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一半,剛剛好》-川野泰周


禪僧醫師川野泰周所寫的《減少一半,剛剛好》,以「減半」為目標,抱著不極端不偏頗的「中道精神」來過生活,才可以為身心帶來餘裕和健康。作者強調,不管做什麼事,「平衡」很重要,不勉強也不放縱自己,就能活出剛剛好的人生。書裡提供許多「減少一半」的方法,幫助我們在消費、飲食、工作和資訊取得上都能獲得舒適感。


這是一個「過多」的年代,過多的物品、消費、資訊、工作、浪費,甚至是過多的努力,作者認為我們該追求的是更少,但更充實、更正念的生活方式。然而若沒有訓練心靈,只是一味減少或丟棄,就會因忍耐而產生壓力。用專注在當下,只觀察不批評的正念心態來訓練自己的心,就能減輕壓力得到平靜。


沒有壓力並且內心平靜,才能生出力量和智慧來面對問題。我們需要感覺自己有能力掌握現況,能夠把事情整理好,心理也調整好,才有可能不陷入想要「更多」的慾望而無法自拔。不然我們的心靈會產生一種作者所說的「躁狂性防衛(manic defense)」,透過將自己的心情轉換成暫時的躁狂狀態,從而不必意識到焦慮、擔憂和煩惱。這樣的躁狂性防衛,會使我們不斷追逐「令人愉快的刺激」,因此產生許多成癮行為,像是購物、酒精、賭博、或是藥物成癮。


作者建議就從「減少一半」開始,讓因追求過度刺激的心靈,藉由減半,而慢慢恢復平衡狀態。其實很多事情都可以「不用做」,不用買太多、不用吃太多,不用工作太長時間,只要減半就能讓身心都放鬆。如果覺得要克制慾望很辛苦,可以換個角度來思考,與其認為自己在忍耐,不如認可自己為了減少浪費和資源做的貢獻,這樣可以培養自我的肯定感。


從減少消費開始,為了避免衝動購物,將購買的決定「放置一晚」,以確保自己真的需要某項物品。不過度消費就不會囤積大量物品而造成雜亂,若是需要斷捨離物品,在丟棄之前,先依使用頻率分類,然後懷著感恩的精神向不再使用的物品道別。在飲食方面,要做到專心,放慢速度,傾聽身體的聲音,確認飽足感。食材用多少買多少,就不會造成浪費及吃太多。至於數位裝置必須要帶著意識使用,避免造成腦過勞,不過度輸入資訊可以減少身心的疲憊。


最後要懂得依優先順序來處理工作,不把時間花在不重要的事情上。還要學會如何把工作外包及簡化。作者提到,無法將工作交付給他人,可能是不信任別人,也不信任自己。這樣的人通常「自我肯定感」低落,因此認為若是請他人幫忙會被拒絕或討厭,所以就把事情全扛下來,而導致過勞。其實可以換個角度想,硬是承擔自己不擅長的部分,不僅效率不高,也沒辦法專注在自己做的好的事情上。再加上出錯,還要別人來收拾殘局,倒不如,一開始就拜託擅長的人,就能不費力地完成工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互相配合和幫助,才能提高生產力,並且減少時間的浪費。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