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該找人聊聊》-蘿蕊·葛利布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的作者蘿蕊·葛利布是一名諮商心理師,這本書寫她和她的病人,以及她和她的心理師的故事,書中的人物都在「與他人的連結」中成長,透過心理治療,變得瞭解自己,願意面對真相,梳理情緒。《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是一本能夠陪你走出陰暗低谷的療癒之書,跟著那些動人的故事和每一個人的生命歷程,讀者一起哭一起笑,最後也一起跟著轉變和成長。我想我們或多或少可以在這些人的身上看見自己,他們的恐懼、遺憾、焦慮和痛苦,都能讓人產生共鳴,這是一本好書更是一本好看的書!


「只要不必正視自己的靈魂,人什麼事都願意做,不論事情有多荒謬。」-卡爾·榮格


並非每個人都願意尋求心理治療的幫助,或是如書名所寫的「找人聊聊」,有些人覺得自己好的很,或是有些人覺得能靠自己解決,不然也可能是怕被污名化,而不願意接受治療,但視而不見的真相,依舊是真相,壓抑的情緒,會呈現出「症狀」,好比失眠、缺乏食慾或控制不了食慾、失去活力,連起床都覺得痛苦。也有些時候,你以為你是因為某個問題去找心理師,後來才發現,原來那只是冰山一角,就連當心理師的作者本人,也是在做了心理諮商後,才更加瞭解自己,進而面對真正困住她的問題。


生命中有各種難題,很少有人說自己的心沒有傷,逃避、遺憾、失去、死亡、沒有安全感、無法和人建立關係,找不到人生的意義⋯⋯問題要多少有多少,而心理治療教我們要面對問題,承擔責任,抱著自我同理的心態,一步步做出改變。在我開始閱讀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之後,我驚訝的發現,人會自願活在痛苦中,因為那是我們熟悉的,哪怕那是種自毀的行為,就像書裡的夏綠蒂明明就因為父親的遺棄而沒有安全感,但她卻老是讓自己陷入不穏定的關係中。意識到自己的自毀行為,和一再重複的「人生困境模式」,是改變的第一步。


但不是做心理治療,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重點是自己願意投入時間和心力,一種方法不行換另一種方法,用好的行為模式取代舊的,開啟良善的循環,「值得做的事多半不好做」。但人生短暫,你永遠無法預期生命會在何時結束,好比茱莉的故事,才三十三歲,新婚,未來本來十分美好,卻在蜜月時發現了癌症,她被迫改變生命計劃,但她努力保握所擁有的時間,「人要是欺騙自己還有無窮無盡的時間,會變得懶惰。」


追求意義,追求深刻的事物,此刻就開始,即使你已經六十九歲,想在七十歲生日以前做出改變,也不會太遲,因為作者的個案麗塔做到了,她一直活在遺憾之中,覺得一切都來不及了,人生已被她蹉跎殆盡,但她的故事仍有個正向的發展,而這都是因為她讓她的後悔成為改變的動力,而非一種將自己束縛在過去的枷鎖。


「沒有人會救你」,最終你才是能做出改變的那個人,瞭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面對事實和情緒,接受自己而不批判,改變就可能成真。


卡爾·榮格說:「凝視內在者終能醒悟」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