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堡-卡夫卡



出版社:漫步文化,作者: 法蘭茲.卡夫卡, 譯者:姬健梅,出版日期:2014/06/05

我們是否也深陷如同K一般,荒謬不合理的處境,孤立無援而不自知呢?我們覺得是關乎自己生存的大事,在別人的眼裡只不過是不起眼的小事。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勞無功,所得到的只有沈默的回應,漫無止境的等待,空無一物的絕望。


<<城堡>>的故事很簡單,就是土地測量員K受邀到城堡工作,可是K卻怎麼樣也無法進入城堡,明明城堡就矗立在眼前。城堡拒絕K的進入,K不被需要。K試圖和城堡的官員交涉,可是他屢屢碰壁,始終沒能和核心人物見到面。而村裡的人不是無視他的存在,就是避之唯恐不及,他在村莊裡是個孤獨的人,無法被人接受,更遑論融入當地的生活,他到哪都被排擠著,他一開始就看到自己無助的處境而說出:「⋯⋯我現在就已經感到有點孤單,我不屬於那些農民,而我大概也不屬於城堡。」(p16)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想K為什麼不離開這?而城堡代表的又是什麼,K為何要如此辛苦的非進入城堡不可,他所做的一切只是把他推得離城堡更遠,城堡彷彿是個不能接近的龐大幻象。而到最後,進入城堡這個目標,似乎早就被永無止盡的等待,和不斷的落空給淹沒了。更慘的是,如果城堡可以徹底的令K絕望就還好,或許他就可以放下,可偏偏它又送出一些看似有轉機的訊息,讓他一直疲於奔命。

K不能乾脆放棄,是因為這關係到他的生存,他以他個人小小的力量,來對抗城堡這龐大的官僚體系。從一開始他靠自己走到了旅店,並成功的睡在那,他堅信自己到得了城堡,直到他在茫茫的雪地中迷失方向,動彈不得。到後來他甚至被巴納巴斯拖著走,在這也說明此時的K,只能被動的依靠這個信差和城堡來聯繫,可惜巴納巴斯沒能帶K去城堡,反而把K帶回家,偏離了城堡,這預告了K根本無法依賴巴納巴斯這個管道和當局溝通。

K時時刻刻在跟身旁的人角力、鬥智,周旋在權力關係中。他身旁的每個人都在引誘著他,使他分心不能專注走在往城堡的道路上。固然K再不屈不撓,他也會疲倦,那股堅毅的力量終究會被呑噬和摧毀。城堡制約著村子裡的每一個人,人人都根據著無形的規矩在過日子,早就習以為常。而習慣消減力量,讓人疏於防備,落入安逸,再也沒有反抗的意識。再加上村民們似乎認為城堡當局是完美的,它是權力的化身,如此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和動搖,他們又何需反抗。

在城堡的控制之下,村莊彷彿是靜止不動的,當K,一個外來者,來到這,他沒有被城堡制約和規範,他就代表著一股突破現況的力量,但對村民來說,這力量和未知都不是好的,因為它可能會破壞公共秩序和原本平靜的生活,所以村民們不喜歡他這個外來者。他的所做所為得不到村民們的諒解,他們甚至覺得K無知的可怕。但K還是在奮鬥,他的力量出自於一種防衛的本能,他要証實自己存在的價值。他或許無知,可是就是因為無知,他才有勇氣去走別人不敢走的路,也才有可能走到別人走不到的地方。

在讀<<城堡>>的時候,我對筆下那繁瑣、似是而非的話語,感到心煩,每一條道路好像要引導讀者走向終點,其實是在繞圈圈,接近而不可得。太多人講了太多的話似乎很重要,其實一點也不。每個人說的話好像都是真的,可是卻又不太可信。我就這樣跟著K,在這些紛亂的迷宫話語中走個不停,無怪乎K會累,我都累了,被通往城堡的路吸乾了精力,可憐的是,我們真的是往正確的路上前進嗎?會不會從頭到尾都是一場空?

K到後來說:「⋯⋯他為了得到一件東西而過度賣力、太過吵鬧、太過幼稚、太過沒有經驗,藉由哭泣和亂抓亂扯,就像一個小孩扯著桌布,但什麼也沒得到,只會把桌上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掀掉,永遠都拿不到了⋯⋯」(p346)。K是否突然醒悟自己的方法錯了,走錯方向。他認知到自己的渺小,他明白自己的未來,已經被掩埋在一堆又一堆的公文之中,終究會被人丟棄,而他又已經太累太疲倦,再也無法抓住那看似屬於他的機會了。 


相關閱讀
<<美國>> (一個消失的人)-卡夫卡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