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紅-奧罕•帕慕克




出版社:麥田,作者:奧罕.帕慕克/著,譯者:李佳姍,出版日期:2004/06/14


一直想找時間讀帕慕克的作品,但因為他的每一本小說的篇幅都很長,我沒有信心可以讀完,並且讀的透徹。想讀他的<<純真博物館>>,據說是他最柔情的小說,不過總之還是先唸了這本<<我的名字叫紅>>。

<<我的名字叫紅>>採用多聲部的寫作手法,讓書中每一個角都擔任敘述者的角色,使讀者從不同的角度來進入故事。這裡的角色千變萬化,包含屍體、樹、狗、錢幣、和色彩等⋯,都會說話,有沒有生命都不是問題。這種技法,我在朵卡萩的<<太古和其他的時間>>已見識過,所以沒有太多的驚奇,當然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紅>>更為複雜,繁複。他在其中交雜許多東方古老的故事,不斷的重述,不斷的在書中迴盪。




藉由一件兇殺案,帕慕克帶領讀者進入伊斯坦堡的歷史、文化、政治和藝術的世界,讓我們得以窺見這個國家的神秘和美麗,並感受那充滿東方的異國情趣。書中亦不乏愛情、懸疑、親情和友情的元素讓整個作品十分飽滿和豐富。

這本的中心主題講的是藝術,尤其是東西方藝術的衝擊,和新舊世代交替的衝突,不管是哪一種,都為小說中的細密畫家們,帶來很大的焦慮和不安。因為對於繪畫我所知甚少,所以無法提供關於這方面的評論。只知道書中不斷提及伊斯坦堡的畫家,長久以來,一直努力維持前輩大師們所建立的傳統,一種盡力畫出阿拉真主眼中形象的傳統,一種保存了永恆時間的傳統,一種不應具有個人風格的傳統。然而這種傳統受到了歐洲法蘭克人和威尼斯人技法的影響,而開始轉變。西方的畫法是把「人」放在圖畫的中心,畫出自己的肖像,並且以透視法,選擇從人的角度,而非真主的角度來觀看這個世界。這種以人為尊,塑造偶像,並在擁有自己獨特風格的作法,是多年來信仰伊斯蘭教的畫家們深感恐懼的。

但當國家的統治者蘇丹,想要編輯一部包含他個人肖像的書時,這些遵循古法的細密畫家們,在重金邀請下動搖了。他們在自身的傳統和外來的新技巧中掙扎著,被人刻意哄騙,畫下了不該畫的作品。其中的一個畫家,因為怕被人舉發他褻瀆信仰和背叛傳統,而犯下殺人的罪。帕慕克讓兇手隱藏在所有敘述者當中,改變他原本說話的方式,卻又不斷使他透露線索,讓我們去找出他到底是誰。不過因為我資質太差,一直無法看出答案。還好作者最後有告訴我們,否則我大概怎樣都猜不出了。

其實兇手是誰也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帕慕克透過小說所展現出的藝術和美學,以及畫家們對於美的堅持。帕慕克也想告訴我們,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的,只要是適合的就是好的,我想在寫作時,這個準則也是相同的。不是一昩的去模仿西方的技術,因為那些也是經過多年的累積所成就而來,不知所以的模仿,只會落得什麼都不是的下場。而藝術家獨特的風格也或許不是他們自主的的選擇,而是源於藝術家的過去及其遺忘的回憶。(p495) 它們不能被隱藏,有一天它們終將會被喚醒,呈現於作品當中。

Quotation
當我書寫時我想像最新的、有企圖心的書,當然,我想到詹姆斯•喬伊斯-詹姆斯•喬伊斯為什麼寫都柏林。⋯所以你感覺到了,你必須提出你的城市,造就他一如閱讀巴黎或倫敦--巴爾札克的巴黎或狄更斯的倫敦--為了在世界文學上有他的位置。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