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劇,我想當個好人》-麥可·舒爾




「盡力做到最好,並努力學習,等你懂得更多以後,就要做得更好。」馬雅·安傑洛(Maya Angelou)


美劇《良善之地》、《荒唐分局》的編劇麥可·舒爾(Michael Schur) 寫了一本介紹道德哲學的指南《編劇,我想當個好人》,他用一個又一個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道德問題,引導我們去思考如何做出一個更合乎道德倫理的選擇。裡面提到了不少哲學家對於倫理學的思辨,包括亞里斯多德的德性倫理學、邊沁的功利主義、康德的義務倫理學、托馬斯·斯坎倫的契約主義等。作者的文筆十分幽默,將艱澀的哲學討論變得易懂有趣,又緊貼生活,是本引人入勝的作品。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碰到許多大大小小關於道德的難題,好比:我朋友的衣服很醜,我是否要騙她我覺得很好看呢?哇,你買了一支新的iPhone ,真好!但你知道南亞地區還有上百萬人在餓肚子嗎?或這個三明治在道德上有問題,但它真的很好吃。我到底該不該吃?諸如此類的問題,可能都會引發良心掙扎。作者指出其實倫理道德主要就是想解決以下四個問題:我們在做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有沒有更好的選擇?為什麼這個選擇更好?如果在做決定時,都能思考一下上述這些事,我們就有機會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如果大家都願意這樣做,這個世界也會變得更好。


為什麼要努力讓自己當個好人?當個自私自利的人既快樂又簡單,畢竟日子已經又累又辛苦,幹嘛還找自己麻煩,思考什麼倫理道德?作者在一開始就引用了卡繆的小說《瘟疫》裡的一句話:「這是所有人的責任。」,就像在新冠肺炎肆虐期間,我們必須戴上口罩,勤洗手,維持社交距離,即使這樣做很麻煩,但只有這樣,所有人才能安全,這就是契約主義所主張的:「我們一起理性地制定出一些規則,使雙方的需求都能得到照顧,大家有意願改變自己的私慾,以找到所有人都能接受的規則。」


亞里斯多德說活著的目的,生而為人的目標就是「快樂/茁壯」,要茁壯就必須追求美德。就像其它技能一樣,必須持續尋找、嘗試和練習,持續做有美德的事,就會變得更有美德,這是畢生的努力。亞里斯多德指出:「美德出現的路徑並非自然的過程,而是習慣⋯⋯我們要變得正義就必須做正義的舉動、要節制就必須做節制的舉動、要勇敢就必須做勇敢的舉動。」另外亞里斯多德還強調所有特質都不可太多或太少,和諧平衡才好。


至於說實話這件事,康德的定言令式可以做為參考,「根據有能力、又有意願遵循規則來行為,而這個規則應該成為一個普遍的準則。」也就是找出所有人都在遵守的通則,如果大家都做某些事就會導致不好的結果,就不該做那些事,好比說謊會讓所有互動和交流變得可疑,所以不能說謊。康德還有另外一個定言令式:「我們的行為都要將人性視為目的,而非方法,不管是針對你個人或其他人都一樣。」意思是不能將別人視為工具或手段,所以像有名的電車難題,為了救四個人,而把人當成工具,推下去擋住電車,是不道德的。


然而若是功利主義可能就會認為殺一個人,拯救更多人的性命是可行的,因為功利主義支持「最大快樂原則」,讓最多人快樂的行為,就是最好的,簡單來說,就是要創造喜悅多於創造痛苦。當然功利主義被不少人批評,原因包括,不是什麼事都可用數字來衡量,再來此原則也沒有考慮到所有人的差異性。


知曉大部分的道德學說後,能幫助我們做出較好的決擇和行動,在一次又一次地選擇較好的那條路後,我們甚至能內化所有規則,自動化做出反應,也就是藉由練習,我們都能活出更好的自己。就像麥克·舒爾引用《智性道德》的作者茱莉亞·安納斯(Julia Annas)的話寫下:「練習某件事的結果就是反應會又快又直接,而不僅僅出於習慣;除此之外,過程中學到的一切,讓你的素養全面提升,變得既靈活又創新。」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