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與命運Ch1& Ch2 -羅洛•梅(摘錄)


自由與命運
Ch1 當前的自由危機
自由無可取代
在本質上,自由的特性顯然不是既定、現存之物,其作用正在於改變其特質,變成某種全然不同於任何它所曾是之狀態。自由是發展的可能,是個人生命的提升;自由也是退縮不前、自我封閉、拒絕成長、自暴自棄的可能。保羅•田立克(Paul Tillich) 主張,「自由的本性,便是自我決定。」(p6)

謝林這位存在主義的先行者,曾一再強調「人類生而為行動,而非沈思,」

「我就等於我的自由!」沙特要補白的重點是,自由不僅是人類的根本需求,其實,成為一個人跟擁有自由,根本就是同一回事。
自由與存在的同一,可以有一個事實證明;我們做抉擇的當下,都確確實實體驗到自己的存在。當一個人斷言「我能夠」、「我選擇」或「我將要」時,他就會感受到自身的意義,因為,奴隸是不可能下這類斷言的。卡爾•雅斯培(Karl Jaspers) 寫道:「在抉擇的行動中,藉由我一本初衷與自然自發的自由,我第一次親自體認到我的真實自我。」「只有自由,存在才屬真實⋯⋯自由乃是⋯⋯存在的本質。」「只有我施行我的自由的時候,我才完全屬於自己。」「成為自由,就等於成為自己。」
雖然我們曾經說,自由就是變化的可能,但自由也包含了保持本色的能力,但是,保持原樣並不等於考慮改變或拒絕改變。更有甚者,我們會說明,這種變化不能跟為了改變而改變混為一談,也不能跟為了逃避而改變混淆。(p9-10)


任性就是無視與命運的自由,如同夜晚之於白晝,真正的自由,不可能毫無限制。稍後我們會明白,自由就等於你如何面對你的限制、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投身於你的命運。(p10)

⋯⋯自由是人類尊嚴的根本要件。(p11)

人類學家馬林諾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 曾經說:自由乃是「自我實現」的可能性,其基礎是個人抉擇、自由契約、自發的努力,亦即個人的自發創作。

齊克果在一百五十年前亦說過,自由即可能性⋯⋯(p12)

如果我們失去了我們的內在自由,我們將同時失去自主性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這些特質正是人類和機器人、電腦不同的所在。(p20)

難道,「自由」這個一度充滿榮光的概念之所以會在最近破產,其中最重要的理由,不是因為我們過度簡化了它嗎?我們以為很容易就可以學會自由,因此,我們似乎只需要生在「自由的國度」便已足夠。難道,我們不是讓自由的弔詭被掩蓋住,直到形成激烈的矛盾,把自由等同於白人、把自由等同於新教徒、把自由等同於資本主義,最後,甚至把自由等同於個人喜好嗎?這個偉大的概念,就是這樣崩潰沉淪的。

自由失去了堅實的基礎,因為,我們沒有好好了解自由所必然帶來的對立面,是這個對立面,讓自由能夠生存發展-那就是命運。(p22)

⋯⋯托克維爾寫下了美國「多數專制」,令人為之動容,我稱之為心智和靈性上的盲從。在這最近這次的選舉中,我們都看到了這種權力展示,它被稱為「道德多數」。托克維爾繼續指出:「身體雖得解放,靈魂仍受奴役。主人不會再說:「你必需跟我有一樣的想法,否則你就該死。」而是說:「你有自由跟我意見相左,並繼續保住你的生命、財產和你所擁有的一切,但是,從今以後,你會變成你國人當中的異類⋯⋯你會繼續保有你的市民權,但這權利對你無濟於事。」其他的人「會擺出唾棄你的姿態。」自由思考的人會被排斥,人民群眾無法忍受這樣的異類。

我們是不是太容易就準備將自由理解為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而忘記我們每個人都必需為自己重新發現自由真義?我們是不是淡忘了歌德(Goethe)的話:「只有每天重新征服自由與存在的人/才能贏得自由與存在」?不過,只要我們不承認命運,命運就會回過頭來纏住我們。命運的恆常出現,在於提醒我們,我們的存在乃是共同體的一部分。(p23)

