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 expect, just experience


隨著年紀增長,希望對自己的瞭解能愈深,而非像是和陌生人的相處和互動。近來刻意觀察日常,想清楚理解自己的精神和體力狀態,還有注意多巴胺的波動幅度,藉著自我認識,以便將時間和精力花在重要的事情上。


不過理解自己也代表著知曉自己的喜好,所以有些體驗就會被捨棄,因為不喜歡、麻煩或是不覺得有趣。先入為主的想法,阻礙了我們擁抱新事物,明明未曾試過,就認定自己不喜歡。還有因為擔心嘗試過後,不符期待,浪費時間和精力,所以選不會出錯的,比較安全,畢竟一切的決定都隱含機會成本。但這樣一來,日子就會過得很相似,吃一樣的食物,去一樣的地方,然後由演算法推薦我們符合喜好的一切。那些會讓我們擁有不同觀點和視野,使人成長並豐富生命的經驗,可能就此消失不見。


那天我推薦了一本書給姪女,她因為不喜歡封面,連翻都不翻,就拒絕閱讀。她才小學六年級,就因既定偏好,而不願嘗試新事物,更不用說,已經是成年的大人們。根據研究,新奇性和新體驗能增加幸福感,所以如果可以,我都盡量能每天做點不同的嘗試。不用一開始就去做那些完全不熟悉,或甚至必須直面恐懼的事,小小的不同也可以,讓自己知道即使有些不一樣的變化,也不會造成傷害,那麼就能提高嘗試的勇氣和意願。


那些曾經讓我改變心意的事物:運動、電子書、平版電腦、AI、芹菜、《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短髮造型⋯⋯。或許這些並不一定會讓我變成一個更好的自己,但卻為了我的人生加入新的可能性。「Don’t expect, just experience」,不抱著任何預設期待,儘管去體驗,看看會有什麼發現,嘗試過後,可能會找到一輩子都不想放手的事物,又或者會多了一個好笑的故事可以分享,人生也因此變得更有趣豐富。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