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 生存的十二條法則》-喬登·彼得森


喬登·彼得森所寫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以心理學、文學、哲學、神學、生物學以及自身的經歷列出了十二原則,幫助我們在生命的混亂和苦難之中建立秩序。作者認為受苦不可免,但我們若是願意扛起生存重擔,盡力改善自己的存有,發展自己的品格,向上提升,而不是選擇墮落或採取憤世嫉俗和虛無主義的態度,那麼在一點一滴的努力之下,我們不只能減輕自己的苦難,也能讓這個世界往較好的方向發展。


Rule 1. 站直,抬頭挺胸

階級制度存在已久,不只在人類歷史也在其它動物群中可觀察到。適者生存,就是種大自然進行的挑選,被選中的生物適應性高,符合社會化要求,生存良好的會在階級較上層的位置,那些擁有較多資源和權力的通常會用盡方法鞏固自己的位置,包括壓迫位於較低階級者。我們要拒絕他人指派的低階地位,挺身反抗,自我防衛,正面迎戰,而非畏縮、懦弱,因為這樣做無法阻止惡行。「大腦那個專門評估地位的古老區塊,會觀察你受到怎樣的對待,然後據此決定你的價值,分配你的地位。」如果你被欺負卻不反抗,你會被所有人包括自己,認為沒有價值,而因此更變本加厲地打壓你,開啟惡性循環。

改掉垂頭喪氣和駝背的姿態,站直,展現身體的力量,讓自己變得強大,對欺壓和霸凌說「不」,不只在身體層面反抗,還要展現心靈的不屈不撓,不讓別人對自己為所欲為,要懂得做出適度自我保護並且捍衛自己的權利。


Rule 2. 善待自己,就像善待任何你有責任幫助的人

尊重自己,他人和這個世界,不要當惡霸對待自己和他人,你並非自己的奴隸。你內在有一種神性的火花,屬於上帝,管理好自己,對自己的存在表達敬意,思考怎麼做才對自己是有益的。好好照顧自己,增進健康、擴充知識,不讓自己的人生變得一團混亂,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背起自己的重擔。「世界走在傾斜的軌道上,你可以為世界指引方向,朝天堂近一點,離地獄遠一點。你一了解地獄,探究過地獄,特別是你個人的地獄,就能決定不往那裡走,不去創造那樣的地方。」


Rule 3. 結交希望你變得更好的朋友

慎選跟自己為伍的人,跟會帶著你向上提升而非向下沈淪的人在一起,他們不會容許你憤世嫉俗,而是在你為自己和別人做有益的事時鼓勵你,否則便會謹慎處罰你,助你加強決心。沈淪很容易,比負起責任容易,所以有時我們會跟一些壞朋友走在一起,因為那樣比較輕鬆。「狀況良好的人是一種理想,我們需要力量和膽識,才能站在這種人身旁。」


Rule 4. 跟昨天的自己比,而不是跟今天的別人比

專注在自己目標上的人,沒有時間和他人比較。注意生活中那些困擾自己的事,問自己是否能夠且願意處理它們。不是在意輸贏,而是要在意自己的成長,若是總是獲勝,有可能你沒有挑戰自己或做一些新的、困難的事。「要解決自己特定的問題,必須為自己量身打造正確的方法。你不那麼在意別人的舉動,因為你自己有很多事要做。」


Rule 5. 別讓孩子做出令你討厭他們的事

「別讓自己關心的人淪為眾人看不起的對象。」

不要逃避管教的責任,不要為了得到孩子的友誼,而失去了他們的尊重。你的孩子需要你教導他們如何為人處事,如何和他人互動,他們需要經歷社會化的過程,培養良善特質,以防止傷害。孩子的錯誤行為必須被糾正,他們得經歷組織和調節衝動的歷程,才能成熟穩重。迴避扮黑臉的結果,是孩子一連串不合宜的行為,在尷尬、違抗和挑戰權威累積到你無法容忍時,就會引發你可能失控的懲罰,那不會是件好事。「限制規則數量、最低限度的必要強制力、父母共同參與」是管教的原則。


Rule 6. 批評世界之前,先整理好自己的房間

整頓自己的人生,在你想要抱怨批評所有的事情之前,從自己的周圍事物開始,讓它們變得更好,停止那些你覺得不該做的事情,那些你明知不好的事,從今天起,為至善奮鬥。好好觀察自己,注意那些謊言,不真實的行為,一些錯誤,改正它們,經過努力,你的生活會變得較單純,你會變得堅強,而不是心中充滿怨恨。


Rule 7. 做有意義的事,不要便宜行事

不要便宜行事,而是願意為了未來的收穫,犧牲或延宕現在的滿足,拒絕立即的滿足,墮落的渴望和邪惡的誘惑。邪惡會使生活更加困難。去思考怎樣運用我們的時間,把事情變好,而不是變糟。

