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一個女人,在北極-克麗絲汀安•里特


克麗絲汀安•里特把在北極一年生活的過程紀錄下來,寫成這本<<一個女人,在北極>>,內容包含如何面對極地嚴苛環境的挑戰,如何獲得必需品,如何渡過永夜,以及如何面對漫長的孤寂。在北極,作者和最真實的自我對話,探索自然更探究自身,她說:「或許必須感受這種終極的孤立無援,人類才會變得謙卑,以體察事物的本質。」

克麗絲汀安•里特的丈夫是個獵人兼探險家,他邀請克麗絲汀安•里特到北極和他過冬。她丈夫沒有提酷寒或黑暗,只說會有一個溫暖的小屋等著她,作者決定搭船去和丈夫會合。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到達小屋的敘述,她餓了,想吃東西,但小屋內當然沒有任何現代設備,必須踏入冰天凍地中,走一個半小時去取淡水,用來煮飯的爐子升不出火,只會不斷地冒黑煙,雅緻的房間還沒蓋好,因為所需的木板還沒被海水沖上岸,她和她的丈夫以及另一個獵人必須在一個三乘三平方的木屋(從照片看來像一個長方形木櫃)生活一年⋯⋯我一直在想,她怎麼沒有和丈夫大吵一架,抱怨所有的種種?怎麼看都覺得作者絕非一般女子,她在書中幾乎沒有提到什麼不滿或怨言,在我看來幾乎可以說是適應良好,更不用說另外兩個獵人,可以在天氣狀況很差的時候,外出打獵,而且還是分開行動,真的是令我這個城市凡人大感佩服,這根本是對生存的極大考驗。

...

乳與卵-川上未映子


<<乳與卵>>是川上未映子榮獲芥川獎的作品,以女性身體的乳房與卵子為敘述的核心,探索女性對身體的意識。作者交互運用敘述者我所說的話,和我的姪女所寫的關於卵子所引發的,對自我存在的思考的紀錄,一邊是想把乳房變大的母親,一邊是極度厭惡身體性徵的青少女,兩人選擇截然不同的方式來面對自己的身體,而因為女兒的拒絕對話,母女間所壓抑的情緒最終爆發。

敘述者我的姊姊卷子想要隆乳,於是帶著小六的女兒綠子來找她,三人一起度過三天的日子。綠子不願意開口說話,只透過寫字和母親及阿姨傳達必要的訊息。卷子像著了魔般不斷地談論有關隆乳的話題,在大眾澡堂洗澡時也毫不遮掩地盯著其他女人的乳房看著,評論乳房的形狀、大小,以及乳頭的顏色。作者在描述這些乳房的過程,沒有帶有任何情色的味道,乳房就只是身體的一部分,如同鼻子或耳朵。作者沒有說明為何卷子想要隆乳,倒是藉由其他女性對這個話題的辯論,帶出各種的理由,像是單純地為了自己個人,或是因為男性精神的影響等。從這個討論看來,會令我覺得乳房好像還是和其他身體部位不同,因為如果今天是要把耳朵變大,似乎就不用考慮是否是因為男性主義的價值觀,而影響了我們的決定,不過作者並沒有表達她的立場,或有批判任何一方的意思,她只是很純粹的描述這三個女人對自己身體的看法。

...

深度工作力-卡爾•紐波特


卡爾•紐波特在他的著作<<深度工作力>>中探討深度工作的重要性,強調它所帶來的生產力,以及所創造的價值。現代人的專注力因為不間斷的連線而變得支離破碎,為了維持不分心的狀態,我們必須「有意識地」採取各種策略和行動。在科技快速進步的現代,淺薄的工作者將更容易被取代,不想要成為新經濟中的輸家,就要有快速精通專業技術的學習能力和高水準的生產力,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非得有深度工作力不可。作者在書中提供許多方法幫助我們培養深度工作力。

首先卡爾•紐波特先定義了何謂深度工作:
「在免於分心的專注狀態下進行職業活動。這種專注可以把你的認知能力推向極限,而這種努力可以創造新價值,改進你的技術,並且是他人所難以模仿。」

然而因為訊息、電子郵件、社群媒體和網路娛樂,我們的工作形態被改變,它們分配了我們的行程,使完整長時間的工作時段變得難以獲得,我們常常被許多並非職務描述的主要項目打擾,看起來好像總是很忙碌,但實際上卻沒有創造出令人滿意的成果。作者強調高品質的生產工作=花費的時間x 專注的程度,如果我們都能提高工作的品質,不斷地磨練自己的技能,我們就能從職業生活的日常努力中創造意義和神聖感,這也是為什麼有許多職人和工匠被受尊崇的原因,書上說:「你不需要從事精緻的工作;你需要的,是以精緻的方法做你的工作。」

...

