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耕



雖然知道休息的重要,但有時候我也是個喜歡勉強自己的人,通常都是等到身體發出警告才肯停下來。尤其是做喜歡的事,反而忽略了壓力和過勞,原來做喜歡的事也會疲累,不曉得有多少次,一完成手上的工作,偏頭痛就發作,然而身體一恢復正常,就忘了疼痛,又想填滿行事歷,做更多事情。休息等同於沒生產力,甚至等同於偷懶,這種從社會和文化層面習得的價格觀,需要持續且刻意不斷地改變認知及思維模式才有辦法與之對抗。


因為工作時數不一定,有時很忙,有時空閒,在沒課時,會感到有點閒不下來,總覺得應該要做點什麼,否則時間就浪費了,我認為這也是一種「過動症狀」,每天都一定要完成些什麼,成就些什麼,「行動」被鼓勵,至於「靜止」則是被否定。若是今天沒有「特別」的事發生,就覺得一天平凡無奇,一點都不值得被記憶,彷彿都是可以快轉的時間,全都是高潮前的鋪陳和過度。有一天,一個轉機出現,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生活會比現在更美好更幸福,夢想實現,願望成真。我們是否都在「等待果陀」,還是在等待奇蹟?可是一直在等待精彩時刻來臨的心情是難熬的,那是在告訴自己「當下此刻」不重要,生活永遠在遠方。


在比較空閒的時候,就把它當成是天賜的禮物,可以有一段時間不用擔心截止日期,不用滿足外在的需求,終於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那些平常都說很忙沒空做的事情,好比讀一本小說,約好久不見的朋友吃飯,整理花園,把棉被拿出去曬一曬,做一些可以滿足自己內在需求的事,充分儲存能量。剛忙完一個專案,剛結束一個任務,可能會因為時間和精力突然空出來,而覺得內心空虛,這個時候若是能想像自己是個太陽能板或許有幫助,在陽光燦爛時不斷吸收能量,是為了在陰天時派上用處,又好比農田需要休耕,是為了等待土地肥力回升,然後種植出高品質的作物。


終於有時間可以照顧自己,平常為了工作不停輸出,也需要時間再次吸收消化,以便下次的輸出,沒有補給,不會有新的創意和巧思,便會一再重複舊模式,沒有進步和成長。技能和知識需要補給,因為高強度工作而疲累的身心靈也需要補給,好好修補因壓力而受損的地方,然後好好吃、好好休息、好好玩,這樣我們才不會在下次工作和生活又忙起來的時候,後悔沒有充分利用這段空閒的時間。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