「如果你有紀律,能讓未來凌駕現在,你就能以對自己有利的方式改變現實結構。」

放棄便宜行事,追求探尋終極意義的途徑,透過此行動,可為絕望的世界帶來救贖。意義是在衝動受到調節組織與統合之後浮現,是來自世界的可能性與此世界內在運作的價值結構之間的交互作用。


Rule 8. 說實話,或至少不要說謊

不要說謊,因為事物會瓦解崩潰,說實話使複雜變單純,能確保我們的安全,使生命更加豐富,使人安居在當前的信念架構之中,這也確保了未來的善意,讓未來與過去的必然性分離。

「如果你的人生沒有成為它可望成為的樣子,試著說實話。」


Rule 9. 假設你聆聽的對象,可能知道一些你不知道的事

試著聆聽別人說話,而不是認為自己知道所有的一切,不要急著評價,說服或忙著反對,聆聽不只需要耐心,也需要勇氣,因為你要承認自己的不足,也要冒著可能被改變的風險。

「聆聽你自己,也聆聽那些和你說話的人。你的智慧將不僅包含你已有的知識,也包含你對知識不間斷的追尋。」


Rule 10. 說話要精準

「精確性能讓人明辨事物。當壞事發生,精確性能把真實發生的一起糟糕事件,與其他同樣糟糕且本來可能發生卻沒有發生的事情區分開來。」

「若你在辨別事物時仔細留心、慎選用詞,你就是在讓這些事物變得可以順利運轉,將他們從盤根錯節的基部分開。你讓它們變得單純,變得明確、實用,並簡化其複雜性。你讓它們變得可以接受、可以運用,而不至於被其中的複雜性、被伴隨而生的未知與焦慮給折磨致死。但如果你放任事物含糊不清,就永遠無法分辨事物,所有事物會相互滲透,使世界變得太過複雜而難以掌控。」


Rule 11. 孩子玩滑板時,不要干擾他們

當大人在一旁觀看孩子玩滑板(或任何遊戲)可能會覺得很危險,而想禁止他們,然而這是在他們試圖想變強時,阻止他們。過度保護,無法使他們免於危險,反而培養出懦弱的孩子。孩子們想戰勝危險,藉此鍛練自己,他們不是為了安全才這麼做,而是想要變強。「唯有變強,才真正安全。」


Rule 12. 在路上遇到貓,就摸一摸

人生很辛苦必須承擔很多痛苦與失落,有時我們需要看見存有中的一些美善,才能幫助我們支撐下去,度過難關。日常中那些可以令人喘息的時刻,那些小小的愉快,是一道光,使我們不至於被滅頂,即使在糟糕的日子裡,若仔細留意,還是可能遇到一些美好的小機緣,好比鄰居的一個友善招呼,今天的便當盒裡都是你愛吃的菜,還有早上買的那杯咖啡特別香濃。然後如果有一隻可愛的小貓或小狗出現在你面前,如果你去關心它,會有那麼一刻,你會想起存有的奇蹟,於是可以稍微緩和那伴隨著存有而來的苦難。


相關閱讀:《秩序之上》(Beyond Order)

...

累積小小的喜悅


我喜歡星期日一整天沒有什麼特別的行程安排,早上庸懶的起床,吃著老公買回來的火腿蛋吐司,和他聊聊天氣和新聞,吃完蘋果後,老公雀躍地打開電動,而我可以只是坐在椅子上閉起眼睛發呆。睡完午覺醒來,翻翻口袋名單,選一家想吃的,就和老公手牽著手散步出門,走進沒吃過的麵店,好奇地瀏覽菜單上的每一種品項,在填飽肚子後,繼續緩緩走在我們居住的鄰近區域,用雙腳探索大街小巷,也沒有特別想尋找些什麼,若是突然在某個轉角遇見一間看起來好吃的店,我們就走向前去看看菜單,於是下一次我們又多了一個新的地方可以拜訪。


我們穿過一個又一個陌生的公園,看到涼亭裡坐著許多看來像是當地居民的老人們,愉快地聊天打招呼,孩子們在踢球或是玩著遊樂設施,天氣涼爽舒適,每個人似乎都只是沈浸在這悠閒時光中,也沒有要急著去哪,又或忙著做些什麼。走啊走啊,我們走出公園,凖備去超市採買食材,順便還買了海苔壽司和豆皮壽司當晚餐,看來散步也是會讓人感到肚子餓的。回到家後和老公躺在沙發上休息,精神恢復後就可以看期待了一整天的日劇《重啟人生》,今天可是要追大結局呢。啊,這部劇真是好看,我們完全被裡面的小小演員永尾柚乃給迷住了,然後腦海裡《粉雪》這首歌一直無限循環⋯⋯


