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達摩流浪者》-傑克·凱魯亞克


臺灣商務印書館2025年版

對於自我追尋,對於生命和世界的真相感到好奇,又或者對現實不滿的人,千萬不要錯過傑克·凱魯亞克的《達摩流浪者》。寫下公路文學經典之作《旅途上》的凱魯亞克,再次踏上他的旅程,這次他揹著背包走向山林和自然,與自己的靈性連結和對話,展開一場禪修之旅。書中紀錄了他和朋友的精采交流,對人生的體悟,登山過程以及他的流浪生活。凱魯亞克向讀者揭示了一種除了「工作消費生產」以外的生活方式,推崇簡單純樸且自由無拘束的精神。


在書中凱魯雅克化名為雷·史密斯,雷和他的朋友賈菲·賴德時常一起討論佛法和研究禪學,他們吟詩品茶,對東方哲學心神嚮往。事實上「達摩流浪者」就是賈菲始創的,他們是身上只有背包的流浪漢,前往某處,露宿山野,打坐和祈禱,沈浸在完全的孤獨之中,遠離城市的邪惡汙染,找尋純靜的靈魂和內心的空,超然一切。為了尋求開悟和追尋真理,雷和賈菲去爬高山馬特洪峰,並且在孤涼峰自身一人待了將近三個月,因為他相信「山脈都是具有巨大耐心的佛。」


雷領悟到,所有的一切都是「空」,一場大夢,那些綁住我們的事物和汲汲營營是「空」,你和我也全是空,世界就是舞台,每個人都是觀眾,一切都會消失。在書裡提到一個卡車司機和雷的對話,卡車司機賺了很多的錢,擁有許多東西,但他卻沒有自由去享受,雷不工作,沒有錢,但卻過得無拘無束,這兩個人誰比較聰明呢?雷說:「寧可睡在不舒服的床上當自由人,也不寧可睡在舒服的床上當不自由人。」


在雷看來每個人都是佛,是墮落的天使,我們都是徹底自由的,人之所以會生病和失去自由是因為我們用物質性取代了心中的佛性,是因為我們信以為真的事都是錯的。如果每個人都是達摩流浪者,拒絕為消費而活,也拒絕生產那些不必要的東西,我們就不會失去自由,可以為真正重要且有意義的事物活著,好比智慧、愛、慈悲、美和真理。


合上書,讓我不禁思考,一個對於資本主義和消費生活感到失望的現代人,是否真的有辦法成為一個達摩流浪者,來掙脫牢籠,成為一個自由的人?然而我覺得作者也明白這件事很難,畢竟即便想找一塊山林隱居,還有可能被警察驅離。「走下山徑,往世界回轉回去」,是書上的最後一句話,事實是我們可以認識到一切是無是空,但仍然抱著心中的佛性在這個世俗的世界活下去。這不是種虛無主義,而是我們要當一個「在世的達摩流浪者」,就像悉達多一樣走向世俗,尋找智慧。


作者說:「只要我感覺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由的」,也就是不一定要在山中,甚至不是不工作,而是要去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找到讓自己心中的佛性展現的方式。透過體驗和感受,不管是外在還是內在的,世俗的或是神聖的,可以傾聽大自然,也可以走進人群。重點是必須自己思考過,經歷過,去認真追尋過而找到的智慧,而非盲目相信這個社會灌輸我們的想法,也不是因為其他人都這麼做,我們就只能跟著做。只因為別人都在追求金錢和成功,只因為很多人都用娛樂來麻痹自我,讓自己不去思索重要的事,不代表那就是唯一的選擇。


凱魯亞克在尋找自己的「道」和領悟,這也是他一直都「在路上」的原因。他透過踏上禪修之旅找到他的真理,我們也可以用適合自己的方式找到我們的真理。雖然世界是一場夢,不表示我們不能清醒地活著,就像他在《旅途上》寫的:「你的道路在哪裡,老兄?-聖童之路,瘋子之路,彩虹之路,孔雀魚之路,任何人以任何方式都能踏上任何路。任何路,任何人,任何方式。」



臺灣商務印書館2025年版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