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媽咪,再見幸福-蓋兒•霍尼曼



會被這本小說吸引是因為它的書介:「沒有人喜歡真相,如果有人問你過得如何,你就該回答「還好」。而不該說自己昨晚哭到睡著,已經連續兩天沒跟人說話,你只需要說「一切都很好」。這一段文字,和我自己寫過的文句極為相似-「當有些人在說:「你好嗎?」的時候,並不是真心的想知道你好不好。他們只是隨口問問,若把話題轉變成天氣如何,也沒有什麼不同。所以有一天你如果你想把那些人嚇的不知所措,你只要回答:「不好。」他們就會面有難色的看著你,不知道該怎麼接下去。因為他們根本不想花時間在你身上瞭解你的想法和故事,又或者和你來個長談。
微笑看著他們吧,沒有人喜歡一天到晩愁眉苦臉的人。」

我明白作者蓋兒•霍尼曼想傳達的孤獨的感覺,我知道女主角艾蓮諾為何會說出這些話來,並不是只想說「還好」,而是因為怕自己那份對友誼的渴望會令人不知所措,而是因為知道對方不是真的在乎,裝成一切都沒事的樣子掩沒在人群之中,是僅能保有的尊嚴。


作者蓋兒•霍尼曼在小說的一開始引用了<<藝術的孤獨>>裡的一段話,大意是說想單憑自己靠意志力或多出門來解決寂寞的狀態是無法成功的,而是要和人建立親密關係,但因為喪親、被放逐或自己的偏見而陷入寂寞的人,不容易信任別人,而愈寂寞就愈難和人交往。這正是女主角艾蓮諾的寫照,因為童年不幸的遭遇,艾蓮諾封閉自己,不和其他人建立深刻的關係,也不讓人走進自己的生活裡,每個星期花十五分鐘和媽咪講電話,週末不工作就靠喝點酒讓自己熬過這漫長的時間。日復一日,艾蓮諾告訴自己,她誰也不需要,她可以照顧自己。然而一場意外事件改變了她的人生⋯⋯

艾蓮諾不知如何融入社交生活,或和人建立深刻的關係,有很大的一部分因為她的媽咪所帶給她的創傷,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一直覺得一個三十歲的女人還稱自己的母親「媽咪」是件蠻奇怪的事,後來我才想到可能有二個原因,一是因為在艾蓮諾覺得自己在她在母親面前永遠都是個長不大的小女孩,無法獨立自主,即便她已經三十歲,但她沒有被當成一個成年人來對待,她母親和她互動的方式,就如同她是個時時刻刻需要「媽咪」照顧、管教的小孩,不懂事、不成熟。第二個叫「媽咪」的原因是,「媽咪」是種親暱的稱呼,小時候沒有父親,母親是她能尋求愛和關懷的來源,她渴望她的媽咪能像其他小孩的媽咪一樣疼她、呵護著她,但艾蓮諾一直得不到這份她期待已久的愛,她一直到成年都還在尋求母親的認同和肯定,她把母親對她的評價內化,變成對自己的評價,覺得自己什麼事都做不好,是個又醜又不起眼的人,不值得別人的尊重和愛。也因為如此她才不知道該從那個會虐待她的男友身邊跑開,而不斷地忍耐。

艾蓮諾不知道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是種無條件的愛,不是一種你必須去證明自己才能贏得的獎勵,不會因為你表現得好就存在,表現得不好就消失。艾蓮諾以為是因為自己不夠優秀,所以媽咪不愛她,於是她想說如果她能和一個完美的男人交往,她的媽咪就會因此肯定她。艾蓮諾要到後來才會明白出問題的不是她,是她的母親,她要在看到、體驗到真正的愛之後,她才理解,她值得過更好的人生。

我很高興作者並沒有把男主角雷蒙寫成一個大帥哥,甚至也沒有讓男主角和女主角變成情人的關係,而就只是朋友,會在你需要時彼此照應的朋友。因為這是現實的世界,我們不應該期待白馬王子突然出現,然後悲慘黑暗的人生就會突然變得閃閃發光。事實是,沒有辦法愛自己的人,很難得到別人的愛。我會說艾蓮諾得到是一個機會,一個可以走出媽咪囚禁她的牢的機會。因為雷蒙,艾蓮諾開始和這個世界產生連結,雷蒙讓她知道她不必一個人面對自己傷和痛苦,她可以求助。

我們不必像艾蓮諾經歷了那樣悲慘的童年,或得了憂鬱症,才能對她的孤獨產生共鳴,那種渴望友誼、渴望被愛、被接受的感覺,是人類很基本的需求。但在現代,我們僅能得到的卻是金錢往來的交易關係,譬如像艾蓮諾去商店買東西時和店員的短暫交談,以及外送食物的工作人員,或許作者應該在加上和siri的對話,這就是我們所剩下的了,不是親情、不是友誼更不是愛情。而我們都學會如何不去處理自己的情緒需求、不去感受自己的孤獨和脆弱,唯有如此才能存活。但作者想透過艾蓮諾告訴讀者,面對孤獨的方法,不是去否認自己的需求和渴望,而是承認它們的存在,並且尋求支援。更重要的是,認同自己,不依賴他人的評價來衡量自己的價值,或許到頭來,我們才是那一個唯一能無條件愛自己的人。

Quotation
我逐漸習慣了人類擁有的種種情緖、情緒的強度,以及情緒改變的快速。過去,只要有情緒和感受可能會動搖我的心緖,我就會快速嚥下它們,將之淹沒,唯有如此我才得以存活,可是我現在開始明白,我所需要以及想要的,不只如此。(p334)

我越來越喜歡自己的聲音、自己的思緒。我想要更多,它們讓我感覺更好,甚至更為平靜。它們讓我覺得像我自己。(p369)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