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力與潛意識Ch3 (摘錄)-羅洛•梅



創造力與潛意識Ch3
*焦慮(p65-66)
焦慮來自「沒有辦法認識你所處的世界,沒有辦法在自己的生命中找到方向與位置」。

任何創造的行動,首先都是破壞的行動。
此一突破也給人帶來了焦慮。它不僅拆毀了我原有的假設,也搖撼了我所建構的「自我與世界」之關係。此時,我發現自己必需尋找一個新的基礎,但是卻尚未確知它的存在。焦慮的感受由此而來:任何真正新穎的觀念都不可能不帶來某種程度的震撼。
然而,除了內疚與焦慮外,此一突破所帶來的主要感受卻是滿意。我們看到了新的東西。我們有一種分享的喜悅,好像參與了物理學家和其他科學家所謂的那種「優雅」(elegance)的經驗。

*洞見出現 (p67-70)
1. 覺得周遭的一切忽然活躍起來。隨著此一洞見的迸現,世界宛如罩著一層特殊的光暈,我的視野也變得特別清澈。是潛意識經驗突破進入意識層次時,自然伴隨的現象。內在的與外在的世界,共同展現一種強度,這是所謂的「忘我」的一種表現:潛意識經驗與意識相互聯結,是一種動態的當下融合。


2. 知覺變得更為銳利,生動活躍,好像我與周遭事物的關係清澈透明。感官經驗顯得高度集中。高度集中的意識狀態。潛意識是意識之深層向度,當它在這種兩端掙扎的情況下,冒升進入意識界時,結果是增加了意識的強度。它所提升的不僅是思考能力,還有感官運作;當然,記憶力也大幅增強。

3. 洞見絕不會飄忽不定,而是依循一種模式出現,這種模式的根本要素之一是我們自己的定志或付託。潛意識的各種層次中,唯有我們全心投注的領域才會產生洞見。突然展現的觀念或新的形式,是為了完成在清醒的知覺中一直努力追求的那個未完成的「完型」(Gestalt)。我們可以正確指出,這個未完成的完型,未作成的模型,未塑型的形式,好像發出一種「召喚」,要讓潛意識來回應。

4. 洞見出現的時刻,是在工作與休閒轉換的那一剎那。人的心靈時常需要擺脫內在的控制,在幻想或白日夢中鬆弛下來,以便那那些不太熟悉的觀念可以自由浮現。

*突破的出現(p74-76)
1. 觀照是「突然」出現的
2. 洞見可能針對,並且在某一程度上必定「針對」我們在清醒時所堅持的理論,與之背道而馳
3. 事件本身與周遭景象都「生動」起來
4. 動靜既「簡短」又「準確」,還帶有「當下信念」。
此一經驗所不可或缺的實際情況包括
5. 在「突破之前」對這個題材努力研究
6. 「休息」,以便讓潛意識的工作有機會自行運作,在在此之後突破才可能發生
7. 必須要「工作與鬆弛輪番交替」,然後洞見往往在兩者之間的轉接剎那中出現。
我們若想體驗來自潛意識的洞見,就需想辦法讓自己進入孤獨之境。

今日的科技已經在人類與其本性之間造成隔閡,亦即在吾人與吾人經驗的較深向度之間形成障礙。工具與技術原本是人類意識的延伸,但是很容易變質為人類避開意識之保護網。於是,工具成為防衛的機制,尤其是要對付意識之較廣闊、較複雜的向度,亦即吾人稱為潛意識的部份。

我們若不上向著創造力之潛意識的、非理性的與超理性的側面開放,科學和技術就會將我們與本文所謂的「精神之創造力」隔離開來。(p80)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