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忍尼辛短篇傑作集》-索忍尼辛



一九七〇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辛的短篇小說集在講蘇俄的生活景況,包含對於集體農場、勞動服務、政治制度和獨裁體制的描寫,裡面的主角多半是些小人物,受困於體制,無可奈何。


索忍尼辛對於蘇俄官僚體系和國家機構的形容讓我想到卡夫卡的小說,那種荒謬,莫名其妙又複雜的程序,令人茫然沮喪的經驗,一再重複不知何時才能結束。看看下面這一段來自<馬娟娜的家>的敘述:「她的事情辦公處到辦公處之間的公文旅行起碼得整整兩個月,有時還會因為漏了個句點或逗點這類標點符號而使公文駁回。每次行程都是一整天。她到縣的蘇維埃辦公處去,可是那天也許書記外出了—— 並無什麼特別理由,他就是不在,⋯⋯四天後她又必須去—— 結果他們是完全漫不經心地簽錯了,簽了另一份文件。」


這種不必要的複雜和挫折,大部分是來自於令人看不清楚,不透明而且又層層疊疊的各種機構、組織、團體,然後就會有各種公文、文件、證明,再加上各級領導、官員、和上級,所以的一切全部糾結在一起,一口氣全部堆在那些有急需救援和幫助的小人物面前,就如同一座銅牆鐵壁,既無法繞過也穿越不了。更不用說,若是事情涉及政治和官員們的利益關係,那沒權力的人只能吃虧和被擺佈。例如這篇<校舍風波>,師生們自願付出勞力建校舍,就在可以搬進之前,校舍因為上級想升官的慾望而被接管,上級和黨的決定無法改變,師生們只能被迫接受命令。


除了政治和社會的批判,索忍尼辛對於社會底層人物的刻畫動人,他們吃苦耐勞,忍受生活的考驗,就像馬娟娜,沒有財產,生活拮据,身體老邁,卻仍然去幫忙別人做農,不然就是那些對自己工作抱有使命感,努力付出心力的人,例如<沙卡的記事簿>中,古戰場的管理員,一個叫沙卡的老農,獨自守護古蹟,維護它的榮光,即便追求現代化的蘇俄早就視此處為荒原。


索忍尼辛將蘇俄這種為了現代化和科學化的發展,便漠視古老文化、文學傳統,以及宗教信仰的行徑也描繪了不少。除了上述那被遺忘的古蹟,還有<復活節巡行行列>裡那些對復活節傳統毫不尊重的年輕人們,而在學校裡的大學生也無法欣賞俄國的長篇小說和古典文學了,認為它們一點都不言簡意賅。


索忍尼辛的小說貼近生活,反映現實,能夠幫助讀者對於彼時的蘇俄有些許的認識。在這本志文出版的傑作集中除了收集短篇小說六篇,也收入了其他類似散文的十六個極短篇。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