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品



每次出國旅行時,都會想著要幫家人和同事買些紀念品。然而依自己的品味和喜好來挑選,要是對方不喜歡,好像也有種自我被否定的感覺,抱著這樣的心態來挑禮物,當然會有一些壓力產生,有時候甚至不免覺得這真是件麻煩的事。說實在的,國外的一些產品或伴手禮,只要花點心思可能都找得到,出國旅遊已經不像以前祖父輩那個年代少見,所以帶回來的紀念品很稀奇。活在物質過剩的現代,要送人家禮物,若是不合心意,還擔心佔據對方的家中空間,所以到最後,我都選些吃的東西,至少吃完就不佔位了。


根據以往經驗,紀念品都是看見中意的就趕快買起來,一來就不用一直想著到底要買什麼,二來也擔心錯過了就買不到。不過我發覺在日本完全不用怕「買不到」紀念品這件事,實際上,反而是選擇太多,讓人不知道如何挑選,變成了另一種極端的麻煩狀況。日本的商品設計都非常美麗,要找到沒有美感的產品,反倒比較難,和菓子美麗、美妝產品美麗、日用品也美麗,每件事物都能吸引目光。總覺得買了這樣,下一個路口就會遇見更好,cp值更高的選擇,老是猶豫不定,到最後什麼都買不了。後來我明白一件事,永遠都會有更漂亮或cp值更高的事物,每一個選擇都有它的機會成本,做了決定之後,就不要抱著比較的心態去瀏覽其它商品,因為這只會使自己手上的物品看起來沒那麼吸引人。


物品在被購入的那一刻,我們對它們的慾望馬上就降低不少,慾望開始轉向那些尚未被擁有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會有句話叫「得不到的最好」。所以我學會買完東西之後,就要以欣賞藝術品的角度來看待這些形形色色的產品,感受它們的美,而非抱著想要佔有的心情,讓自己被欲望變得焦慮不滿。在日本,光是去逛個文具用品區,修正帶的選擇就超過五十種,可是選擇太多,有時未必是件好事。心理學研究發現過多的選擇,反而會因決擇過程過於複雜困難,增加了大腦處理資訊的負荷量,導致決擇力停擺,而且好不容易做出決定,又往往會覺得其它選項更好,而感到後悔失望,因此降低了幸福感。


這讓我想起女詩人Sylvia Plath在其自傳中的一個段落:「我看見我的人生往外分出許多枝椏,就像綠色無花果樹。每根枝椏的頂端都有一顆肥碩的紫色果實跟我招手眨眼,那果實代表著璀璨未來。一顆是相夫教子美滿家庭,另一顆是揚名詩壇,還有一顆是傑出教授。名編輯愛葛是一顆,遊歷歐洲、非洲和南美又是一顆。⋯除了這些,還有很多我看不清楚的其他果實。我看見自己坐在無花果樹的枝枒叉點上,把自己餓得半死,只因我下不了決心,無法決定該摘哪一顆來吃。每顆我都想要,但選了一顆就代表要失去其他顆,所以我只能乾坐著,舉棋不定,眼睜睜看著果實開始萎縮,變黑,一個接一個,掉落在我腳邊。」


無怪乎,現在有許多人自願過著減法生活或甚至是極簡生活,每個人每天要做太多的決定,把每樣決定的選項控制在可以做研究和分析的範圍就好,否則會消耗太多的精力和時間。我想「三」是不錯的數量,一種太少,二種可能會有兩極對立傾向,三種的話,大腦還有能力做出仔細的比較,並依照目標和價值觀做出適合的判斷。當然並非每個決定的後果都像Sylvia Plath的未來選擇那麼重大,如果只是像我一樣要買個紀念品的話,其實真的不需要考慮太多,然後把自己累死。Jeff Bezos 曾提過決策分二種類型,結果可逆轉的,和不可逆轉的,我們應該把大部分的時間和心力花在後者。買了一件不合適的衣服,退貨就行了,沒必要花兩、三個小時的時間仔仔細細比較所有可能的選項,然而生兒育女,生下來了就是一輩子,可不能只靠一時衝動就決定了這種無法改變的事。


話說回來,關於紀念品這件事,我決定以後出國直接請家人告訴我,他們想要的東西是什麼,這樣買回來的手信會被珍惜,對方也會感到開心。不過有一次,我媽要我妹從日本扛回一台電子鍋和吹風機,也讓她很頭疼就是了,還好這次她只要我帶一罐乳霜回來,不然我那20吋的行李箱怎麼可能放的下><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