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專家加藤俊德在《30歲之後,才是你大腦的全盛期》強調,隨著年齡增加,大腦並不會衰退,以腦科學的角度來看,大腦是可以持續成長的。只要能瞭解大腦的運作方式,使用正確的策略,就能提升記憶力,學得更好更有效率。
作者將大腦分為八大區:思考系、理解系、記憶系、感情系、傳達系、運動系、視覺系和聽覺系。為了增加腦力,我們要盡可能在腦區之間建立發達的網絡,讓各區好好合作,妥善分工,避免某區過勞,或過度懶惰。常使用的網絡及區域會特別發達,雖然這樣處理任務時速度很快,但太過依賴,會弱化大腦其它部分,所以有時候也必須刻意發展自己不同的腦區,好比使用非慣用手,常用書寫的人,可以多演說,喜歡閱讀的人,可以改用聽的方式接受訊息。只要持續學習新事物,就能活化大腦,它的皮質和白質會成長,大腦突觸會增加,進而讓腦區間的連結愈緊密。
想要有效地學習和記憶,就必須先思考必並加以理解。視覺和聽覺會選擇性接受資訊,所以在輸入時就必須用心。以下資訊比較容易被記:喜歡的事物、重要的事,和情緒有關的、有危險性、熟悉的感覺、和以往記憶能產生連結的資訊,有體驗過的事物。在學新事物時,從有聽過和比較理解的部分切入,也就是找到和已有知識的交集點,逐漸提升學習內容和自己的親密感,就能慢慢掌握困難的部分。
複習
1.主動做輸出並且使用,包括不斷地去看或說,這樣大腦就會判斷它是重要的,因此將它移置長期記憶。
2.學完的當天就要複習,可增加記憶維持率。
3.因為大腦較易記住開頭(初始效應)和結尾(時近效應),所以複習要從中間部分著手。
4.為了讓輸入的內容維持高度親密感,持續複習很重要,與其集中時間,一口氣讀兩小時,不如每天複習十分鐘,連續十二天。
5.要大腦接受新的學習,順利開始運作,約需75個小時。
6.睡前花一小時,回想要記住的內容,並整理歸納。複習後不要再接觸其它資訊,避免記憶被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