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大海的禮物》-林白夫人(摘錄)


1.不論是否活在恩典裡,每個人大部分的時間都要學習處理好生活大小事。生活本身是一門課題,有時候好運是可以自己修煉而來的。p37


2.究竟女人要如何才能在紛擾的環境中保留自我的完整,如何在諸多外力的干擾之下仍然維持平衡,以及如何在外界的打擊之下保持心靈的堅強。p41


3.我在海濱的生活中,首先學會的就是「捨棄」的藝術,這是因為我了解到人們賴以維生的東西其實非常的少。從物質開始捨棄,然後不知不覺延伸到其他領域。p43


4.⋯⋯生活中最累人的是莫過於偽裝自我,這也就是為什麼社交生活會讓人疲累的緣故。p44


5.⋯⋯人真正賴以維生的物質其實不是多、而是少。p47


6.遠離了人群,我不僅與自然結合,同時也感覺與人類更加靠近。我想真正的隔閡並非來自形體上的分隔,而是來自精神上的孤絕。因為空間的阻隔並不會切斷你與所愛的人之間的連繫,但是心靈的隔絕卻是造成陌生的根源。如果一個人遠離了內在自我,同時也會與其他人疏離。p55


7.⋯⋯女人一點一滴、永不歇息地將自己灑向饑渴的人,但是卻沒有留太多的時間和安靜給自己充實內在逐漸消耗的水瓶。p.56


8.對一個持家教子的女人來說,她的工作是由零碎的家務、例行瑣事及社交生活所串連而成的⋯⋯然而,這些瑣事、差事及處理不完的人際關係,如何能成為有意義的創作呢?他們甚至連被當成有目標的活動都很難。也正是因為如此,連女人本身都不禁開始覺得自己像個機械工具。


有目標的付出比較不會耗盡一個人的才智,付出的本質應是如此:在消耗的同時便獲得了更新。p57-58


9.一個人需要時間獨處卻無法為他人所接受,反而必須找尋其他藉口來替代,或是為自己的獨處感到抱歉,像在掩飾過錯一樣。


事實上,獨處是一個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時光。生命中的一些泉源必須在獨處時才能獲得開發。


⋯⋯女人也需要藉著獨處來重新找回自我的本質,找回維繫人我關係的樞紐,也就是找回內在的平靜。查爾斯·摩根將這種內在的平靜描述成「在身體與心靈的活動之中維持靈魂的靜止,一如輪子轉動時靜止的輪軸」,p60-61


10.真正的重點在於如何在不斷的轉動中保持安穩沉靜,如何在紛擾的生活中充實內在的能量。


因為真正逐漸枯竭的不是外在的環境,而是女性的內心。p62


11.心中需要補充能量的渴望不被滿足就不會消失。人們期待被全然接受,被視為單獨的個體而不是功能性的角色,希望每份付出的心力都是完整的、有目標的⋯⋯p65


12.⋯⋯只要是透過自我內在的創造過程,只要是屬於自己的某件小事—— 在清晨插一盆花、寫一首小詩或是默默地祈禱,都能在忙忙碌的一天當中給予自己幾許安靜的片刻,讓自己有向內尋求和拓展的機會。p66


13.⋯⋯今天幾乎外界所有的聲音、力量和趨勢都和向內發展的道路背道而馳⋯⋯p67


14.⋯⋯我們真的人從外在當中找到自己嗎?真的能在別人給我們的愛中、或是在他人手中的鏡子裡找回自己嗎?我相信要找回真正的自我應該像艾克哈特所說的:「走進自我的天地中認識自己。」而透過內在的創造活動,才能尋回真正的「我」;這聽起來非常矛盾,但是,在忘我的同時,才能找到自我。女人往往在忘我地沉浸與創作活動時找到了自己,重新找回所需要的力量來解決面臨的問題,來拾回被忽略已久的單純關係。唯有重新找回自己,才有能力找回失落的人際關係。p78


15.⋯⋯「世界上沒有永遠的獨一無二,只有許多獨一無二的片刻。」


獨一無二的片刻是不容否定的,而重拾這些讓人懷念的時刻,雖然短暫卻是真切的。⋯⋯這些單獨相處的片刻都是不容否定的,但是它們並非永遠。


到後來人們終究會了解,世界上根本沒有、也不該有永遠存在的純淨關係。我們不該奢望永恆純淨的感情。因為那樣單純美好的關係,不論在時間與空間上都受到限制,它的本質原來就隱含著排外的性質。這樣的關係排除了生活中的其他部分,排除了其他的人際關係,排除了個人人格的其他層面,排除了其他責任,排除了未來任何其他的可能性,也排除了成長。但是現實生活並非如此,⋯⋯


這些都是生活的真實面,無法被排除。p82-83


16.不過,縱然櫻蛤殼美麗、脆弱而易逝,但是它絕非虛假不實,我們不必因為它無法持久就將它視為虛假不實,而落入憤世嫉俗的窟窿裡。事實上, 持久與否並非判斷事物真假的關鍵,就像紅蜻蜓只存在世上一朝、天蠶蛾只停留世間一夕,但這並不代表牠們不存在。這是因為事物的真實性與時間的長短之間並沒有關聯,兩者分屬於不同的層面,必須以不同的標準來衡量。p85