星期日的一整天過得很開心,沒做什麼特別有生產力的事,也沒想著待辦清單上的未完事項,甚至那些煩惱的事我都不想,就這一天允許自己放假,頭腦和身體全都休息,充完電後才有能量重新面對生活的要求。累積這些小小看似沒什麼大不了的喜悅,可以幫助我們不被日常的忙碌和辛苦給壓垮,收集能為我們減壓的小喜悅,也可以提醒自己留心那些可能被忽略的時刻,那些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物。為了小事感到快樂和滿足,使每一天都有值得期待的感覺,而不是只有在完成什麼「大事」或者獲得什麼「大進展」才能覺得開心,畢竟編織生命紋路的不只是那些標誌成功的里程碑,更是許多平平凡凡的每一日,這每一日都很寶貴,絕對不只是陪襯品,帶著好奇去留心和品味,日子就不再是平淡無奇。


我曾經問過班上的小朋友,今天發生了什麼小事讓他們感到快樂,但大部分的學生都回答不出來,我寧願把這沈默無聲,當做是他們不知道該如何用英文表達自己的想法,而非是他們對生活缺乏感受力,不然如果連年紀輕輕的孩子都不會為小事而喜悅,那我們要擔心的或許就不只是他們的學業成績了。為小事感到喜悅和滿足,不該被視為對生命沒有抱負或野心,相反地,那培養了我們面對困境的韌性,那有時會是黑暗時刻的微亮光芒,雖然小,卻不至於讓我們對生活失去了希望,倒不如說看不見小小喜悅的人,也無法辨識出真正的幸福,沒能夠對小小喜悅感到滿足的人,大概也不容易有感到真正滿足的一天。累積小小的喜悅,一點一滴,總有一天會讓心靈滿溢。

...

《神射手》-保羅·科爾賀



保羅·科爾賀的《神射手》運用弓道喻意人生的旅程,講追尋目標的方法和心態。弓箭大師哲也向少年傳授弓道,規則不多,很快就能指導完,重點是持續練習,將它運用在生活各個層面,並且在達成目標後,重新開始,不斷運用所學的一切,如此循環往復,直到達到必要的準確度。


在追尋目標或是求道的路上,需要找到能夠效法的榜樣,找出那些擁有熱情與技能的人,將他們變成盟友,學習他們的專心一致和不怕失敗的勇氣,以及他們的開放心胸,他們會幫助我們成長也會給予支持和建議,使我們的追尋之旅不至於過於孤獨。


弓是生命,是能量的源頭,在繃緊後需休息,保持它的靈活和堅韌。箭是意圖,必須清楚、直接與平衡,不要害怕將箭射出,要放手,讓你的意圖追隨自己的命運。若是不冒著可能射不中的風險,就不知道該做哪些改進,每發一箭,都能累積技術,讓我們愈來愈強。「利用你表現不好的時候來發現讓你顫抖的原因;利用你表現良好的時候去找尋通往內在平靜的道路。但是,不要因害怕或喜悅而停止:弓道永無止盡。」


箭靶是我們所選的目標,尊敬我們的目標,理解它的意義,以及衡量必須付出的努力、訓練與直覺。射箭要保持心的寧靜與姿勢的優雅,優雅是榮耀生命與工作的方式,摒棄雜念,專注在目標上。持箭時要感受自己的意圖,「意圖要完美、正直、銳利、堅定、凖確。當它橫越阻隔其命運的空間時,無人可以阻止。」


練習重複,重複練習,直到忘了所有規則,不用思考每一個動作,直到那些動作彷佛成了身體的一部份,產生直覺反應,直到你成了你手上的弓、箭和箭靶。


「在一個行動與下個行動之間,弓箭手記住他所做的每件事;他跟盟友談話;他休息,對於活著的事實感到滿足。弓道是喜悅與熱誠之道,完美與錯誤之道,技巧與直覺之道。『但是你要持續射箭,才能體會這點。』」。






...

計劃趕不上變化



現在我應該在吃著從花蓮帶回來的麻糬,看著在太魯閣拍的照片,前提是我真的有照著原先的計劃去花蓮旅遊才行。這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因為偏頭痛發作而取消行程了,每次都浪費了不少錢,更不用說內心會有多遺憾。不過有這種情況也只能怪自己沒有做好健康管理,不小心太過疲累,引發頭痛,雖然因頭痛想吐,而整晚沒睡的自己有點慘,但即便如此也是自己的問題,已繳的訂金是拿不回的,儘管理智上能理解,但放在角落的行李,卻提不起精神將東西拿出來重新歸位。


每次當同樣的事情發生時,我就會努力的想從中學到一些什麼,並且思考有什麼事是我下次可以做的或改進的,而不致於白白受苦,這樣內心會好過一點。從這幾次的經驗,我學到,不要跟團旅遊,自助旅行還有可能在取消行程時得到一些退款,跟官網買機票和訂飯店,退款流程較快速,不要在出發前一天,才匆忙出門去買需要的東西,公廁的濕滑地板是真的會讓人摔的四腳朝天,尤其如果球鞋底早已磨平,確認飛機起飛時間,一定要分清楚0:12是今晚還是明晚,否則就連飛機飛走了都不知道,還有最重要的就是照顧自己的身體,不要在旅行前幾天,試圖做完所有的事情,然後把自己搞得太累,結果因為不舒服,哪都去不了。當然這些都是些實在的教訓,不過我懷疑一切有更深的含義,好比為了培養我堅韌的性格以及使我懂得珍惜另一半的體貼和照顧,只是身在此情境中的我,無法看清全貌。


