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勇闖阿拉斯加33天》-麥克·伊斯特


麥克·伊斯特的《勇闖阿拉斯加33天》,記錄了他和兩名友人去極冷的阿拉斯加獵鹿的過程,以此為中心來探討現代人因為生活在舒適的環境中,而失去的寶貴經驗和能力。一些「不適」好比:孤獨、無聊、寒冷、飢餓及體能考驗,其實對我們是有好處的,它們能增進身心健康,也能帶來創意及發揮我們的潛力。


本來以為要閱讀極限挑戰的故事,卻讀了許多關於健康和幸福議題方面的研究,算是意外的收穫。作者強調當今世界的人們住在可以調節溫度的房子裡,食物取得方便,生活在乾淨甚至無菌的環境,以及擁有各式各樣的娛樂消遣。這樣舒適的日子,使人類患了「圈養疾病」,我們運動能力低落,一天到晚這裡痛那裏痛,還得了許多慢性疾病。不只身體有問題,連心理也不健康,過大的壓力、憂鬱、焦慮讓許多人有成癮問題。


不需要離開舒適圈的生活,也讓人失去了挑戰自我獲得成長的機會。經歷不適和考驗,可以幫助我們達到最佳狀態:身體強健、培養韌性、心靈和精神的充盈,甚至找到生命的意義。不要為了逃避不適,而用各種方式來麻痹身心。過度飲食飲酒,追求多巴胺分泌,只因為不想清醒地面對自己的人生,然而其實我們都有能力可以離開舒適圈,挑戰自我,使自己變得更強大。


各種「不適」的好處

1.孤獨:可以找到真實未經改造的自己,對自己有更多的了解。因此能充實內在,不用依附他人而活。

2.無聊:避免我們燃燒殆盡,使身心獲得休息補充能量。為無聊找出口,可以引發創意。

3.走進自然:減少各式疾病發生的機率,減壓。

4.體能訓練:促進身心健康、心情愉悅、提升睡眠品質,延緩衰老增長燾命。

5.髒一點沒關係:活在完全乾淨的環境中,讓人變得更加脆弱和生病。

6.飢餓:燃燒脂肪,提高注意力,刺激身體排除老舊細胞。

7.思考死亡:提升覺察力,看清真正重要的事情,懂得要感恩與珍惜,還有把握時間。



附註:當生活愈來愈舒適,會產生「舒適潛變」(盛行率導致概念改變」的問題,即便我們經歷的問題變少,也不會因此較為滿足。我們只會把問題的門檻降低,因而得到相同數量的問題,只是新問題顯得越來越空洞。


當我們體驗到新的舒適時會做出調適,而舊的舒適狀態就變得無法忍受。今日的舒適會成為明日的不適,創造出全新的舒適程度。

...

問題



有時候會覺得這世界製造問題的人多,解決問題的人少,那些聲稱要幫忙解決問題的人事物,其實就是一開始增添麻煩的同一群。若不小心翼翼帶著意識活著,或是立下保護自己的界線,就只能不停地幫別人收爛攤子,亦或成為被犧牲的受害者。


食品製造商販售高脂、高糖、零養分的加工產品,他們有專門的技術可以生產出令人無法抵抗的各式商品。當消費者把這些全都吃下肚,變得不符合廣告及社群媒體所宣揚的審美標準時,就可以推銷更多的減肥產品、保養品或是健身器材。社群平台使用操作心理的手法,讓人上癮時刻在線,看到許多人精心挑選呈現的美好,因此引發焦慮和不安,然後平台上就出現舒壓放鬆產品的廣告,這些藥商賣號稱能減低憂鬱的藥物。焦慮和壓力促使我們吃下更多垃圾食物,吞了更多藥,萎糜不振地只想待在家裡繼續滑手機。這一步又一步地啟動了惡性循環,你會心灰意冷地認為自己活在一個共犯結構中,怎麼都逃不出去。


就像是那些每一年就要推出的新一代的手機,標榜著使用環保材質,但若是一開始就不要每一年都生產新裝置,就不會有那麼多手機需要被丟棄,造成環境髒亂和資源浪費。擁有的物品明明都沒壞,從什麼時候買一樣東西,只因為它是新的,丟一樣東西,只因為它舊了,依照這個邏輯,最該被丟棄的是我們這個垂老的自己,又舊又沒更新什麼厲害的功能。這些科技公司擁有世上最頂尖的人才和最先進的技術,我天真的認為若是能把這些都用來拯救地球,應該會比拿來生產喜愛年限不到一年的產品好。


當然這個社會不是這樣運作的,規則從來就不是一般無權無勢的人訂的,普通老百姓只有乖乖聽話,遵守規則的命。犯怨完了,就好好做自己該做的的事,畢竟根據這個社會的定義,你又醜又胖又沒錢,全都是自己的問題,是不夠努力,不夠節制造成的,這可不是別人的問題。

...

