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糟也最棒的書店-松浦彌太郎


重讀松浦彌太郎的<<最糟也最棒的書店>>覺得其實作者並沒有講太多經營書店的事,它不是一本教人如何開書店的書,比較像是松浦彌太郎的半自傳作品,內容提到他高中休學去美國闖盪,培養出對藝術、設計、攝影類書籍的品味,他開始從美國帶回許多珍奇的美術書或雜誌做販賣,從擺路邊攤開始,之後開店,開行動書車。<<最糟也最棒的書店>>為「只工作,不上班」系列中的一本,這個系列主要在分享一些職人的經歷,他們沒有選擇去公司上班,而是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並投入其中,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一條新的路,創造出了新的選擇。不上班不代表不工作,不上班也能賺錢過生活,也許在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還能養活自己前,是漫長的等待與考驗,但松浦彌太郎說只要:「絕不放棄」,一定會有感到幸福的瞬間。

松浦彌太郎在高二的時候休學,因為他對於只要把書唸好及拿到高分這件事感受不到「真實」,又加上不知道如何跨越障礙,所以當下只好逃開。他休學後,靠著在工地打工賺生活費,受到凱魯亞克<<在路上>>這本書的影響,他決定去美國,他總覺得在那裡可以遇到「某種東西」,於是他努力存錢,在語言完全不通的情況下,支身飛往它鄉。當在美國的生活開始有餘裕的同時,他也對攝影産生興趣,看了很多的照片,並去各式各樣的二手書店收購舊的美術書籍,然後帶回日本,自己打電話推銷,書也被很多設計師或攝影師買走,至此,他彷彿看到了自己未來的方向,他發現他很擅長「找書」,並且覺得能把它當成工作來做。


松浦彌太郎花了很多的時間在思考「真實」和「自由」等議題,我記得約莫也是在高一的時候,我對這些事有強烈的感受,我跟作者一樣也決定休學,只是我沒唸到高二,而是在開學的第一個星期就受不了一切,而選擇逃走,但不像作者去了美國找到自己的職志,我還是在一年後回到體制內,繼續我的學業。有時候我在想,其實對於像我們這一類的人,只要給我們多一點的時間和自由,不要只是告訴我們「應該要這樣」、「應該要那樣」,我們也會努力去摸索自己該走的路,基本上,我們都比旁人還急著想趕快脫離徬徨不安的感受,而且自尊心也不容許我們一直當個逃兵。這種既自卑又自傲的心態,也在松浦彌太郎的書裡約略可見,作者因為休學的關係老是覺得自己不如人,所以一直要求自己去搜尋別人不知道的事,以增加自己的知識,並且希望自己能對別人有幫助,以確定自己的存在價值;不管是找書、開書店、寫作或當編輯,若是這些工作不能對別人產生影響,他就會覺得沒有意義。

在多年後,作者終於找到他的答案,他相信自由來自「正確地生活」,所謂正確之道是從自己與自己的戰鬥當中學來,而不是任性地過日子,「正確地生活」才感受的到真實。他認為自由是指「與社會有所關聯下的自由」,他要思考如何以個人的角色,對現在的社會有正確的影響力。我覺得作者在說的是「接受責任」,一種對自己的存在負責的態度,我們都得要背負起自己自由的重荷,並且思考著要拿它來做什麼,否則就會被拋到虛無中。而作者提到「正確地生活」其實指的是自我約束的態度,對自己行為所波及的影響與結果負責,所以他才會說「正確」的指標,在於有沒有人會因此感到難過。

最後來講一講作者所謂的「最糟也最棒」的概念,這句話來自高村光太郎的一首詩<最糟也最棒的路>,因為這首詩作者得到了解脫的感受,不必是「最好」也沒關係,世間的事物都有一體兩面,不可能只要「好」卻不願意包容「壞」。老是想著要成為「最棒」會讓自己動彈不得,抱著「最糟也最棒」的心態,反而鬆了一口氣,而做出屬於自己的獨特的東西,那也會非常有味道,非常有個性。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