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路-戈馬克•麥卡錫


出版社:麥田,作者:戈馬克.麥卡錫,譯者:毛雅芬,出版日期:2010/01/18

長路朗讀片斷



戈馬克•麥卡錫的小說<<長路>>描寫一對父子在末日的世界奮力求生存,兒子的良善是墮落人性裡唯一的光芒。小說的文字對映出荒蕪淒涼的環境,黑暗死㓕,在極其嚴峻的生存條件下,人們失去了道德和希望。如何活下去是父子必需時刻接受的考驗,為了渡過寒冬,他倆往南方前進,在路上不只要面臨餓死的危機,還要躲避壞人的威脅,即便看不見未來,父親仍不斷地向孩子訴說關於勇敢,以及人與人互相幫助的故事。

不明的原因造成世界的毀滅,倖存下來的少數人們卻必需遭遇比死亡更困難的挑戰,主角的妻子就因為無法面對生存的考驗而寧願選擇死神的溫暖。主角在小說裡沒有名字,作者僅以「男人」來稱呼他,因為名字只在文明的世界裡有意義,代表著個人的身份,甚至是生為「人」的尊嚴,但在末日,世界回返到只剩原始,萬物皆失去了它的名字,單調空無,人如同野獸,除了食物和睡眠這些最基本的動物本能已無其它。男人常常夢見那個美麗的舊世界,但他知道這是危險的,因為回想昔日的美好會讓今日的痛苦變得更加難以忍受,他的夢甚至會引誘他就此不再睜開雙眼,所以他抗拒,他甚至把妻子的照片也丟了,那代表他已捨棄他們過去共同生活過的日子,那些幸福的日子,只有這樣做他才能逼自己繼續走下去。

男人隨身帶著一把槍,為了能在最壞的情況發生之前,殺了孩子然後自殺,但他根本不知道他能否做得到,因為他是如此深愛他的孩子。他相信他的孩子是善,在小說中以「神的使者」、「神」來指稱小孩,這孩子是男人能支撐下去的動力和希望,沒有了小孩,他也不會獨活。父親極力想保存兒子的純真和良善,他告訴小孩世上還有其他的好人,他不想讓一路上所看見的邪惡和罪玷污小孩的心靈。小孩也代表的良知和良心,一直提醒父親堅守道德的界線,在如此亂世仍要不忘同情和憐憫。

父子之情的羈絆令他們一次又一次的渡過難關,甚至交上好運,小說中最讓我喜歡的片段,便是他們好不容易找到藏身之處和食物的時候,父子倆難得可以吃飽睡䁔,甚至可以洗個熱水澡,父親還和孩子一起下棋,這些在舊世界裡一般的父子倆會一起做的事,在末日是多麼奢侈的享受。我想就是因為他們仍行正道,所以才能有如此運氣,男人說到:「說不定他們正在觀望,⋯⋯靜待著死神也無能騷毀的東西,而若期望成空,他們便轉身遠離,自此不再回返。」,這裡的「他們」指的應該是神,因為神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即便是死神也不能帶走的東西,像是愛、良善和希望,所以庇護著他們,如果他們墮落成像那些殺人的野獸一般,那麼神就不會再眷顧他們了。

看完小說,令人不禁為父愛而動容,父親拖著幾近殘敗的身體保護孩子,在如此殘酷的環境底下還不忘教導孩子那些重要的事,雖說孩子是希望讓他活著,但孩子沒有父親也無法生存,或許這也說明希望和良善必需要堅強和勇敢的守護才有可能保有。<<長路>>是作者寫給自己年幼的兒子的小說,而小說中的父親也在對孩子敘說故事。為什麼麥克錫會寫一個這樣人性淪喪的故事給兒子,我想是因為父親知道自己無法永遠陪伴在孩子身邊,而孩子長大之後必需面對的是一個不僅僅只有單純和美好的世界,它還包括了邪惡和罪,「他不能僅為取悅孩子編造一方既失的世界,卻不同時編派敗落⋯⋯」,作者不是用美麗的童話來包裝成人的世界,而是希望讓孩子看見真相,然後能夠保護好自己,就像在小說結尾,孩子終於知道要好好地拿穩槍,這是一種成年禮的形式。

麥卡錫不只要孩子要活下來,他還教孩子要活得像個「人」。在末日的世界裡要成為如同野獸一樣的存在是再也簡單不過的事,要繼續當個人比較難,然而麥卡錫希望孩子能夠「相信」、相信還有好多好人,也還有善的存在。雖然當個好人很難,但「好人鍥而不捨,不輕言放棄」,只要不放棄,神就會找到你。當孩子擔心另一個男孩的下落時,他其實也是在擔心自己,他問父親說:「假如迷路,誰會來找他?誰會來找那個男孩?」他的父親回答他:「神會找到他;祂始終會找到。」如此看來,作者為末世開的解方,是不要失去「信仰」,至於信仰是什麼?可能是神,或者孩子信仰他的父親,又或者是善和愛,如同社會心理學家埃里希•佛洛姆所說的「信仰是人的一個基本態度,是一個充斥在所有經驗裡的性格特徵,讓人面對現實而不抱持幻想,卻又能以信仰過活。我們很難不把信仰視為相信某種事物的內心態度,至於對象為何,則沒那麼重要。」所以「信仰」能支持人繼續走在人生的「長路」上,而失去了內心所相信的東西,人們就會迷路並漂泊無依。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