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生命的設計師-比爾•柏內特& 戴夫•埃文斯(摘錄)


前言 人生是「設計」出來的
真正的快樂,來自打造適合自己的人生。

設計你熱愛的人生,永遠不嫌遲。

⋯⋯涉及情感時,「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是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

我們可以靠著設計思考,創造出有意義、好玩、成就感十足的生活。

經過妥善設計的人生,將不斷帶來新生命-永遠具備創意與生產力,千變萬化。意想不到的驚喜,永遠在前方等候。(p14)

設計師也熱愛問題
設計師喜歡問題,不過他們熱中的,其實是重擬問題(reframing question)。

人生的設計也需要很多重擬的過程,最重要的觀念重擬是瞭解到:「人生無法事先做完美的規劃」。人生不只一個解決方案,沒有標準答案是好事。人生可以有各種設計,每一種設計都能帶來希望,你可以過著有創意、不斷開展、值得體驗的人生。人生不是死的,而是一種體驗,設計並享受那個體驗,將帶來無限樂趣。


「你以後要做什麼」這個問題,重擬之後,變成:「你以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生命的重點是不斷成長、不斷變化。人生不是靜態的,沒有固定終點,也不是回答完以後要當什麼樣的人之後,一輩子就這樣了,不能再變。沒有人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就算是那些決定當醫生、律師、工程師的人也一樣。所謂的要當什麼「師」,只不過是模糊的人生方向,一路上依舊會有許許多多的問題。人們真正需要的是一個「過程」-一個設計過程-找出自己要什麼、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如何到打造自己熱愛的生活。(p18-19)

設計師所做的事,其實就是什麼都試試看。至於結果,我們不會拿你和別人比,你也不該拿自己和別人比。(p22)

用設計師的頭腦思考
設計師不是靠「用想的」,而是靠「打造」。什麼意思?意思就是說,不能只是憑空發想眾多有趣的點子,但沒一個跟真實世界有關-或是跟真實的自己無關。各位得打造東西(我們稱為做出「原型」,東試一下、西試一下,在過程中享受諸多樂趣。

設計生命需要五種心態,分別是「好奇心」(curiosity)、「行動導向」(bias to action)、「重擬問題」(reframing)、「覺察」(awareness)「通力合作」(radical collaboration)。
1. 當個好奇寶寶
帶著「好奇心」看世界⋯⋯有人不管走到哪,都能碰到機會,其實是因為抱持了好奇心。

2. 試一試
如果想知道,自己究竟該做什麼,光是坐在椅子上想破頭,一點用也沒有。多思無益,去做就對了。設計師不抗拒改變,也不會執著於得出原本設想的結果。設計師關注接下來會發生的事,而不是最後的結果。

3. 重擬問題
設計師卡住時會「重擬問題」。重擬的目的是確認自己在解決的問題,真的是該解決的問題。

4.一切都是過程
人生很麻煩,有時努力往前踏一步,卻感覺像退了兩步。這過原型錯了,得拋掉。過程中,重點是「放手」-放掉一開始的點子,放掉「還不錯、但普普通通」的解決方案。學著用設計師的頭腦思考,其實是學習「關注過程」。生命是一趟旅程,不要執著於終點目標,而要專注於過程,隨機應變。

5.請別人幫忙
只需開口,知道該問什麼問題,就可以了。當你走進世界,世界也會走進你的人生,每一件事將變得不同。(p25-27)

別管什麼熱情了
很多人腦子裡有一種「無效的想法」,覺得只要找到自己的熱情,事情就解決了。只要知道熱情所在,不管什麼事都能神奇地迎刃而解。本書不認同這種說法,理由很簡單:大部份的人不曉得自己的熱情所在。

培養熱情需要時間,研究也顯示,對多數人而言,熱情是試過之後才會出現的東西。要先試,才知道喜不喜歡,然後才能精通-無法「事先」就知道熱情所在。講得再簡單一點,熱情是良好生命設計帶來的結果,而不是源頭。

事實上,多數人對許多不同的事物抱持熱情,唯一能找出人生想做什麼的方法,就是打造某些可能的生活原型,試試看,那種生活能引起共鳴。講真的,設計你愛的人生,不必知道自己的熱情所在。一旦知道如何靠著原型一路前進,就能踏上旅途,找出自己真心喜愛的事物,有沒有熱情都無所謂。(p27-29)

經過妥善設計的人生
擁有優良設計藍圖的生命,是行得通的人生。你是誰、你的價值觀、你做的事,彼此互不抵觸。當人生擁有設計藍圖,有人問你:「最近過得怎麼樣?」你會知道如何回答,有辦法告訴對方,人生太美好了,而且說得出哪裡美好、原因是什麼。妥善設計的人生,集合了帶來重要體會的體驗、冒險與失敗,以及讓人越挫越勇、進一步認識自己的艱辛歷程,外加成就與滿足感。在這裡要強調,所有的人生都不免遭逢挫敗,吃足苦頭,就連經過良好設計的人生也一樣。(p29)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