週末的快樂效應-卡特里娜•翁斯塔



卡特里娜•翁斯塔的<<週末的快樂效應>>主要在提倡人們把週末的休閒時光,從繁忙的工作中重新奪回,不要忽略週末休息的重要性。作者在書中探討以前的勞動者如何奮力爭取休息的權利,而如今我們卻在不間斷的連線中,再次喪失了它。卡特里娜認為若是沒有下定決心採取行動捍衛週末,我們無法從每天疲憊的工作中恢復活力,更有甚者,我們會失去許多珍貴的體驗,諸如,與人產生深刻的連結、創造力、沈思內省的時間,那些跟人性有關,讓人之所以為人的事物。

我會拿起這本書來讀有一部分的原因是覺得自己沒有好好利用週末的時光,理由倒不是像作者所說的,因為不斷處理工作未完的事項、回覆郵件以及訊息,或做家務事而失去週末。我的狀況反而是我特定留下週日的時間,卻不知道要怎麼好好善加利用,尤其夏日炎炎,我實在提不起勁往戶外跑,總覺得能做的休閒娛樂不多,於是想從書中獲得一些靈感。我以前一直以為週末就是休息,不要讓自己太累,不要排滿的行程逼的喘不過氣來,但後來我才知道週末不代表「無所事事的瞎晃」,沒有事先規劃的結果,很容易患了作者所說的「週日晚上焦慮症」:因為錯失享受週末的良機而悲傷,感嘆自己又失去了一個週末。不然就是最後只做一些「被動的」休閒活動,好比看一堆電視節目、上網、大吃一頓,或睡覺,再不然頂多去逛街購物,雖然當下就能獲得滿足感,卻曇花一現,無法持久。

...

公園生活-吉田修一


吉田修一榮獲芥川獎的作品<<公園生活>>收錄兩篇小說<公園生活>和<Flowers>,講現代人的疏離,無法建立深刻的關係。<公園生活>以日比谷公園為場景,描述一對偶然遇見的男女,發展出的若有似無的關係,沒明顯的故事情節,描寫圍繞在男主角生活中的瑣碎事件。<Flowers>說的是一對新婚夫妻離開故鄉去東京打拚,展開新生活,兩人的關係卻在不知不覺中漸漸變得陌生。

最近讀的日本小說剛好都是這種沒有什麼「大事件」的類散文式小說,主角們沒有真正發生什麼事,或產生什麼重大的改變,小說也幾乎都是開放性結局,會讓人產生,啊,這種小說我也會寫的想法,但實際上我覺得這種小說非常考驗作者的功力,要怎麼拿捏文學性和藝術性,而不至於讓作品讀起來太普通平凡,其實很難。這兩篇小說的氛圍營造的很好,<公園生活>那淡淡淺淺的情感,生活感;<Flowers>那種既強烈卻又被抑制的感覺,情色和暴力,壓抑和外放之間的細微掌握的剛剛好。

<公園生活>中一對男女不問對方的名字和身分背景,只純粹地享受那偶然在公園相遇的時光,一起喝杯咖啡,聊一些無關痛癢的話題,目前看來兩人都沒有更進一步的打算,不過或許生活中有一個這樣的人存在也沒什麼不好,就像「公園」所代表的功能,一個可以讓人放鬆,不必想太多的地方,一個不需要問「為什麼」的地方。但男主角不只跟女主角的關係是這樣,跟其他人好像也是這樣,有所保留地和他人建立關係,同事、同學,甚至連自己的母親,也都保持著不冷不熱的感覺,一種疏離感,一種局外人的明哲保身,這可能和個性有關係,也可能是現代人處理關係的方式就是這樣,打打招呼的人有,但真心交付的沒有,我也不懂你,你也不理解我,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的過了。不過其碼,男主角還會說一句:「妳明天也要到公園來喔!」這也算是打開心房的一步。

<Flowers>裡面的男女夫妻關係就剛好相反,兩人漸漸關上心房,彼此所追求的目標不相同,於是慢慢地漸行漸遠,妻子希望丈夫放下重物,輕盈地飛躍,但丈夫卻覺得這樣會如同漂浮於大海的泡沫,最終消逝無蹤。最後的那個在豪華大飯店的繽紛夜景,更突顯這段關係的冷漠和無生氣,在偌大的房間裡,兩人各据一角,沒有互動,反而不如像在自家小小的房間裡緊密的靠近。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