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見一郎的《最高退休人生》,強調年老不是退化而是變化,沒有工作不代表失去價值,退休後思考為何而活,並且要如何活,找到工作以外的人生意義和目的,就能減少不安。全書從闡述因退休所感到的不安開始,以如何為退休生活做準備為主軸,輔以哲學家的思考,希望能幫助讀者們順利渡過下半階段的人生。
把工作當成人生的全部,以生產力來評斷自我價值,再加上擔心健康問題和金錢狀況,很容易使我們因退休而感到焦慮。有工作的時候處在一個群體中,能擁歸屬感,也因為有個職稱或頭銜而獲得身分認同,退休後這些便不復存在,很多人會因此無所適從,不知如何開啟新的人際關係,以及如何適應角色的轉換。尤其是那些以工作為藉口,對其它人生的責任都不與理會,退休後就更沒有立足之地,因為他們只負責賺錢,所以他人也只會看到這個價值。
我們不需要因為退休沒有工作,就害怕他人的評價,接納自己,如實做自己就行,阿德勒說:「人只有在認為自己有價值的時候,才俱備勇氣。」有勇氣開啟人生的新篇章,有勇氣進入新的人際關係。只要能知道自己的優點,清楚有哪些事只有自己辦得到,就仍然可以在退休時將才能發揮在他人身上,而擁有貢獻感,這樣也能增加自我價值。
當然也可以在有工作時,就培養能成為生活樂趣的副業或興趣,或者學習新的技能。很多人以年老為理由而拒絕學習,然而作者認為這些人並非年老才不學習,而是以前就是這樣的個性,他們怕看到不好結果,而避免挑戰,「問題不在於犯錯,而是害怕犯錯」。年長者也有累積的經驗和智慧,可以不同於年輕人的方式來發揮自己的能力。
另外在人際關係方面,要建立對等的橫向關係,不再把自己視為位居高位或共同體的中心。要捨棄以往在職場中的上對下的態度,不要抱著競爭的想法,而是要和他人建立聯結,成為夥伴。至於在家中也可以開始負起做家務的責任,以互相尊重和平等的基礎和家人互動相處。
最後,為了能順利渡過退休的人生,最重要的是,要相信人的價值不在於做了什麼,而在於「活著」這個事實。作者說好好地活著就是 「絕對的善」,就像我們會真心地盼望心愛的人可以活著,因為這就是幸福。活著本身就有意義,生命不是為了抵達終點的一連串行動,並不會因為沒有完成某件事,生命就不完全。生命的每一天本身就是目的,不是為了追求效率和量化的成績,而是要活在實質的幸福之中。作者要大家記住:不要回想過去而後悔,也不要思慮未來而不安,因為不在手裡的,沒辦法失去。過去與未來,都無法掌握。我們能做的只有盡情活在當下。
Quotation
*人才(有才能的人) x 人材(而非隨意替換的材料)
*雖然相愛的兩個人會想要在一起,但要是說沒有一直在一起便無法滿足的話,是依賴而不是愛。一個人也能過日子,不過兩個人在一起會比較開心,這才算是真正的自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