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文化研究-Ziauddin Sardar


一、文化的定義
1. 文化就是社會行為
2. 一種複雜的整體,包含了知識、信仰、藝術、道德、律法、習俗,以及一個人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所獲得的一切能力及習慣-Sir E. Tylor
3. 我們對著自己訴說關於自己的故事,這些故事的集合體,就是文化-Clifford Geertz)

二、文化研究橫跨了諸多知識和學術的領域,從長久樹立的學科到新政治運動、知識實踐和各種探究模式
文化研究的特徵
1.暴露權力關係以及檢視它們如何影響並形塑文化實踐
2.分析文化所展現的社會政治脈絡
3. 政治批評和行動的場域
4. 暴露和調和知識的區隔
5. 瞭解並改變統治結構

...

裸人-馬克•莒甘和克里斯多夫•拉貝


馬克•莒甘和克里斯多夫•拉貝合著的<<裸人>>旨在探討數位革命對人類的自由、私生活與隱私權所造成的威脅,以及對民主制度所產生的衝擊。一開始因為「便利、免費」世人自願對大數據公司奉獻個人資料,後來當社會把安全和健康當成藉口,要求人民透明化,那麼「裸人」將更不可能抵抗。書中提到美國四大公司GAFA(google, apple, Facebook, amazon)掌握了巨大的數據量,它們將成為寡頭勢力。在收集數據的科技公司眼裡,人類已簡化為一條條傳輸碼,被系統化歸檔後提供企業和政府利用,我們只是資料產出的消費者,過著沒有隱私權的生活,對科技依賴成癮,人類大腦退化,失去對系統的批判精神,最後被可自我學習進化的人工智慧取而代之,人們失去了優勢地位。

書中提到許多大數據的運用,是我沒有想過的,我的意思是我知道現在的狀況已經很糟,但我沒想過未來還有可能更糟,我也不知道原來那些掌握大數據的公司,它們的觸角已經深入到那麼多領域:國家安全、民主選舉、金融保險業、生物基因、健康服務、大眾運輸、奈米技術、人工智慧⋯等,這些數據是一條黑金脈,用途極廣,但我們卻無法獲利,因為我們的數位資料不屬於我們自己,科技業者免費便可占有。從我們連上網的那一刻,我們的消費行為、我們各種的喜好習慣、去過的地方,甚至是那些我們偷偷搜尋的小癖好都會被全方面紀錄下來,就算離線,公共區域裡的監視錄影設備還是盯著你,別忘了還有我們隨身攜帶的智慧型手機,隨時隨地都人將人定位。

...

富流感-約翰•葛拉夫、大衛•汪、湯瑪士•奈勒


富流感
我們的人生不該如此勞苦不堪
從生到死
心靈與身體同樣飢餓
給我們麵包,也給我們玫瑰⋯⋯
一點點的藝術、愛與美好
他們受苦的靈魂也都懂
沒錯,我們為了麵包而奮戰
但我們也為了玫瑰而奮戰
-James Oppenheim

<<富流感>>(Affluenza)是由紀錄片而延伸出的一本書,作者們將過度消費引發的後果比喻成病毒所帶來的病徵,定義如下:「富流感,名詞。一種社會傳染病,病因是人們慾望過多、不斷追求物質,導致出現負荷過度、負債累累、焦慮不安與虛耗浪費等狀態,因此讓人痛苦萬分,而且具有傳染力。」全書分為三部分,先從因過度消費而產生的病徵,或者說會有什麼現象出現談起,再談造成富流感的病因,最後提出一些療法幫助「病人」對抗、消除疾病。

...

紐約客故事集II 私房話-安•比蒂


安•比蒂的<<紐約客故事集II 私房話>>,講的是七十年代的年輕人步入中年後的生活現況,描述他們的婚姻、親子和家庭關係。安•比蒂作為極簡主義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有以下一些特點:簡潔、用字精省、少敘述、沒有詳細的人物及情節刻劃、用對話的方式來呈現故事以及開放性結局。安•比蒂的寫作方式讓人聯想到海明威的「冰山理論」,沒寫出來的,比寫出來的多,作者沒說的,刻意留下的空白,要由讀者自行去填補。

這本短篇小說集收錄的文章,幾乎都是讀者一開始就被拋到了故事場景中,好像看連續劇,前面幾集都沒看到,就從中間插入般,譬如人物們離婚,作者也不會用大篇幅的文字去解釋為什麼,兄弟朋友不合的理由不清楚,情人為何分手也沒交待,反正就從人物的現況開始發展,就好比你在餐廳裡不小心聽到隔壁桌的對話,雖然沒有對人物背景的了解,但你大概可以由他們談話的內容,他們的情緒,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安•比蒂的這本小說大概就像這樣,人物的情緒在文字中被透露出來,因為作者刻意的簡省,讀者似乎可以感受到一種壓抑,甚至一種找尋不到意義的空虛,或許也是因為小說中的人物無法找到生活中,可以讓他們安身立命的定錨點。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