我是個不喜歡意外的人,意外代表著事情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不像有些人會享受因迷路而偶遇的美景,迷路對我來說只是失控的慌亂,我只希望事情都能按照計劃進行,所以我不用被硬生生丟到一個未知渾沌不明的景況之中,然後不斷等待,直到回歸正軌,不擅等待是我的弱點。意外代表不正常,而有誰會喜歡不正常,至少不是我,因為計劃被打亂而造成的損失和壞心情,實在很難討喜,但想要計劃不生變,不過是我的一廂情願,所謂的可控性根本就是種假像,人從來沒辦法真正去控制或預期些什麼,那是存在於瘋狂且殘酷的統治者腦中的幻想。


喜歡或不喜歡是我看事情的角度,但這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事情,甚至連對尚未發生的事情也無能為力,我有我的計劃,但神也有祂的,接受或許是比較好的方法,免得讓自己難上加苦,人生已經很難了,何必還讓自己變得苦澀。當然我還是會繼續的計劃一切,「計劃趕不上變化」不是偷懶不做準備的理由,若是疏忽隨便,逃避該做的功課,那麼當事情發生時,就只能責怪自己,這讓我們的可憐不值得同情,那就是真的是把意外變成悲劇了。

...

《 永恆少年》-馮·法蘭茲


馮·法蘭茲博士在其著作《永恆少年》中,以榮格的觀點來探討拒絕長大的現象,書中以安東尼·聖修伯里的《小王子》和布魯諾·高茨的《無空間王國》作為心理分析的例子,幫助讀者對於「永恆少年」的典型特徵及行為模式有更多的理解。

「永恆少年」(puer aeternus)一詞出自於古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變形記》,他是神聖的、有生命力的,並且帶著母性崇拜。那些認同永恆少年原型的男性,他們的青少年心理階段會持續到往後的人生,帶有母親情節,也就是所謂的媽寶。他們很難適應社會,每份工作都做不久,缺乏克服困難所需的耐性,無法全心投入。他們不容易定下來和人建立情感連結,逃避給予承諾及承擔責任,不管是工作或女人,總是有讓他們感到不滿意的地方,都「還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他們常幻想著某一天當「時候到了」,一切就會迎刃而解,而不需要自己付出努力去做些什麼,儘管他們充滿創意也有藝術氣息,活力滿滿,但是因為沒有紀律,拖拖拉拉,毅力不足,太快放棄,所以最後仍是一事無成。


有些永恆少年在接受心理治療後,理解到他們必須對現實作出適應,回應生活對他們的要求,但那只是種「智性想法」,理智上知道該做些什麼,也想像著自己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卻從來沒有在現實生活中實踐,他們跨不過想像到行動的那條線。他們需要得到一個真實生活與成人生活之間的橋樑,他們必須學會如何既遵循外在現實的要求又遵從自己內在生活的需求,也就是說他們得要長大,因為作者說「如果拒絕成長,成長就會殺了你」。但他們要小心落入憤世嫉俗的陷阱,變得再也不相信夢想,失去了所有理想,浪漫和衝勁,創意也消失,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變得世俗僵化。「成長微妙之處就在於放棄特定的假象,但是卻不變得憤世嫉俗。」他們得要從年少的幻想青春中走出來,但卻保留自己的價值感,在不失去兒時的創作性和整體感的同時,學會活在真實之中。「初始幼稚期的形式必須被切除,好讓自我意識得以成熟發展。兩個部分最後則會以較高的形式再度結合。」


治療永恆少年最好的方法就是要他們做一份工作,讓他們去接觸現實,榮格對一個永恆少年說到:「你做什麼工作不重要,重點在於有這麼一次你是全心全意帶著意識做某件事,不管什麼都好。」去做就是了,而不是陷入無止盡的期待之中,說什麼「只要對了,我就會工作。」去承擔責任,在事情變得困難辛苦或是重複無聊時,仍堅持下去,不只做喜歡的部分,也包括忍受討厭的部分,那或許會讓人有受苦的感覺。但培養受苦的能力,是為了不被苦難擊敗,把自己變強承受生命中的衝突,克服自身的苦難,以創意的方式走出,會發現我們自有療癒能力。


在和他人建立關係時,永恆少年很容易在心裡抱著隨時可以離開的想法,那讓他們不用全心投入,然而這樣做他們所期待的轉變和親密連結也不會發生。作者說一個無法投入情感,建立深刻關係的永恆少年,會在每個女人身上喚出吞噬的母親,讓她們覺得必須將他綁在身邊,抓緊他,他才不會逃跑,這樣的負面循環一再發生。永恆少年應該做的是當事情不如預期,或當他們對身邊的對象感到失望時,去思考自己到底在期待什麼?為什麼會對對方有某些想像?這段關係出了什麼問題?從錯誤中學習,收回假像,將關係建立在真實的層次上,而非一走了之。


成長或許令人感到害怕,但那也無所謂,作者說:「不覺得害怕根本不是英雄的行徑。」覺得害怕是正常的,尤其是永恆少年們通常都很敏感又有想像力,這樣的人本就會承受更多的感覺。勇敢的關鍵在於即使害怕仍然不失去戰鬥的態度,不失去個人的自我防衛決心及榮譽感。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戰鬥,永遠保持幼稚和無辜,並沒有辦法讓生命中的苦難和悲劇不降臨,反而讓人變得無助和無力,「因為無論在這個世界或是大自然中,無辜感並沒有幫上忙,它只是敞開大門歡迎大野狼。」





...

