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部公房的<<沙丘之女>>一本令人害怕的小說, 恐怖不是因為妖魔鬼怪,是因為人被當成如同工具一樣役使, 被奪去了自由,變成一種物的存在,淪為客體,失去價值和意義。 生命只剩下不斷重複的勞動,永劫回歸的虛無,一種地獄般地懲罰。
發表文章
出版社:麥田,作者:皮耶•布赫迪厄,譯者:孫智綺,出版日期:2016/03/12
國家的左手和右手
⋯⋯把社會領域(國有部門)壓縮到這種程度:首先,在事實上,透過各種措施或策略,來取消社會福利國家所爭取到的社會權益,然後特別是在公開言論中,大肆讚美私人企業(好像企業精神只適用於企業),大力鼓吹私人利益。這些都讓人覺得有些唐突,尤其是對那些站在第一線的社會工作者來說,因為他們必需去彌補最難以忍受的市場失靈之處,卻沒有被賦予完成其任務所需的資源。(p13)
對一個職務的藐視,首先就表現在薪俸的微薄上。(p14)
喜歡這篇文章再幫我點左邊按鈕分享給朋友囉!
- 取得連結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
出版社:志文 ,作者: 巴斯噶,譯者:劉大悲,出版日期:1985/09
1. 凡不知世界空虛的人都是愚拙的。除了一心追求名利、享樂及為未來打算的年輕人之外,誰真正看不到這點?除掉這些分心的事情後,你會發現他們厭煩得要死。雖然自己不承認,但他們會因此感到空虛,因為當人不再有分心的事物只陷於自省而滿懷憂鬱時,沒有比這更不幸的事。(p64)
2. 世間不重視人的國度何其多!(p65)
3. 人永遠不滿現狀。我們追念過去、憧憬未來,覺得它來得太慢,希望快點來臨!追念過去,希望把它留住,不要去得太快。我們夢想那些不再屬於自己的時期,卻不想想唯一現存的時期,這是很不智的。因為現在往往使人苦惱。人逃避現實,因為它使人痛苦;可是如果現實能帶給我們快樂、又惋惜它一去不回。我們希望藉未來支持現在,試圖展望未來,從無法控制的事物及不能保證達到的時期內創造新的境遇,用這種方式支持現在。
每一個人檢查一下自己的思想,便會發現這些思想都是關係過去或未來的,幾乎從未想到現在,即使想到現在,也只是希望藉現在去認識未來。現在永遠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過去和現在都是手段,未來才是目的。因此,我們從未真正生活過,只是希望生活而已;而且,因為我們永遠設法如何活得快樂,所以必然永遠得不到快樂。(p70-71)
喜歡這篇文章再幫我點左邊按鈕分享給朋友囉!
- 取得連結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
2. 沒有的人就𣎴存在⋯⋯擁有比存在更優越的情況,一種利益和私有制的獨裁統治了知識的每個領域,以及日常生活中我們的一切行為。(p32-33)
3. 在<<理想國>>第六卷,蘇格拉底和他的談話對象斷言道:「我幸運的朋友,他們(那群大眾)很少用耳朵聆聽自由和美好的談話內容,聆聽不計一切代價尋找真實的人-只以知識為目的的人-說話。」⋯⋯蘇格拉底堅決反對把「義務教育的規劃和結構」納入青年教育裡,原因是「任何自由的人都不該被迫學習任何知識;那是對待奴隸的做法」。(p48)
3. ⋯⋯蒙田書寫,反映的是對於「發現自身破碎而又繁雜的存在」的恐懼和自我防禦⋯⋯(p54)
4.沒有任何東西本質上是無用的,無用性亦然⋯⋯(p57)
喜歡這篇文章再幫我點左邊按鈕分享給朋友囉!
- 取得連結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
你消費得愈多,你活得就愈少
來源:這句話是在看<<布希亞 BAUDRILLARD > >(立緖出版)看到的。現代是個富饒社會,我們的身邊不再圍繞著人,而是被一堆又一堆的物品圍繞著,彷彿沒有擁有就沒有存在。在消費世界裡,似乎什麼都可以買得到,可以買得到「便利」、「服務」,這一切甚至不用出門。我們沈溺在一個符號的世界裡,物體失去了象徵和表達,消費的只是一個又一個的符號,而非活出來的真實。
...
喜歡這篇文章再幫我點左邊按鈕分享給朋友囉!
- 取得連結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