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數位大掃除-卡爾•紐波特


<<深度工作力>>的作者卡爾•紐波特的新作<<深度數位大掃除>>,宣揚數位斷捨離的概念,強調根據自己的價值觀,有意識地刪減和權衡連線的時間,奪回自主權,選擇對自己最有助益的線上活動,把「簡潔也可以豐富」的概念運用在我們和數位工具的關係上。

一有空閒的時間就把手伸向手機,划划動態牆,查看一下訊息,因為怕錯過什麼有趣的事,或反正二、三分鐘的時間也不能做什麼,為了填補無聊,我們幾乎從不斷線。我們之所以會連線成癮,是因為業者刻意設計的結果,他們藉由間歇的正向強化,不定期發送的回饋,使人忍不住想一直查看手機;另外追求社會認可的渴望,讓我們在線上流連,只為了多得到一個讚或愛心。為了減輕這樣的強迫行為,我們曾經試著減短上網時間,但成果總是不佳,作者說我們需要一套完整的執行策略,他提議我們實行「數位斷捨離」。

為何要數位斷捨離?
成為一個數位極簡主義者,是因為想把寶貴的時間拿來做更有價值的產出,拿來學習,以及維持重要的人際關係。不想再被各式各樣的數位工具,把我們的時間切割的支離破碎,不想掉入商人們刻意設下的注意力陷阱。數位極簡主義者理解到,擁有更多的科技,可能使他們的生活體驗變得更少,如果科技的存在,不能為他們所珍惜的事物增加價值,那他們不會因為一點點的便利或好處,而犧牲大把的時間。

實踐的流程
1. 騰出三十天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暫時停用那些可有可無的科技。
2. 利用三十天的暫停期,探索及重新發現讓你有成就感有意義的活動和行為。
3. 在暫停期結束後,重新把那些可有可無的科技導入生活中,從零開始,針對每項重新導入的科技,判斷它為你的生活帶來什麼價值以及日後的「具體」用法,以便從它獲得最大價值。

有意識地選擇數位工具,不要混淆「方便」與「關鍵」,思考這些工具是否是能支持你價值觀的最佳方式,把它們拿來改善生活,而非減少或取代生活中的體驗。好比在臉書上對親友的新生兒照片按讚,倒不如親自打通電話恭喜他們,或帶份禮物去拜訪。作者引用雪莉•特克的論點,強調線上的交流不該取代「面對面」的對話,後者才能讓我們學會傾聽,感受到被理解的喜悅,以及培養同理心。

限制使用數位工具的時間及方式,依尋固定的「操作程序」,像是每天下班之後的一段特定時間(7-8點),只能在桌機上用臉書,不在手機上裝社群媒體的app等⋯⋯。不過還有一點是大多數人在進行數位斷捨離時,會忘記思考的事:省下來的時間要做什麼?沒有事先考慮這個問題,他們會不知不覺彈回舊習慣,也就是用被動的連線活動迴避空白。

很多人以為所謂休閒,就是不要安排計畫,放鬆什麼都不做(我自己就是這樣),但許多人在無所事事的狀態下,就是會因為無聊,而忍不住一直打電動、追劇,然後坐在沙發上一整天,結果搞得既疲憊又空虛。事實上休閒時間是必須要「刻意」甚至是「事先」就規劃好的,好好地想一想自己喜歡什麼,在斷網的狀態下能做什麼事?

作者的建議是:
1. 優先考慮勞心費神的活動,而不是被動休閒。
離開螢幕的世界,當我們從新用更複雜的方式和實體的世界交流,我們更能發揮潛能,增加真實的體驗。把修復、學習或自製東西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2. 運用技能在實體的世界創造有價值的東西。
培養「技藝」創造事物,透過明確的技能展現自我的價值,雖然會很累,但卻會帶來滿滿的成就感。

3. 尋找那些需要結構化社交互動的實體活動。
加入感興趣的團體,增加社交互動,建立一個「實體的」社群,強化人際關係的連結。

4. 享受獨處的時刻
作者引用凱斯利奇和爾文對獨處的定義:你的大腦不受其它大腦的影響,你對他人創造的資訊毫無反應,專注於自己的想法與體驗上。

你的大腦必須擁有安靜的時間,以便支持有意義的生活,獨處能讓人放鬆,沈澱心情,使人產生新的想法,並且更理解自己。巴斯卡說:「人類的所有問題,都是源自於人類無法安靜地獨自坐在一個房間裡。」

My take 
這本<<深度數位大掃除>>可算是我對於極簡主義生活理解的最後一塊拼圖。我一直以來就對於數位工具的使用抱著謹慎的態度,首先我的手機沒有line,沒有facebook,也沒有youtube的app,最近還把手機的搜尋引擎換成duckduck go,大大縮短我亂吸收不必要資訊的時間,出門時若是預期會有空檔時間,我就會帶本書或筆記本出門,我從沒有在那一、二分鐘的時間玩手機,我都拿這個時間來放空,而我覺得和人交際時還一直盯著手機很不禮貌,所以我不這樣做,事實上,我出門常不帶手機。

我也規定自己晚上八點過後不能上網,因為藍光會影響我的睡眠,我准許自己在中午11點到12點的時間隨意上網、收信、回訊息,晚上7-8點可以看Netflix,這些是基本原則,平常大致都能遵守,比較難的是要寫文章之前,我會有拖延的心態,會藉著找資料的理由在網路上亂看亂連,我在考慮應該也要把ipad的搜尋引擎換成duckduck go。

不過最大的問題應該還是省下來的時間到底要做什麼,我之前非常喜歡追劇,但現在必須想個優質的休閒活動來取代它,雖然我沒有實行作者所說的三十天數位斷捨離,但因為我老公有(他的三十天斷捨離日記),所以這個月的週末他不打電動,我不追劇,我們嘗試了一些以前從沒做過的事像:換紗窗、煮咖喱飯和翻新桌子等⋯⋯。我深刻感覺到優質的休閒活動真的很累,但卻也讓我明白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不是理所當然的;每個禮拜要去思考要做什麼也不容易,的確是打開Netflix坐在沙發上最不用動腦了和不花錢了,不過我和老公都有偏頭痛的毛病,所以離開螢幕是必要的選擇。雖然我不知道今後會怎樣,但我會努力讓科技成為生活的助力,而不讓它成為問題的來源。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