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貓頭鷹,作者:葛拉斯,譯者:胡其鼎,出版日期:2001/4/23
雖然寫的是戰火綿延的年代,但葛拉斯並沒有用殘酷血腥的筆法來寫<<錫鼓>>,他讓奧斯卡用回憶錄的方式,告訴讀者所發生的事。由於奧斯卡一直停留在三歲身材的模樣,他被當成一個小孩,所以無需面對生活的重量,周遭的人沒辦法期待他去承擔責仼。這就是奧斯卡的目地,因為當他一被生下來的時候,他就急於的想返回溫暖安全的娘胎,要不是因為三歲的時候可以得到一面錫鼓,他根本不願意留下。他是故意讓自己不再成長的,因為這個世界太黑暗,他不想面對,他要永遠當個小孩,假裝無知脆弱,被人保護和照顧。
後來,奧斯卡終於如願得到他的鼓,從此之後他就不斷不斷的敲敲打打,他用鼓聲來對抗父親、母親和表舅之間不倫的三角關係,對抗失去母親的痛苦,對抗納粹集會運動時那單調的節奏,在波蘭郵局被攻擊時,對抗子彈和槍聲,當他的慾望不能得到滿足時,他也擊鼓。奧斯卡甚至認為自己就是耶穌,他用他的鼓去淨化邪惡,召集和帶領他的信徒們,回到最初童年時無憂無慮的狀態。錫鼓是奧斯卡的救贖,是藝術,是這醜陋的世界中唯一的美。
然而,這樣的奧斯卡在間接使他的爸爸被殺之後,埋了他的鼓,或許是出於內疚,或許他知道他的家已分崩離析了,他不能再躲在錫鼓後面,他決定長高。之後,他開始想辦法賺錢供養家人,雖然我從不曾喜歡這個有戀母情節的男主角,討厭他的自私和任性,但看到他用他矮小的身材,努力的在這個荒亂的年代生存下去,我還是感到佩服。
小說中,宗教並沒有得到信仰,奧斯卡只信仰他的鼓,我大概可以理解為什麼。因為這是一個沒有奇蹟的年代,如果神真的存在,怎麼會有這麼多人在戰爭中犧牲,失去一切?尤其看到自己的家人、朋友在眼前被殺、被凌辱,心中的痛苦和掙扎是可想而知的,這時跟他們說,神愛世人,他們如何聽得進去,如何看得到希望?
最後,奧斯卡三十歲了,跟所有三十歲的人一樣,他思索著未來的路,本來他想一直待在療養院裡,躺在病床上,這個他視為樂園的地方,因為他厭倦了世俗名利的虛偽。只可惜,他沒有辦法如願,就像世上所有的成年人那樣,他必須去思考人生的目的,存在的意義,沒有逃避的路。
看完<<錫鼓>>,我覺得即使是發動戰爭的國家,他們國民的日子也絕對不好過,在戰場上根本沒有一個國家是贏家,都會有人死,也都會有人哭。葛拉斯不想讓德國人忘了這沈重的歷史,他要人們生活在歷史中,直到他們的生活也變成了歷史,這是勇敢的表現,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的,更何況還要把它攤開來供大家檢視,或許這麼做不是想得到原諒,而只是想對的起自己的良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