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忙碌及行程滿檔的現代人會發現無所事事是件很困難的事,我是指連手機都不能滑的全面放空狀態。我們處在一個躁動的社會,每一刻每一秒都有事情發生,而每一個人也都在每一刻每一秒,不停地做些什麼。可能真的只有睡著時,腦袋和心才能靜下來。
總是有新鮮事,總是有讓多巴胺可以快速分泌的活動,然而在興奮過後,會低落,那是為了維持平衡,但我們討厭那種低迷,無聊,想盡辦法逃避。可是老是高速運轉的身心,久了就會出現問題。在什麼都要追求生產力和效率的世界,能夠靜止不做些什麼,已經變成是種珍貴的能力。
我也總是想做很多,做不到「少即是多」。前一陣子肌膚出問題,有一部分的原因,也是因為自己無法「什麼都不做」,硬是多洗臉,硬是多擦保養品,多餘的行為反而讓皮膚變得更糟糕。追根究底,這其實是不是一種「努力」的強迫症?其實有時候不要那麼努力,放寬心,也許還比較有幫助。
好比有些父母為了小孩,真的超努力,幫他們安排打點好一切,過度努力的結果是小孩只覺得被束縛和失去獨立性。或者有些員工為了公司,真的超拼,每天加班,明明意識到身心不對勁,卻要等到真的倒下才能請假。不過這也是這個社會對每個人的期待,不努力的人就只會被貼上負面標籤,難怪大家只能拚個不停。
有別人的期待要滿足,也有自己的期許要完成,難怪我們都過著充滿壓力及焦慮的生活。大腦可能都一直處在覺得不安全的狀態,因此啟動了戰鬥模式,想要採取行動,幫我們解決問題,所以我們才無法什麼都不做。矛盾的是,疲憊不堪需要休息的人,卻也因此更難停下來了。才會愈累愈睡不著,明明就已經很忙了卻還做很多不必要的事,那是因為真正的壓力來源沒有處理。
也許要「無所事事」,需要的是勇氣,認清問題的勇氣,對別人說不的勇氣,還有更重要的是讓自己的期望落空的勇氣。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