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改天再做的事之五:好好休息



「很忙」、「沒時間」、「很趕」,這些許多人常掛在嘴邊的話,或許是大部分人的生活寫照,工作、家庭兩邊奔波勞碌,現在,連一個國小生都過著「很忙、沒時間、很趕的」生活。以前中風被認為是老年人會得到的疾病,但現在「年輕型腦中風」卻不再罕見,因為飲食、壓力以及生活型態的改變,一些人在年紀輕輕時,身體就出了狀況,體力差、容易疲倦,免疫力失衡,自律神經失調,身體一堆大大小小的疼痛和毛病。儘管如此我們依舊選擇忽略身體傳來的警訊,從不肯正視問題,好好休息,直到有一天身體再也承受不了,自動關機,強迫我們停下來為止。


拜科技所賜,我們可以一直過著「有生產力和效率」的生活,上班和下班的分別就是身旁的人從同事換成了家人,但旁邊是誰從來也不是我們會留心注意的事,重點是能不能在deadline 以前把專案完成,把一封e-mail 寄出,或者是回覆一則訊息。如果我們以過這樣的日子感到滿足和喜悅,那或許不眠不休的努力是值得的,可是偏偏我們三不五時覺得焦躁不安,心懷不滿,老是懷疑人生的意義,然後我們做什麼呢?我們用各式各樣的娛樂和物質來讓自己不要去思考這個問題,我們說:「不、不、不,我可不想深入探究自己的情緒或什麼的,這種事太不實際了。」


什麼才是實際的呢?房子、車子、金錢、名利和權勢?我也非常想擁有它們,但問題是我並不想用我的身心健康來換,給我再多錢,我都不願意得腦中風或憂鬱症,有錢也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享受,這才是真的實際!關注自己的身心狀況,該休息的時候,不硬撐,我們挺身體,身體才會挺我們。休息不代表懶散或是浪費時間,相反地,為了能朝重要的目標繼續前進,好好休息,不累積疲勞和壓力,才能讓我們的頭腦清晰,身體再次充滿活力。如果該休息的時候不休息,不只身體會抗議,連心情也會跟著鬱悶不滿,這是因為把該放鬆、該遊玩的時間都拿來工作了。以前在教課的時候,我有好幾次在該休息時還在準備敎材,滿腦子想的都是工作的事,本來覺得拼一下就過了,結果到了星期一要上班時,就出現各種煩躁和抗拒,更不用說有時候偏頭痛還會發作。如果大家的星期一症候群狀況特別嚴重,或許是因為在假日的時候沒有好好休息。


這裡要注意的是,所謂「好好休息」,不是一整天什麼事都不做,或是一整天跟沙發和床為伍,如果大家平常從事的是勞力密集的工作,或許可以另當別論,但現在一般人都是坐在電腦前一整天,做的是知識型工作,那麼為了能讓腦袋放空休息,我們應該要適度的運動,離開螢幕,走到戶外。接近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可以讓人恢復體力和精神。我試過在放假的時候,一直追劇,在追的時候都不覺得累,一放下平板之後,眼睛又酸,頭又漲,整個人好像被掏空一樣,完全沒有休息到的感覺。


卡特里娜翁斯塔在《週末的快樂效應》裡,告訴我們應該要下定決心採取行動捍衛週末,否則我們無法從每天疲憊的工作中恢復活力,更有甚者,我們會失去許多珍貴的體驗,諸如,與人產生深刻的連結、創造力、沈思內省的時間,那些跟人性有關,讓人之所以為人的事物。想要好好休息,有時候必須在事前花點時間,做些規劃,有了想法之後,就不會只做一些「被動」的娛樂,像是滑手機或追劇,做這些事通常無法讓人好好休息。


我們的時間和精力都是固定的,能改變的只有優先順序,在繁忙的生活中,如果我們不刻意空出時間善待自己,好好休息,那通常我們就不會休息了,直到身心開始抗議,疾病和疼痛纏身,到那時,即便好好休息可能幫助也不大。我們不應該把「我很忙」當成榮譽勳章,而應該把「我很健康快樂」當成勲章才是!我們從來不需要理由,更不需要誰的允許才能休息,好好休息,照顧自己的身心,是我們的權利。下次當我們又想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時,可以想想歐普拉說的這句話:「你不能假裝,不論你怎麼對待,你的身體都能永遠正常運作。」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