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你因為沒有車子、沒有房子、也沒有高薪而感到洩氣,甚至覺得自己是個「魯蛇」,懷疑自己一路走來的決定,否定過去的自己。一時之間,我不知道該怎麼安慰你。想不到最近在讀的<<真實烏托邦>>給了我答案。我希望你能有勇氣堅持去做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而不是照著他人的價值觀,來塑造自己。
<<真實烏托邦>>這本書裡面有一章是在說明資本主義的經濟結構如何違背基進民主平等主義的規範性理想。因為資本主義的兩大特色:私有制及自由市場而衍生了許多問題,作者Eric Olin Wright 提出了共十一項批判,其中的,資本主義阻礙了讓人類廣泛蓬勃發展的條件普及化,和資本主義商品化威脅了廣被推崇的重要價值觀,使我對於一般社會大眾關於「成功者」、「生命的贏家」或「人生勝利組」的定義,有了一些不一樣的想法。
每個廠商為了獲得最大的利潤,全都卯足全力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贏得最後的勝利。所有的成效都是以「經濟回饋」來𧗾量,而在這種具毀滅性的競爭中,絕大部分的人都是輸家,沒有人不曾嚐過輸的滋味。「競爭也促成了一種成就文化,僅依照人們彼此的相對位置來給予評價。成就不是實現個人的潛能,而是比他人好,贏得勝利。」(p95)「贏者全拿」式競爭,影響了個人的自尊和自信心。判定成就的標準就只是金錢,要想贏就只能踩在別人身上往前走去,有沒有發揮潛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會不會賺錢。這樣的標準怎麼可能不讓人喪氣?一位養兒育女的家庭主婦因為沒有任何收入,她的付出就被貶低,一位作家因為寫不出暢銷書,他的才華就被忽略,任何你喜歡做的事,你做得好的事只要沒有經濟價值,或是沒有辦法被商品化拿來獲取利潤,就不會被稱為是成就,你就只能被貼上「魯蛇」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