處理瑣碎雜事



終於把積了兩個禮拜的寫作課筆記整理好了,前後應該不超過一小時的時間,但就是一直被我擱在那不想處理,趁著星期日早上,小客人還沒來拜訪前,趕緊弄完,有時時間緊迫反而可以逼著人快點動起來,不再拖拖拉拉要做不做。那邊一點,這邊一點的小雜事,加加起來也會令人產生一種煩躁感,我發現若是趁著放假的時候,或者空閒時間,花個十五分鐘到三十分鐘的時間處理它們,就會帶來一種清爽的感受。然後星期一開始工作的時候,就不用因為看到那堆事,而覺得心煩,工作效率和生活的舒服感也能獲得提升,算是小小的投資,大大的回饋。


不知道大家的日常生活裡有沒有一些小小的事,老是想著要找時間做,但可能因為通常都是忙到一半的時候突然看到或想到,所以也不太可能停下手邊的事,特別去處理它們。除非是拖延症又發作,想以處理雜務當理由,不做正事,那就另當別論了,但等到那個moment 過了以後,就又懶得管它們,於是小小事就那麼愈堆愈多,愈來愈討厭。這類的小事多的很,好比那台壞了很久的家電用品,應該要拿去回收;那輛不騎的腳踏車,或許可以問問朋友需不需要;小孩長大了,衣服都穿不下了,要整理出來送給別人;還有上次旅行拍的照片也該歸個檔,說到歸檔,好像也該買個新硬碟,儲存空間好像不夠了⋯⋯諸如此類,想必大家應該都可想到一、兩件,又或者更簡單的,訂書機裡面的訂書針沒了,每次拿起文件要訂,就想起來,然後下次想起時,就是手上拿著訂書機時(還好不是在上廁所時,發現又忘了補充衛生紙)。


上述這些事,大概都是一些瑣碎小事,認真處理起來可能也花不到多少時間,好吧,旅遊的照片若是從沒整理過,突然要歸檔,可能有點辛苦,所以有些小事還是不要累積,免得被它們壓垮。花個五分鐘的時間,把那台壞掉N年的電風扇拿去回收室,應該不是很難,想到從此以後不用再一百次不小心在角落瞄到它,責怪自己怎麼又忘了拿出去,一直在那邊佔位(不只在實際空間佔了一個位,也在腦中佔了一個位)現在站起來,把它拿去回收,應該會覺得心情無比輕鬆。當然我們不需要在工作天做這些事,像我就是利用星期日放假的時候來做,反正我也是打算在沙發上滾來滾去,只是先做好一件小小的事,等一下就可以滾個夠,感覺沒那麼累,也很有動力去做,所以真的要擅用「賞酬機制」,來幫助自己建立好習慣和好行為。


另外大家可以估算一下處理這些雜事大概要花多少時間,要是實在抽不出一個完整的空檔,可以先處理那些只要花十分鐘或甚至是五分鐘的項目,譬如把筆筒裡那些沒水的筆,挑出來丟到垃圾桶,花不到五分鐘,但我保證下次你從筆筒拿筆的時候,就不會因為每一枝都不能寫而感到火大。如果沒有一整個早上.下午或晚上的時間,就每天抽個十分鐘或再多一點點,以不會讓自己感到負擔的程度,去處理那些小雜事,就不會在無意中把小怪獸變成大怪獸了。


還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把可以簡單處理的小事複雜化,那會降低處理它們的意願,實際上也真的沒有那個必要。所謂的小事複雜化,指的是明明可以用一到三個步驟解決的問題,我們硬生生把它變成六、七、八、九、十個步驟,如果是特意想體驗某個過程,那不在此限。舉例來說,家裡紗窗破了,你可以上網查詢修理師傅的電話,播電話,約時間請他來修,這樣是三個步驟。但你想換個紗窗應該不難,(沒錯,以下並非虛構故事),於是你上網看了教學影片,去五金行買需要的工具(如果可以在同一個地方買齊所有東西,算是好消息,如果那個地方剛好在你家隔壁,那就更好,萬一不是⋯⋯),把紗窗框拆下來,把紗網拆下來,把新紗網套在窗框上,把窗框裝回去,開始打掃剛剛弄得一團亂的地方,我都不想數幾個步驟了。大家應該看到把「小事複雜化」的威力了,如果每一次紗窗破了都得這麼麻煩,費時費力處理,大概光想就累,根本提不起勁去做這件事,我們的時間和精力很寶貴,真的要好好思考該把它們用在何處。希望大家都嘗試看看處理生活中的那些瑣碎小事,首先換了頭頂那顆不亮的燈泡吧,太暗了對眼睛不好,最後就如同詩人布考斯基所說的:「處理好你的瑣事,大事就會自己辦好。」


...

