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晟散文選》-吳晟


《吳晟散文選》分為六卷,卷一 年少餘緒、卷二 農婦、卷三 店仔頭、卷四 親近鄉野、卷五 無悔 和卷六不如相忘。作者吳晟在書中主要描寫農村生活、他愛鄉愛土的情懷,還有他的父母對他的教養和期待。作者文字淺白易懂,不刻意賣弄,有時還會夾帶一、二句台語,充滿了鄉土和親切感。字裡行間都能感受到他對這塊土地、這個社會,和自然生態的關愛。


卷一 年少餘緒

在此作者選了八篇散文,主要描寫少年時期的歷程和思緒,前四篇講到了各種在農村裡聽到的聲音,有水聲淙淙,蟬聲嚷嚷,吳晟用那反覆單調的蛙聲來形容母親的憂愁長嘆,也寫秋聲的怡然,最後則提到了成長的沈重和失落。儘管脫離童稚的歲月,面對生活的現實,有時不免感嘆,但作者還是在最後一篇<流浪的聲音>,寫下鼓勵,「其實這一切的尋求都一樣,就是你怎樣學會在一個希望破滅之後,重新建立另一個希望,怎樣在幻滅之中,昇起無盡的希望。」


卷二 農婦

在這一卷裡作者刻畫出了傳統台灣農村婦女的形象,他的母親刻苦耐勞,生活純樸,春夏秋冬,不管寒氣暑氣,都是天還沒亮就出門作農,農閒時還種菜,可說完全沒有休息的時候。母親推崇勞動的價值,認為活著就是要勞動,哪怕腳掌凍開了裂痕,也亳無怨言。吳晟和老婆在教書之餘也會跟著母親下田,再加上母親的嚴格家教,夫妻倆的生活絕不輕鬆,但他們少有違逆,足於看出對母親的孝心。在這一卷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農民們對堆肥的重視,自己親手將家中儲存的屎尿抬到農田撒,不管它的味道,也不嫌它髒,只因為它們最天然,對土地友善,這是現代化農業很難再看到的。至於農民們的辛勞更是我這個城市孩子完全無法想像的,我們已經和碗盤裡的食物離得太遠了,更難體會得到每一粒米都要彎下好幾次腰栽種的辛苦。吳晟的文章確實讓讀者理解,為何結實纍纍的稻穗是農民們的血汗結晶。


卷三 店仔頭

店仔頭不只賣日常用品,更是鄉民們聊天交換訊息的地方,它是除了家和農田之外的第三場所,大家會在這談論生活中的大小事,當然也會講到做田的辛苦。雖然花了那麼多時間和心力,但稻米價格卻是不成比例的低,這些農民只求溫飽,從不敢妄想能大富大貴。能種出糧食的農地,卻比大城市裡的地不值錢,在家鄉難以生存,有些人只好去都市討生活。能繼續種田,除了捨不得土地被荒廢,或者多少也有點純真浪漫的情懷,就像其中之一的農民所說的:「少年仔,你不要用現代的商業頭腦來討論做田好不好?我們做田人本來就是不計成本的,你聽說過有誰先計算好成本,認為划算才播田的嗎?」


卷四 親近鄉野

吳晟寫日頭赤炎炎在田裡幹活的種種,雖然勞累,但因為能親近充滿生命力的土地,人也變得快活了起來。想吃什麼就自己種或自己去溪邊釣,不管是稻米、花生、蔬菜、水果、青蛙或魚,都是無汙染的天然美食。播種後,便能期待採收,看見嫩綠幼苗,心中甚是欣慰。


卷五 無悔

在這裡作者談到那些和自己相交的朋友們,許多人都和吳晟一樣關心環境、土地和社會,並且在自己的領域裡努力耕耘付出,他們或許排戲、牧羊、寫作,也會走向街頭為自己的理念抗爭。


卷六 不如相忘

吳晟在最後一卷描述他早逝的父親,記錄父親的教悔,還有他的熱心助人。吳晟十分思念父親,常常後悔當初讓他擔心,甚至讓他為自己掉淚。之所以會說「不如相忘」,是因為父親很少入夢,吳晟認為:「或許父親的心情也和母親一樣,為了顧念我,不願擾亂我的心緒,不願我們因為思念他而徒增悲傷,不如彼此相忘⋯⋯」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