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伊斯特的《勇闖阿拉斯加33天》,記錄了他和兩名友人去極冷的阿拉斯加獵鹿的過程,以此為中心來探討現代人因為生活在舒適的環境中,而失去的寶貴經驗和能力。一些「不適」好比:孤獨、無聊、寒冷、飢餓及體能考驗,其實對我們是有好處的,它們能增進身心健康,也能帶來創意及發揮我們的潛力。
本來以為要閱讀極限挑戰的故事,卻讀了許多關於健康和幸福議題方面的研究,算是意外的收穫。作者強調當今世界的人們住在可以調節溫度的房子裡,食物取得方便,生活在乾淨甚至無菌的環境,以及擁有各式各樣的娛樂消遣。這樣舒適的日子,使人類患了「圈養疾病」,我們運動能力低落,一天到晚這裡痛那裏痛,還得了許多慢性疾病。不只身體有問題,連心理也不健康,過大的壓力、憂鬱、焦慮讓許多人有成癮問題。
不需要離開舒適圈的生活,也讓人失去了挑戰自我獲得成長的機會。經歷不適和考驗,可以幫助我們達到最佳狀態:身體強健、培養韌性、心靈和精神的充盈,甚至找到生命的意義。不要為了逃避不適,而用各種方式來麻痹身心。過度飲食飲酒,追求多巴胺分泌,只因為不想清醒地面對自己的人生,然而其實我們都有能力可以離開舒適圈,挑戰自我,使自己變得更強大。
各種「不適」的好處
1.孤獨:可以找到真實未經改造的自己,對自己有更多的了解。因此能充實內在,不用依附他人而活。
2.無聊:避免我們燃燒殆盡,使身心獲得休息補充能量。為無聊找出口,可以引發創意。
3.走進自然:減少各式疾病發生的機率,減壓。
4.體能訓練:促進身心健康、心情愉悅、提升睡眠品質,延緩衰老增長燾命。
5.髒一點沒關係:活在完全乾淨的環境中,讓人變得更加脆弱和生病。
6.飢餓:燃燒脂肪,提高注意力,刺激身體排除老舊細胞。
7.思考死亡:提升覺察力,看清真正重要的事情,懂得要感恩與珍惜,還有把握時間。
附註:當生活愈來愈舒適,會產生「舒適潛變」(盛行率導致概念改變」的問題,即便我們經歷的問題變少,也不會因此較為滿足。我們只會把問題的門檻降低,因而得到相同數量的問題,只是新問題顯得越來越空洞。
當我們體驗到新的舒適時會做出調適,而舊的舒適狀態就變得無法忍受。今日的舒適會成為明日的不適,創造出全新的舒適程度。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