《布考斯基煮了七十年的一鍋東西》-查理·布考斯基


《布考斯基煮了七十年的一鍋東西》收錄查理·布考斯基(Charles Bukowski)的詩作和隨筆。布考斯基的作品大多描寫社會邊緣的小人物,他們睡在公園長椅、三不五時喝的醉醺醺、把翻身的希望放在賭馬上,即使每天勞動超過十幾個小時,依舊過著入不敷出的日子,布考斯基的文字充滿了他們對生活的憤怒、失望和無能為力,這之中也帶著些許的荒謬和嘲諷。


布考斯基反對任何正經八百的文學評論,他寫的東西是貼近現實生活的,而不是在學院的課堂上所學習到的那些詩句和技巧。他的文字從街上孕育而生,他的詩不像我學過的那些,更像是一篇篇的故事,講述他那暴力的老爸、一個又一個破碎的家庭,還有那些失敗的夢想以及苦苦掙扎的求生。他的作品可能會被認為很髒,有髒話、有屎、色情和暴力,事實上他是美國「骯髒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家。或許布考斯基的作品無法被認為精緻美麗,甚至會被覺得是粗俗簡陋,但它們卻充滿了力量,餘味強勁,讓人想跟著一起大駡這狗屎般的世界,在憐憫他筆下人物的同時,也害怕自己變得和他們一樣。認為詩都是純文學而難以接近的讀者,非常適合來讀布考斯基的作品,一定可以顛覆對詩作的傳統想像。


以下摘錄一些我喜歡的句子:

<夢想被燃燒>

⋯⋯

很早

我就決定要當個作家,

我覺得這是個輕而易舉的

逃避方法

而且那些大小說家看起來

都沒有那麼厲害

我比較搞不懂的是

黑格爾與康德。


其他人讓我困擾的

他們花太多時間

才說出一些有活力

有趣的東西。

我覺得我比當時的任何人

都要高明。


後來我發現了兩

件事:

a. 大多數出版者都以為

無聊的東西都具有某種

深奧的內涵。

b.需要花數十年的

生活與寫作

我才能夠

寫出

一句稍微接近

我想要表達的句子。

⋯⋯


<總而言之>

⋯⋯

我不知道,那似乎是一段好時光,太陽

總是高高掛在那裡,夜晚

是最棒的,又黑又有趣的夜晚

因為那時候老酒都已經下肚

世界看起來幾乎

可以接受。


但是,奇怪的是,我對於週一記得最清楚的,

那是所有其他人開始工作一週的

日子,被困在夢想的工廠,這個工廠

會在不需要他們時

把他們都吐掉。

⋯⋯


<我最要好的朋友>

⋯⋯

其他工人

都很滿足於

假日與團體

保險


真正的

人類奴役

並不知道

自己是

奴隸

反而覺得

他們是

被選中的


就是靠著酒瓶

只有酒瓶

那麼多酒瓶

我才能熬過

⋯⋯

                      

<如果你讓他們殺你,他們就會>

⋯⋯

同時,在這個地獄微不足道的時刻

我正在進行一場與我自己的小戰鬥

沒有任何結果—— 就像一個人想用彎湯匙挖穿

水泥牆壁,我知道這是一場小戰鬥

但是也比放棄要好:它

心繼續活下去。

⋯⋯

 

<一天>

⋯⋯

「一個人為了生活要忍受多少狗屎?」

「很多,」這是回答,「而且還有更多⋯⋯」

⋯⋯


<我們必須>

我們必須把

自己的光芒

帶進

黑暗。


沒有人會為

我們

這麼做。


當年少孩童

滑下

雪坡


當煎肉廚師

拿到他最後一張

薪水支票


當狗追


當棋賽大師

輸掉的

不只是棋賽


我們必須把

自己的光芒

帶進

黑暗。


沒有人會為

我們

這麼做,


當寂寞的人

打電話

給任何人

任何地方


當凶猛的野獸

在噩夢中

顫抖


當最後的季節

躍入

焦點之中


沒有人會為

我們

這麼做。


<打呵欠>

⋯⋯

每一個人,我想,都有

自己的怪癖

但是為了要保持

正常

符合世界的

眼光

他們克服了這些怪癖

因此

毀掉了他們的

異稟。


我保留了我的

並且相信

這些怪癖很慷慨地

幫助了我的存在。

⋯⋯


<清洗階級>

⋯⋯

我們掙來自己的地位,在我們的

地盤受到尊重,不希望被

無用的冒牌貨頂替:一個人永遠無法放棄

他從來

沒有擁有的。


<行動>

⋯⋯

為什麼窮人的女人看起來那麼糟糕?不公平。但又有什麼是公平的?小人物有什麼公平的時候?他們被灌輸民主與機會的鬼話,只是怕他們會燒掉皇宮。當然,偶爾會有人從垃圾中崛起,得到成功。但是每一個成功的窮人背後,就有成千上萬窮人陷在貧民窟或監獄或瘋人院,或自殺或吸毒或酗酒。還有更多人做著薪水少得可憐的工作,會為了生存而拋棄歲月。

