣在拖延,或是像畫家所說的要做到「表面上」的無罪䆁放呢?不管是哪一種, K原本的生活早就不存在了,所有他努力奮鬥的一切都被摧毀。如果如同大部分的評論所說,K的處境是現代個人的處境,那麼我們又如何在看完<<審判>>之後不感到困惑而絕望呢?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