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的快樂效應-卡特里娜•翁斯塔



卡特里娜•翁斯塔的<<週末的快樂效應>>主要在提倡人們把週末的休閒時光,從繁忙的工作中重新奪回,不要忽略週末休息的重要性。作者在書中探討以前的勞動者如何奮力爭取休息的權利,而如今我們卻在不間斷的連線中,再次喪失了它。卡特里娜認為若是沒有下定決心採取行動捍衛週末,我們無法從每天疲憊的工作中恢復活力,更有甚者,我們會失去許多珍貴的體驗,諸如,與人產生深刻的連結、創造力、沈思內省的時間,那些跟人性有關,讓人之所以為人的事物。

我會拿起這本書來讀有一部分的原因是覺得自己沒有好好利用週末的時光,理由倒不是像作者所說的,因為不斷處理工作未完的事項、回覆郵件以及訊息,或做家務事而失去週末。我的狀況反而是我特定留下週日的時間,卻不知道要怎麼好好善加利用,尤其夏日炎炎,我實在提不起勁往戶外跑,總覺得能做的休閒娛樂不多,於是想從書中獲得一些靈感。我以前一直以為週末就是休息,不要讓自己太累,不要排滿的行程逼的喘不過氣來,但後來我才知道週末不代表「無所事事的瞎晃」,沒有事先規劃的結果,很容易患了作者所說的「週日晚上焦慮症」:因為錯失享受週末的良機而悲傷,感嘆自己又失去了一個週末。不然就是最後只做一些「被動的」休閒活動,好比看一堆電視節目、上網、大吃一頓,或睡覺,再不然頂多去逛街購物,雖然當下就能獲得滿足感,卻曇花一現,無法持久。


拿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我星期一到星期六的活動有工作、寫作、打掃、運動、閱讀、做志工,和學習,所以我覺得星期天就應該做一些不同的事,但我不喜歡逛街,也不喜歡在家一直追劇或瀏覽網頁,結果星期日本來應該感到很悠閒,卻因為沒有固定的行程,而老是覺得自己懶散,但又告訴自己不應該像得了「勞碌病」一樣,不懂得享受休閒時光,搞到最後我反而對星期日的到來覺得有點焦慮。我從書中得知,原來什麼都不做,不是真正的休閒,真正的休閒是要「創造意義」。

根據作者的觀察,她認為最棒的週末會包含幾個關鍵元素:與人產生連結、興趣、嗜好、大自然與創造力。現代人的關係疏離,沒有強而有力的社群歸屬,除了工作場所和家庭,少了瑞伊•歐登伯格所說的「第三空間」,一個可聚會的中立空間,它可以連結人們。至於興趣,嗜好或創造可以提供深層的滿足感,甚至「自我實現」,但它們需要定期全心的投入學習,並且花時間練習,然而很多人沒有這樣的精力,最後一項大自然,多接觸大自然可帶來身心的健康,撫慰疲憊的心靈,減低壓力和焦慮,大自然不一定要跑到深山裡才能接觸的到,其實家裡附近的公園也能提供一抹綠意,可惜我家公園低頭抓寶的人,比享受新鮮空氣的人多。

如果我們不想活在一個由「工作習慣」涵蓋其它所有經驗的世界裡,或是讓每一天的日子因為一再重複的例行性,而失去了活力,我們就應該積極地採取行動,為形形色色的經驗創造出空間,讓它們為生命增添色彩。我們可利週末來挖掘「非工作的自我」,發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若是有時候不免會有一點「無聊」也不用擔心,因為那可能會讓你發現某些新奇又獨特的想法,而不是重複那些別人告訴你的二手資訊。

最後附上作者所寫的美好週末的十大宣言:
1. 與人建立連結
2. 付出關懷
3. 盡情玩樂
4. 走進大自然
5. 追尋美的事物
6. 凡事少做點
7. 別制定計畫,多留點空白
8. 漫步閒逛
9. 保持好奇
10. 活在當下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