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殺了韋勒貝克-米榭•韋納貝克


韋勒貝克的小說<<誰殺了韋勒貝克>>是獲得2010年法國龔固爾大獎的作品。故事在講一個藝術家傑德,如何用他的作品來呈現這個世界,或是說呈現真實。傑德的藝術生涯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一開始他用相機翻拍米其林的地圖,再來他捨棄攝影改用繪畫來創作,在他生命的最後階段,他則是用錄影的方式隨機紀錄。傑德的生命中出現過一些人,他的父母,一兩個情人,藝廊經紀和作家韋勒貝克,傑德或許可能和這些人發展出更深刻的關係,但最終傑德只有他自己,他可能是選擇不去愛,也可能是無法去愛。

在米其林地圖階段,傑德用翻拍的相片開了一個展叫「地圖比領土有趣」,他刻意選擇地理環境最多樣的省區地圖,突顯不同景緻的對比。傑德的這些照片引領了「地方」的熱潮,使大家又崇尚鄉野的魅力。後來傑德放棄了用照片做為媒材,而開始做畫,對他而言,這樣的轉變是突如其來,甚至可用粗暴來形容,迫使藝術家屈服於近乎神秘的直覺,在尚未知道該如何行動時,就被推往一個未知全新的方向。

傑德畫了大約六十五幅圖,來呈現他那個時代的社會生產樣貌,包含「市井小民群像系列」和「企業組織系列」,此舉與法國作家如巴爾扎特和左拉用小說描繪巴黎社會種種的作法相似,傑德試著用畫建構出一個空間,在這個象徵性的空間裡,呈現出屬於一群特定人的有意義情境。傑德先是關注產品的本質(他在學生時代曾拍攝了一系列工業產品),後來在繪畫時期則把注意力轉至生產產品的人,最後傑德的拍的錄影帶則是以植物的視野來呈現世界,這些作品都沒有先經過構思,只是跟隨著當下的衝動來拍攝。


傑德花了十多年的時候關切植物視角後,又再次呈現工業製品,他灑上稀䆁硫酸使產品加速分解腐化,他則紀錄下這些毀壞的過程,他甚至把他認識的人的照片放在畫布上,讓它們被暴曬被雨淋,另外還有一些代表各類型人類的玩具小人也受到如同照片一樣的待遇。傑德想表達人類工業的脆弱短暫,以及人類的迷失,而所有的一切不管是製品、人類都會在大自然中風化瓦解消失,如同小說最後所說的:「他們逐漸沉淪,試著掙扎一陣,卻又被一層層繁生的植物掩埋。之後,一切平靜下來,只剩下風中擺動的草。植物征服了一切。」

傑德最後三十年過的是離群索居的日子,其實他一輩子都沒能夠和他人建立一種親密的關係,大部分的時間都一心一意沈浸在創作的世界裡,他的情人之所以會喜歡他,也是因為被他眼神中的那股熱情和活力所吸引,但傑德在領悟到愛情和幸福之前就已經失去了它們,他太懦弱不夠果斷,沒有把握住機會,之後只徒留遺憾。也或許傑德根本不愛任何人,他沒有愛人的能力,他生命中所有的慾望只保留給創作,而非追求與他人的聯繫,他只能靠作品和世人溝通,而世人也只能從他的作品中來理解他。傑德和這個世界、這個社會始終是疏離的,他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紀錄他所處的時代,他從沒想過要積極參與,彷彿他的人生目的只是把他的藝術帶來世界,而其餘的太難了,他做不到,就像作者韋勒貝克藉著人物韋勒貝克講的:「⋯⋯生命裡有些時候是有點意思,但都太辛苦了,都是在我力量的極限,沒有任何東西是天上掉下來的,現在我受夠了,只希望這一切結束,不會有太多病痛、殘障、無法自主的情況出現而已。」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