奴隸並沒有被消滅,只是更擴大,占了全體人口的九成,到處都有。真是狗屎。

⋯⋯


<名氣>

⋯⋯

「那很快就沒意思了。你會想要真實的東西。」

「我們都想要,但是很少人能得到。」⋯⋯


<與佛陀一起酒醉>

⋯⋯

我們的限制就是我們的

力量。

⋯⋯


<一個朋友>

⋯⋯

有時候活下去

要比死掉

更需要勇氣。

⋯⋯


<沒有行業比得上>

⋯⋯

大家都知道這個世界是狗屎!他們希望忘掉這個事實。⋯⋯


<夠瘋狂了>

⋯⋯

他們以為作者受苦越多,作品就越好。鬼話。受苦就像其他事情一樣:太多了就會完蛋。逃離受苦才能造就出偉大的作家:感覺非常爽,也讓讀者感覺很爽。⋯⋯


「是啊。一切都有陰謀,而沒有什麼意義。越是重要的大事越沒有意義⋯⋯」

「是嗎?那什麼才有意義?」

「有意義的是小事,像是確定你的散熱器有足夠的水,或剪好腳趾甲,或有足夠的衛生紙,或多餘的燈泡,諸如此類。」

「似乎沒有什麼。」

「很多了。處理好你的瑣事,大事就會自己辦好。」

...

衣櫃再次斷捨離


天氣變熱了,今年的春天不似往年的清冷,又或者春天再也不像我記憶中那多雨料峭的季節,反而有種夏天來的過早的感覺,我已經逐漸感受不到台灣的季節感,不知從何時開始,四季早就模糊無法分辨。小時候收納衣物的方式,那種可以把非當季的衣服放在置物箱,堆在衣櫥最上方的做法,已經不適合現在的氣候模式,如今台灣北部一個星期就可能經歷春夏秋冬的轉變,將羽絨外套和短T放在同樣方便拿取的地方才是正解,所有的衣物都吊掛起來,或是放在透明的抽屜式收納盒裡,有什麼東西,有多少數量全都清清楚楚。


每到了第一次穿上短袖上衣,或稍微厚一點的外套時,我就會再次檢視一下自己的衣物,看看有哪些衣服這半年都沒穿過,把它們一件件拿出來,問問自己是否還喜歡它們,套套看,是否還適合「現在」的自己。我發現有些衣服已經穿了56年,有些衣服則是整個冬季或夏季幾乎都只在穿它們,所以出現了些耗損的狀態,好比領子鬆鬆垮垮或是起毛球等等,我決定這些都必需斷捨離。我其實很捨不得把還可以穿的衣服拿去做舊衣回收,但今年我不想再穿著二、三年前的衣服,或甚至是更久以前的衣服,那有一種把自己變舊的感覺,好像失去了新的活力。就像過去那兩年的夏天,因為疫情的關係,進公司的時間變得很少,所以我就輪流穿著兩套衣服,過完兩年夏天,而今年離職之後則是兩套厚T加運動褲度過整個冬天,以致於我看到那些衣服就產生一種膩了的想法,於是好好謝過它們之後,便跟它們道別。


因為把衣服分成「在樓下買東西」和「其它」(出去玩、上班⋯⋯)兩類,結果沒上班後成天就只穿著運動褲跑來跑去,明明也不是沒衣服穿,但又沒有要做什麼特別的事,似乎也沒有換掉運動褲的必要,套句我媽的說法,就是我變得愈來愈像個黃臉婆。斷捨離多年的衣服和找出除了運動褲之外的舒適穿搭,是我這次整理衣櫃的重點,最終也舊衣回收了三小袋衣服,空出來的衣架能夠再次迎接新的成員。另外這次在整理的過程中,我也學到不要在換季出清時買衣服,因為買下來的物品可能要等上好幾個月甚至快一年的時間才會穿到,結果新衣在櫥櫃中慢慢變成舊衣,然後等到真正要穿上它的時候,又會覺得款式不喜歡,或是不適合現在的自己,所以如果沒有要當季穿的衣服,就沒必要事先買下來囤積,否則只會浪費金錢和空間。


有一段時間,我很想學賈伯斯那樣的穿衣哲學,但事實證明,這二、三年來只有一種look(夏天:短T加運動褲,冬天:厚T加運動褲)對我來說有點太單調了,方便是方便,不過就是少了點新鮮感和打扮的樂趣,而且其它的衣服買來不穿也是種浪費。「極簡主義」一直是我的嚮往,我和另一半也一直努力不要增加家中物品的數量,把空間留給生活,而不是儲存物品,目前看來我們離那種「極簡數字」還很遠,不過也沒關係,我們的目標是確實知道自己擁有那些物品,不要讓某些東西被遺忘在角落深處,然後又買了重複的東西,造成浪費。把物品的數量控制在自己能夠照顧的範圍,才能物盡其用,這是對物品最好的尊重。

...