17.聖艾修伯里:「愛不是彼此相對凝視,而是朝著共同的方向往外望去。」p90


18.構成(婚姻)這張網的成分是愛,不同種類的愛:最初是浪漫的愛情,然後逐漸成為心意的奉獻,而穿梭於兩者之間的便是不斷漾起漣漪的友伴之情。除了愛之外,交織成這張網的還有忠誠、相互的依賴,以及共同的經驗。在這張網中,會有和樂融融的時光,也有衝突爭吵的回憶;有快樂的成功,也有痛苦失敗的經歷;有彼此用語言溝通的時候,也有對沉默不語的接受與寬容。在這張網中,還有彼此對對方好惡的明瞭,以及對另一半習慣和身心反應的熟悉。這是一張用直覺與本能交織的網,兩個人在有意識和無意識之間互相交流著。婚姻的網是由彼此之間的親密關係所構成的,這種親密正式透過每天朝夕相處、夠同努力培養成的。這張網更是由實際生活所編織成,因此它在時間與空間裡踏踏實實地存在著。p92-3


19.在中年時期,人們除去了有形的奮鬥、世俗的野心及物質的累贅,終於可以自由地實現久經忽略的自我,讓智慧、心靈及天賦得以恣意發揮,讓自己的精神層面能夠再度擴展,同時也擺脫了櫻蛤殼的箝制。


20.里爾克:「在這種關係裡,彼此都把對方當成一個人來看待⋯⋯這種比較偏向人性的愛(無止境的體貼與溫柔,並且在收放之間界線分明且拿捏適當),正是我們目前努力在培養與摸索的一種愛,它是兩個獨立個體之間相互呵護、相互碰觸,相互致意的一種關係。p104


21.女性必須獨自找出她們真正的重心,並且獨自達到她們生命的完整。p105


22.里爾克:「為了他人的緣故,讓自己成為一個獨立的世界。」p106


23.里爾克:「兩個人之間要達到百分之百的享有彼此是不可能的,就算看起來彷彿存在,但是充其量也不過是任何一方、甚至雙方被剝奪自由與發展的狹隘協定罷了。然而,一旦我們了解並且接受兩個人之間不管怎樣親密都仍然存在著無限龐大的距離的話,那麼便有可能攜手締造出一段美滿的生活。而如果彼此都同樣喜愛並且悉心維護著這樣的距離,那麼便能看見完整的對方,以及對方身後的一大片天了。p107


24.我們的情緒,以及我們與他人之間的關係,正是這樣間斷而不連續的。當我們愛一個人的時候,並非自始至終、隨時隨地以相同的方式愛著他。因為那根本是不可能的,即使假裝做得到也不過是個謊言罷了。縱然如此,大部分的人們卻依然緣木求魚,這是因為我們對生命、對愛或是對人際關係的起落與漲退都普遍缺乏信心。在漲潮的時候我們歡笑,而對於退潮則極力抗拒。因為我們害怕退潮之後再也不會漲起,所以我們要求永恆、要求持續、要求不變。然而,生命中真正持續的是成長,真正不變的就是變。


人們的害怕是來自於缺乏安全感,但是真正的安全感並不會因為佔有、期待或是一昧的要求就能產生,也不是當一個人懐舊地想念過去或是在不安之中冀望未來時就能擁有。


⋯⋯一個人真正感受到安全就是在這樣接受現在、切切實實活在此時此刻的當下。p117-8


25.美只有在空間的襯托之下才能恣意綻放。一切的人、事、物也是在空白之中才顯得獨特、重要而充滿美感⋯⋯p124


26.⋯⋯人們總是傾向選擇熟悉的事物,害怕陌生的東西會嚇著我們、令我們失望,或是必須付出多一份的功夫來應付。但是,那樣布滿熟悉事物的生活,就好比千篇一律的菜單,若非全都是開胃小菜,就是清一色的飯後甜點。而真正豐富人生的,卻是那些夾帶著驚奇與失望的陌生事物。p128


27.回到那樣紛亂而多元化的生活中,我是不是將再度被錯誤的價值觀所壓迫?那種價值觀注重的不是質,而是量;不是靜止,而是快速;不是沈默,而是吵雜;不是思想,而是言語;不是美麗,而是貪婪。p129


28.我們每個人作為一個單一的個體,根本無法應付太多的其他個體,因此才索性將其他的個體都簡化成抽象的名詞「大眾」。我們因為應付不了現存的種種複雜問題,所以常常跳過了現在,活在過度簡化的未來之夢中;我們因為解決不了自己本身居住地方的問題,所以便大談闊論世界其他地方的種種問題。追根究底地說,這都是因為我們在自己肩上加添了無法承受的重擔,因此剩下的只有逃避一途了。p134-35


29.當我們回到生命的中心之後,才能真正找到向外擴展的基礎,也才能在「此刻」找到快樂、在「此地」找到平靜,並且在自身與他人身上找到愛,在人間建造天堂。p137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