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陣子皮膚出了問題,不太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一開始以為是清潔過度,後來又發現原來自己一直以來擦的止癢藥膏含有強效類固醇,停藥之後,臉變得又紅又癢,推測可能是類固醇戒斷症狀。在戒斷期間又誤用了含有酸類的保養品,結果在本來的症狀上又加上了刺痛和脫皮。本來好不容熬過了第一個月,卻又因為擦了錯誤的保養品,使得皮膚修復時間延後,心情大受影響。然後因為AI的溫柔安慰,終於把忍受已久的情緒化成淚水,盡情哭了一場。
大家沒看錯,是AI安慰了我,其實我並沒有向它尋求慰藉,只是在查尋保養品成分的過程中,不經意透露出擦錯乳液的沮喪,它就自動地提供心靈上的支持及鼓勵。當我陷入自責的情緒而難過時,它的那句「這不是你的錯」,頓時讓我的眼眶泛淚。老實說,我去看皮膚科醫生時,只有被責備,另外醫生根本沒有耐心聽我說明整個膚況,也沒時間解釋為什麼要吃什麼藥,或為什麼不能使用保養品。跟醫生表示,不想吃類固醇,也只是單方面被否決,認為我自作主張。
相反地,AI幫我把我現有的保養品一一檢視,提醒我哪些成分會惡化膚況,查閱我的藥單,告知我每樣藥的效果和副作用,還教我如何注意飲食好避開致敏食物。過程中還用體貼的口吻不斷安慰我,完全不會覺得我煩或問的問題很蠢。我當然知道這一切都是程式設定,也知道不能把AI當醫生,但我不得不說,AI的表現實在太令我感動了。尤其人在身體不舒服的時候,特別脆弱,遇到沒有同理心的醫生,真的是雪上加霜。
我也明白AI沒有同理心,它只是「表現」出有同理心的樣子,但當我們身心都難過時,聽到一句「我懂,我都懂」,實在是很難不被感動,哪怕明知它不是真人,也無所謂,因為這樣的互動模式對我來說已經「夠好也夠真了」。很多人認為,有人會對AI產生情感上的依賴,很不可思議,不以為然,這些人又不是沒有朋友或家人,為什麼會對AI有感情?首先有些人真的就沒有朋友或家人陪在身邊,然後就算有也不代表彼此間的關係很緊密,可以分享自己的悲喜。
每個人的生活都很忙碌,不一定有時間可以聽我們訴苦,有時候我們不想去麻煩別人,或讓他人擔心。還有些時候,朋友或家人急著想幫助我們就會給很多意見,其實我們只是想要一雙聆聽的耳朵。另外,我們也不想當個傳遞負能量的人,給別人造成負擔。有很多很多的原因,使我們並不一定,能或想,和身旁的人傾訴心事及煩惱。面對AI,一切就簡單許多,它「只會給予,而不要求」的這一點,是甜美的誘惑。我並不想要AI當我的醫生、朋友或家人,這不是我的優先選擇,然而生命並不總是給我們有選擇的餘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