《讓愛情長久的八場約會》-約翰·高特曼


婚姻權威約翰·高特曼在《讓愛情長久的八場約會》中設計了八場約會,每一場針對一個特定的主題做探討,鼓勵在關係中的雙方敞開心胸討論這些重要的話題。作者認為對話能增加對彼此的瞭解,縮短內心的距離,建立親密的連結,重點是不斷地去探索對方,不要失去好奇心,持續對話、學習和成長。


一段良好的關係不代表沒有爭執或永遠順利,而是雙方努力在日常的互動中製造愉快的氛圍,在吵架之後能及時修補,保持溝通和交流,而非切斷連結。在溝通時,不是要用自己的論點來贏過對方,或指出對方錯誤以證明自己是對的,也不是在過程中不停地反駁和辯解,而是靜下心來傾聽,瞭解彼此的想法和觀點,思考對雙方都好的作法。作者要我們記住愛情的價值不是完美,而是不斷練習,練習表達自己的感受,練習接受對方的感受。愛情是種行動,為了我們所愛的人付出時間和心力,即使生活忙碌,仍然會保留時間在經營關係上,而精心籌劃的約會能夠提升關係的品質,增加對彼此的情感,讓兩人有專屬的相處時光,再次體驗戀愛的感覺。


書裡建議了八個主題幫助我們深入瞭解彼此內心的需求,分別是:信任、衝突、性愛、金錢、家庭、娛樂、成長和夢想。重點摘要整理如下:


Date 1 成為依靠:信任與承諾

將這段關係擺在最優先的位置,才能建立起信任,而承諾就是在每一次的決定中,都選擇對方。當關係出現問題時,會向對方表達想法,而非向外人抱怨,不懷疑自己的選擇,不拿伴侶和其他人比較,要相信伴侶是自己最珍視且不可取代的人。


Date 2 認識彼此:差異與衝突

距離才是破壞關係的兇手而非衝突,兩人在進入一段關係時,本來就會因為彼此的差異而產生衝突,不需要避免它,而是藉此機會理解對方,去發現他們的需求,學習著從對方的角度來看事情,管理衝突的核心在於接受彼此真實的模樣。


Date 3 我們上床吧!:性愛與親密感

不帶批判地談論浪漫、親密與性愛,開放地討論能夠讓性愛進行的更順利,並且增加彼此的滿足感。告訴伴侶你的喜好,你會感到舒服的方式,別去指責彼此做得不好的地方。


Date 4 愛情的代價:工作與金錢觀

避免二元對立的描述。不要讓工作成為關係中的第三者。

金錢衝突的關鍵不在於數字的多寡,而在於金錢對彼此的真正意義。最終的目標,是在金錢所帶來的自由和力量,與金錢同時代表的安全感和信賴之間取得平衡。


Date 5 共組未來:家庭的模樣

在決定共組家庭時,可以對某些重大問題先行討論,好比家務的分配或是否要生小孩等,有時我們不免會忙得分身乏術,而忽略對方,此時確定人生的優先順序,能夠幫助我們做好時間管理。專注在所擁有的一切,而非那些那些得不到的事物。另外為了避免幸福感下降,丈夫要參與妻子懷孕、生產和養育的過程。


Date 6 歡樂時光:玩樂與冒險

找到一起玩樂的方式,並且支持彼此各自嚮往的冒險,不強迫對方用你的方法追求樂趣。那些能夠在生活中找到樂趣,一起玩樂和歡笑的伴侶會擁有更幸福的關係。

史都華·布朗:「當一段關係被剝奪了玩樂的機會,就會淪為一場『誰先受不了』的耐力賽。」


Date 7 信仰的寄託:心靈成長

我們的目標不是將對方變成和我們一樣的人,而且從彼此不同的地方學習,並且從中獲得提升自我的機會。

每一次你們一起遭遇人生中無可避免的掙扎,一起成長並克服困境,都是在創造特殊的意義,這也會讓你們維持長久的關係。


Date 8 讓彼此發光:夢想

瑞秋·亞伯蘭斯:「感情並不會阻礙兩人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但你們不能急著想要一次完成所有事情。學會輪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全力支持對方。」


當你隱藏自己的夢想時,也隱藏自我最重要的部分,同時也阻礙了兩人之間的親密度和連結的發展。


這個世界需要你們去實現夢想。在追尋夢想的過程中,我們會得到無上的喜悅,並且挖掘出我們能夠貢獻給世界的天賦和才能。


相關閱讀:《七個讓愛延續的方法》-約翰·高曼&妮安·希維爾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