⋯⋯自由的持續生機來自於命運,而命運的深沈意義者則有賴於自由。我們的天賦,我們的才氣,都是跟死亡、疾病及成千上萬我們無法控制的機緣借來的,它們隨時會被召回。自由雖然是我們生命的根本,卻也是如此靠不住的東西。(p24)

心理健康的定義需要調整與改變,生活不必對焦慮麻痺,帶著正常的焦慮活著,視之為生氣蓬勃之存在刺激,視之為能量的源頭活水,視之為讓生活向上提升的力量。(p25)

心理治療的目的是讓人自由自在。⋯⋯應該是幫助人自由自在地覺察到、體驗到他們的各種可能。⋯⋯心理問題就像發燒,它告訴我們,這個人的結構內部有些問題,有一種生存鬥爭正在展開。⋯⋯種種的問題,乃是生活的本來面目,也是人類創造力的根源。不論我們是在建構食物,還是重建自我,這個道理都真確不移。問題的出現,正顯示了某些內在可能尚未被運用。(p26-27)

當一個人失去了自由,他就會發展出一種麻木狀態,⋯⋯這時候,他們連結其夥伴和自己本性的力量,會相對地減弱。按照齊克果之見,我們可以將精神官能症和精神病界定為缺乏溝通,「閉嘴不談」,無法參與在別人的感受或想法裡頭,也無法與人分享自己,因此,由於對自己的名運盲目無知,此人的自由也就打了折扣。

精神官能的種種症候,可視為放棄自由的種種方式。症候乃是縮小世界周邊的方法,這樣一來,一個人就可以只處理自己能適應的世界範圍。阻絕其大部份的可能發展。症候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自由與其命運的交互運作已經故障。
這讓我們注意到,這個時代濫用自由最惡劣的方式之一:為改變而改變,透過改變來逃避現實。(p28)

佛洛伊德證明,通向自由之路,沒辦法抄近路、不可能走後門,表面的作法一定寸步難行,他要求我們往更深的層次去尋找自由。如果自由可以被企及,絕非一蹴可幾。

如果我們要獲得自由,我們就必需有膽識、有深度,不要在與命運交手時退縮不前。(p31)

Ch2 一個男人的歷程
命運這個概念,會使得憤怒經驗成為必要。我們可以確定,有些「從來不生氣」的人,也從來不會與命運遭逢。當一個人遭逢命運,一個人會發現他自動升起怒氣,但也充滿了力量。被動順從則不會有此情形。憤怒情緒不一定是消極的,⋯⋯不論與命運的遭逢是需要擁抱、接納或攻擊,跟自己的命運面對面,實在需要力量。

命運可能給我們各式各樣的回應,合作無間是光譜中的一端,另一端則是
戰鬥。我們的憤怒培養我們的力量,讓我們得以面對與命運奮戰的局面。(p68-69)

某種意義來說,孤獨是一種誠實。在誠實之中,你必需把自己跟沒有面貌的芸芸眾生加以區分,你不再人云亦云。你讓自己的個體出現,就此而言,要誠實就等於要孤獨,你掌握住成為你自己、並單單屬於你自己的時刻。成為自己,必需要有這種最初的孤獨,要說出自己的重心。

如果你敢對自己誠實,你就會變得孤獨。我們在保有自我意識的每一個當下,都是孤獨的。沒有一個人可能真正走進我們的私密聖堂裡。我們會孤獨地死去,沒有人能逃。這就是最深層意義的命運。當我們承認了這一點,我們才能超越孤獨到某種程度,我們承認,這乃是人的孤獨,換句話說,我們先得承認我們在同在一艘船上,然後,我們才能選擇要或不要別人進入我的生活。一點沒錯!然後,我們才運用這份孤獨,不要讓自己不要太孤單。(p70-71)

⋯⋯把絕望視為轉機,這樣,絕望才能促使人像創世紀時的洪水:它能夠挾帶走大量的瑣碎破裂之物-錯誤的答案、虛假的浮標、表面的道理,它也能夠為新的可能性留下開口。這正是新的自由契機。

絕望與信心,都會趕跑憂懼。(p74)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