《極簡人脈》-永松茂久



《極簡人脈》的作者永松茂久,希望我們能從廣結人脈的主流觀點中解放,把時間和心力投入在提升自我和建立有意義且優質的連結上。抱著給予的心態,專注在自己的工作上,努力為身邊重要的人帶來喜悅和滿足,自然可以吸引更多人。


作者在三十歲時,為了想要建立人脈關係,獲得能改變人生的機遇,花很多時間和金錢到處去拜訪許多成功人士,而這種想法因為一場對談而轉變。他的人生導師為了他上了一堂「人際關係課」,指出連結的重要性大於人脈,強調要好好思考並決定「僅此一次的人生,想要和誰同行」,把時間留給真正該珍惜的人。



首先要發揮自己的力量。建立在自力之上的,才是他力

在社交場合,淺薄無意義的短暫會晤,是不會令那些「大人物」留下印象的,更何況太多人都抱著想得到利益的想法靠近他們,而非「提供好處」,這樣的態度是無法吸引人的。不如好好鑽研自己的專業,當達到頂峰時,就會和同樣在高處的人,產生交集和連結。能否更上一層,取決於「你想成為怎樣的人」,並不是和成功人士見過面,就能自動進入他們的階層,關鍵是你是否有與之匹配的優秀、能力和技藝。


展現你的努力,就會有人注意到你是怎麼專注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上的,「這世界並不會那麼輕易地就有人幫你,反過來說,這世界也不會那麼殘酷,遺漏那些全力以赴做自己能做之事的人。」


不是向外,而是注重身邊的人

先讓身邊的人感到幸福和滿足開始,我們真正該守護的人,是那些陪伴我們渡過難關,相信我們的人,那可能是家人、朋友或是員工,當然也是一開始就支持我們的顧客。讓這些人覺得快樂,因為他們會給予我們深刻的歸屬感和成就感,「人生真正的價值,其實在於能夠與人一起分享喜悅、一起開心多少次。」


在經營事業上,與其想著要擴張規模,增加新客戶,不如刻意選擇深化產品或服務帶來的感動,這樣客人們就會自發推廣。要著重在提升產品的品質及魅力,讓客人都會慕名而來,也就是作者所說的:「我在之處,櫻花綻放。」


不要只看外表,要洞察本質

很多「大人物」其實是被當成商品打造出來的,不要被商業形象給牽著走,要看見裝飾下的本質。不要因為虛榮心想要和人攀關係,也不要讓自己陷入不必要的競爭和比較,不用討好別人而賣弄或委屈自己。抱持著「對方很厲害,但我也很了不起,大家都是人」的態度和人交流就好。


讓人際關係順利,提升魅力的方法

為了使人際關係順利要保持微笑,懂得傾聽,並且懷抱善意,給予關懷。


想要提升魅力有四個要點:

1.距離愈遠,魅力愈強:太近容易看見缺點,要有新鮮感。

2.神祕感:愈是隱藏的東西,愈能激發好奇心。人會想體驗未知事物。

3.製造動靜/要有表現力:發布自己的動態,做些有趣、戲劇性的事,讓人忍不住想看。要對在別人眼中的樣子有意識,因為行為就是種演出和展示。

4.製造正面反差感:製造身分與行為之間的落差,「正向地」打破他人的預期及和諧感。 

...

心口一致


跟另一半約定好,希望在這段關係裡,我們兩個人都可以不用勉強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尤其是當對方根本不介意,勉強配合的結果就是雙方都開心不起來。一段成熟和互相尊重的關係,應該是能安心表達真實想法的地方,當然並非存著傷害對方的意圖,只是大膽的說出自己的喜好而已。


在看電視劇的時候,有時候會看到一些情侶或夫婦,心不甘情不願地去做對方喜歡的事,好比男方想去電玩展,女方為了討男方歡心,明明不想,也還是說要去。但事實上,男生只想和他的朋友一起去,享受「男性時間」,但又不敢讓女友知道。兩邊都在勉強自己,結果沒有人開心。我總是在想,如果雙方都能夠「心口一致」,不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不開心。


當然一開始一定很難,我記得剛和另一半交往時,也免不了要配合對方的喜好或興趣,怕他不高興或因此不喜歡我,所以不敢說出自己真正的想法。有時甚至希望對方有讀心術能知道我在想什麼,這樣自己就不用開口表達意見了,然而這是不可能的事。日子久了,就會覺得辛苦和委屈,但事實上,那都是自己的獨角戲,對方根本就不知道我在勉強,畢竟沒有說出口的話語,無法傳達出想法。


「我雖然不是很喜歡xxx,但如果你想,我也可以⋯⋯。」「是喔,原來你不喜歡啊,那沒關係,我自己/跟朋友xxx就行。」其碼讓對方知道你的真實感受,這樣會有兩個好處,要不是他/她根本不介意,就是他/她知道你願意為了這段關係付出,我想兩個人都可以因此變得比較輕鬆。


到底是因為對一段關係感到安心,所以能明確表達想法,還是因為當說真心話時被好好地接受了,所以感到安心?總之若是不能大方地做自己,甚至連承認自己喜歡什麼,討厭什麼都不行,那麼總覺得關係就很難長久維持下去。應該也會有要妥協或是找出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的時候,不過我希望那是在經過打開心門,溝通討論後的結果,而非是一個人的勉強,或更糟的是兩個人的不愉快。


展現真實的想法和自我,需要勇氣,也需要對一段關係的自信,但得到的回報就是不用再勉強的自由,以及從怕被發現的擔心中解脫。我想就從小地方開始,心口一致,舒服地做自己,也讓對方感到自在,對彼此應該都是件好事。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