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氏451度-雷•布萊伯利


出版社:皇冠,作者:雷.布萊伯利,譯者:于而彥,出版日期:2006/04/10

<<華氏451度>>描述的是一個書本被認為是禁品,必須被焚燒的世界;由消防員來放火燒書,人們甚至喜歡看著呑蝕著書本的熊熊烈火,彷彿在看一場表演,一場黑暗中的嘉年華會。作者雷•布萊伯利形容,這是一個追求玩樂和速度的社會,沒有人在思考,也沒有人願意花時間和他人建立真正的關係。「電視牆」取代了家人,耳朵裡傳來「海貝」不間斷的電子聲響,再也無法聆聽,甚至也聽不到自己內心的聲音。既然再也沒有人肯閱讀,那麼就一把火把書本全都燒了吧,既然再也不肯主動去思考,那麼就讓人用一大堆無用的資訊填塞腦袋,既然不肯擁抱知識,那麼就變得無知吧!


男主角孟泰格是個消防員,他不救火,他放火,放火燒書。一切都那麼自然,沒有愧疚,沒有想過為什麼,把惠特曼、福克納全都燒成灰燼,這是他的工作。直到有一天,一個少女-克拉莉絲的出現改變了一切。克拉莉絲和孟泰格認識的人都不一樣,她在散步,她喜歡看日出,花草,蝴蝶,她和孟泰格聊天,現在的人再也不這麼做了,甚至是孟泰格的妻子蜜莉也不會他聊天。蜜莉只是成天盯著三面電視牆,電視牆播放的是刪減再刪減過的東西,到最後沒有故事,沒有內容,沒有意義,只有空洞的對話。電視牆成了生活的重心,其它的樂子還有聽海貝,開快車,砸東西,避免生氣,避免憂鬱,一定要開心,開心最重要。結果就是,注意力無法集中,精神恍惚,只是存在卻沒有真正活著,只剩下外殻失去了靈魂,失去了感受,再也無法去愛。

克拉莉絲的出現動搖了孟泰格的想法,而一個願意和自己的書一起被燒死的女人,則促使他採取行動。孟泰格開始去思考,他再也不要被動地接受,別人所說的一切。他覺得他可以在書裡找到他想要找的答案,但令人難過的是,因為他從來沒有好好閱讀過一本書,所以當他打開書本時,他發現,他根本無法理解書本裡想表達的,他甚至記不住一個句子,就好比小時候他想要用篩子去裝滿沙子一樣,都是徒勞無功,他看不懂這些書。

不過好在,有人可以幫助孟泰格,因為並非所有人都願意選擇當個無知的人,那些人離開都巿流亡在曠野,藉著自身微小的力量,努力的把一些重要的事,重要的書,記住保存在腦子裡。於是他們每個人都變成了一本書,一本他們不想要忘記的書,有人是<<理想國>>,有人是<<格列佛遊記>>,還有人是<<傳道書>>。這些人在等待,等待有一天,人們願意聽他們說,就像回到了古老的時代,印刷術尚未發現,所有的故事,都用口傳的方式流傳下來,一代又一代的人,藉著述說和聆聽把珍貴的知識傳遞下去。

其實小說中沒有明確說到為什麼要禁書,燒書,但有說並不是因為政府有什麼審查制度。主要原因是,在科技發達的現代,人們多了許多娛樂活動,他們再也不肯花時間,去唸一些可以使他們思考的書。他們失去了耐性和專注力,什麼都要讀簡明版,所有的書被刪除到只剩下幾行摘要,變得什麼都不是,寧願看一些圖片,一些立體色情雜誌,也不要哲學和詩。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有些人憎恨那些讀了太多書的人,這些人成了所謂的「知識份子」,使其他人都自覺形穢,所以為了讓大家都能「平等」,變得一模一樣,就要把書燒掉,讓所有人都沒書可唸。

作者在書中用被屠殺的鳥兒,來比喻被燒毀掉的書本,小鳥象徵自由,而書本則代表知識。我想作者可能是想表達,書本可以給人們帶來知識,人們的身體雖然有所侷限,但知識卻可以讓人們擁有思想自由,但如今書本被燒,我們也就失去了能讓自己得到自由,不受限制的機會。通過焚書來壓制個體,等大眾都變得愚昧無知之後,要控制他們,就毫無困難了,而到時,人們哪會有能力,有知識來發現原來自己失去了什麼呢?

身為一個現代人,讀完<<華氏451度>>之後,感觸良多,我沒有辦法接受一個沒有書本的世界,書本對我來說不只是知識的載體,更代表著我無力探索完的整個世界。但就像小說裡所說的,愈來愈少人肯去真正的讀一本書,瀏覽網頁,比瀏覽書頁的時間更多,若真的按照市場法則來運作,對書本沒有需求,那是否也不會再有供給了?所以如果真的有一天書本消失了,那我們不都難辭其咎?最怕的是,那些覺得無所謂的人,那些認為由市場所淘汰的事物就一定是不值得保留的人,為什麼要讓大眾的價值觀變成自己的價值觀,為什麼讓別人來替自己決定什麼是重要的?你真的知道你失去了什麼嗎?

還好,這個世界總是有很多的「傻瓜」,用別人覺得很笨的方式,在努力著,就像書中那些想靠著記憶力,一頁一頁把書,牢牢記起來的人,記了又忘,忘了再重新記,在旁人眼中,他們都是想用篩子裝滿沙的傻瓜,十足的可笑,但為了自己珍愛的事物,他們願意成為「傻瓜」。還好,不是所有的人都只想找尋樂子,而是有人偶爾也願意真正的煩惱,為了某件重要且真實的事,真正的煩惱一下。


有哪一本書,是你不想忘記的,有哪些事物,是不能被市場經濟所淘汰的,有哪些價值,是不該被剝奪的?

你想成為哪一本書?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