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易物」的交換方式其實不存在過去的部落裡,應該是「共享互惠制」,是以家庭為中心,擴展它的概念。我現在和你一起分享某物,等你情況允許再給我某物。「以物易物」不能拿來解釋市場機制。
資本主義是歷史進程的結果,因為「美洲大發現」,歐洲開始征服和殖民,放貸人和私人企業家找尋新的投資機會,這其中的探險家可能有人負債累累,把一切希望賭在遠征上,他們去掠奪殖民地。因在美洲發現的貴重金屬銀礦,流入世界,市場,企業家、資本家紛紛進入,他們要更大的信用、更多的投資,更多的利潤。
十六世在英國發生了圈地運動,地主們和資產階級使許多農民被迫至都市生活,出賣勞力(形成勞動市場)。
因為貧窮還不了貸款,貧窮變成一種罪行,使人口販賣變得可能。
擁有一塊地便有了獨立性。資本主義鼓勵消費,但擁有土地的人很忙,不需要過度消費。
私人企業經營殖民地,黑奴貿易。資本主義造成的奴隸買賣,靠奴役他人來累積財富,買販奴公司的股票。種族歧視是奴隸制度的果而非因。一切唯利是圖。
你所不知道的資本主義(四):馬克思
資本主義的特徵:分工合作,資本(廠房、基礎建設、勞力)的累積,自由市場(自由價格),貧富不均,金球化,貿易不斷擴大。
馬克思的<<資本論>>對資本主義的解釋,瞭解資本主義如何運作,資本主義是過程,不斷改變。資本主義的危機-金融的危機,馬克思討論到財富不均的問題。
馬克思先解釋何謂「商品」,它是:「存在於外界,以自身的屬性,滿足人類的慾望。」人們對商品產生了迷戀。人們以消費來定義自己,成為身份的認同,個人主義變成行銷重點。人成為製造商品過程的一部分,成為生產線的一部分,勞動成了生產要素。商品的共同性就是勞動,馬克思提到了「異化」:工人愈是消耗自己,他所創造的異化世界更強大,而自己的內心就愈貧窮。工人根本無法享受自己勞動的成果。但消費者在消費時,不會知道這個過程,因為市場中的資訊被隱匿,我們所得到資訊不足於使我們瞭解系統如何運作。
生命、財產和自由不能交換,更不該加以產品化。
必須改變生產流程、思想、社會關係和體制。因為人類對金錢和信貸系統的迷戀,為了擴大明日需求䄸獲利,他們必須拿金錢投資於今日的生產,所以信貸系統加入,使得資本與債務兩者分不開。資本的累積也造成了負債,資本成了表象的價值。譬如,建商向金融機構貸款蓋房子,買房者也同樣貸款來買子,金融機構同時資助房子的生產和消費,看似市場熱絡,其實是虛假資本,之後就會泡沫化。經濟泡沫化後,國家又背叛弱勢的公民。
破產主義:許多金融機構惡意破產,讓全民背它們的債,抽取社會資源,因為政府認為它們大到不能倒。
你所不知道的資本主義(五)
將市場放任不管,它就會自動製造善舉、有豐饒的產品和完美結局,更重要的是,它還能自我調節。對有大筆財富或存款的人而言,自由這觀念很棒,但對於勞工、無產階級、貧窮的非洲農民則毫無價值。只有在雙方平等的契約上才成立,但平等契約在資本主義中很罕見。
參與市場的平等合法權,也就是平等參與市場的機會,保護良好的權利制度,極度自由的市場行不通。
凱因斯認為糟糕的經濟政策會導致糟糕的政治結果。一個國家的經濟政策必須要能維持社會凝聚力,和政治穩定,若某個經濟理論忽略這二件事,就會陷入可怕的政治和社會困境。
你所不知道的資本主義(六)
從連串奉行自律和自由市場的事件中,「我們認為市場自我調整的概念可謂一個烏托邦,這制度不論存在時間的長短都不能避免毀滅人類和社會的自然本質,這會摧毀人類將環境變成荒蕪。」-卡爾•博蘭尼<<鉅變>>
全球的經濟問題來自資源的短缺,不能滿足每個人的一切所需,因為全球資源有限,要適度分配。據說最好的分配方法是市場經濟。但我們被困在市場經濟的黑盒子中,結果變成一種知識上的孤立和世界上真正的問題隔絕,什麼都是市場經濟。
不只是市場,社會本身也同樣重要,市場經濟需要在監督下進行,社會結論的規範需先於市場經濟。
希臘需刪減國內支出(例如:退休金)才能得IMF的貸款,全民抗爭,經濟危機變成政治危機。
債務是把暴力勒索道德合理化最有效的方法,平等雙方的債務是可協商的。
工業革命造成社會重組,土地和貨幣都變成商品,把勞力也視為交易的商品,社會陷入危機。貨幣是太嚴肅的問題不能給私人銀行家去討論,貨幣體系不能受到私人投機行為的影響。大自然有別於其它的元素,土地只是自然的另一個名稱,不是人類製造出來的,交易力量不可能控制自然,價格不可能影響自然的變化。博蘭尼將貨幣、勞力和土地這三種商品重新回歸到社會中。社會問題始於把虛構商品當作是真的商品。
回到原點,社會重新成為主要的主角,非個人主義而是社會。資本主義是「非嵌入式的經濟概念」,它把經濟活動與社會基礎脫鉤,甚至改變了基礎以服務經濟,讓經濟關係開始支配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社會才是基礎,經濟是寄託在社會之上,當經濟與社會的連結消失,自行獨立於社會之外,以消費王國自成一格,它開始驅動我們的行為,我們的工作,消費和思考方式。我們的體制終究會承受不住,因為它呑噬了原有的社會關係以及我們和自然環境的關係。經濟必須退居附屬地位。
<<鉅變>>:社會是一股不可抵擋的力量,假如新市場被反擊,是因為這市場的經濟體制試著表影響所有社會的面向。
民主和市場之間的衝突愈發戲劇化,資本主義金融化的手段體現政治協商的特徵。
現在的資本主義:國際間的交互持股,某種程度的財務不透明和複雜性,財産所有者的投資機制因為透過中介系統,讓人民有一種被剝奪感。每個國家最後會發現它的房地產,財產會被其它國家持有,或它國企業持有50%的公債。
亞當•史密斯:自由市場是指沒有放款人的市場。放款人就是不工作,靠利息維生者。如今的自由市場卻是指放款自由,不管是房東、銀行家、金融保險或房地產都因此獲利,這樣的情況和亞當•史密斯以及其它古典經濟學者的主張相反。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