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只是孩子-佩蒂•史密斯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作者:佩蒂.史密斯,譯者:劉奕,出版日期:2012/05/04

只是孩子朗讀片段


「我覺得這兩個人是藝術家。」「哦!算了吧,」「他們只是孩子。」

他們窮的只有愛,對彼此的愛、對創作的愛以及對生活的愛。<<只是孩子>>是一個愛的故事,寫的是佩蒂•史密斯和羅柏•梅普索普之間的愛。

男孩要女孩把他們的故事寫下來,而她在男孩離開的多年之後完成了承諾。回憶錄從他倆都還默默無聞時講起,講他們如何相遇、相知相愛,最後成了對彼此最親最重要的存在。他們是藝術家也是對方的繆思,一起渡過年輕時期的徬徨不安,摸索自我也探索這個世界,彼此間的陪伴幫助他們克服貧窮、疾病還有創作時的孤獨。天上那代表愛情的金星是屬於他倆的藍星,女孩問男孩:「我們會怎麼樣呢?」「我們會永遠在一起。」他回答。

...

泰芮絲的寂愛人生-弗朗索瓦•莫里亞克


出版社:現在文化,作者:弗朗索瓦.莫里亞克,譯者:張慧卿、陳思潔,出版日期:2013/04/11

泰芮絲的寂愛人生朗讀片段


195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弗朗索瓦•莫里亞克的小說<<泰芮絲的寂愛人生>>剖析泰芮絲心理的孤寂痛苦和掙扎憤怒,她試圖掙脫囚禁她的無聊平庸人生,她要找到自己,找到生活中激情,脫掉虛假的面具。

泰芮絲出生於名望的家族,她可以繼承一大片松林,她嫁給了貝納,一個門當戶對的丈夫,她以為從此便能安身立命,找到她的歸屬感,但她卻試圖毒害她的丈夫。小說一開始,泰芮絲跟著父親以及律師離開了法院,泰芮絲自己一人在他們後面走著,在漆黑的小路上聽著他倆肆無忌憚的談論案子,彷彿她不存在。在回到她和貝納的住處之前,她在想著要如何和貝納說明這一切,但她不知道如何解釋,她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她說:「可是我,我不清楚自己的罪行。我從來都不知道這股存於我內外在的狂暴力量會走向甚麼,它一路以來所摧毀的,連我自己都嚇壞了⋯⋯」。泰芮絲口中的內外在的狂暴力量分別是那內心裡渴求自由、愛和幸福的本能,而外在的狂暴力量便是家族和社會規範的壓迫,內外的煎熬促使泰芮絲走向了毒害丈夫的路。

...

對岸的她-角田光代(Quotation)


1. ⋯⋯我只是不像他們那麼不快樂,所以可以正確判斷一個人的好壞。(p15)

2. ⋯⋯比起「討厭」,她更常說「喜歡」,她不說「辦不到」,而是比較常說「想要」做什麼⋯⋯(p58)

3. 要是不喜歡,就不要和自己不喜歡的事扯上關係就好啦。(p70)

4. ⋯⋯真的,我一點都不怕。因為我自己真正覺得寶貴的東西根本就不在那裡啊!(p72)

5. 有些東西一旦沒了,可能也跟著失去認識其他人的機會⋯,(p82)

...

長路-戈馬克•麥卡錫


出版社:麥田,作者:戈馬克.麥卡錫,譯者:毛雅芬,出版日期:2010/01/18

長路朗讀片斷



戈馬克•麥卡錫的小說<<長路>>描寫一對父子在末日的世界奮力求生存,兒子的良善是墮落人性裡唯一的光芒。小說的文字對映出荒蕪淒涼的環境,黑暗死㓕,在極其嚴峻的生存條件下,人們失去了道德和希望。如何活下去是父子必需時刻接受的考驗,為了渡過寒冬,他倆往南方前進,在路上不只要面臨餓死的危機,還要躲避壞人的威脅,即便看不見未來,父親仍不斷地向孩子訴說關於勇敢,以及人與人互相幫助的故事。

不明的原因造成世界的毀滅,倖存下來的少數人們卻必需遭遇比死亡更困難的挑戰,主角的妻子就因為無法面對生存的考驗而寧願選擇死神的溫暖。主角在小說裡沒有名字,作者僅以「男人」來稱呼他,因為名字只在文明的世界裡有意義,代表著個人的身份,甚至是生為「人」的尊嚴,但在末日,世界回返到只剩原始,萬物皆失去了它的名字,單調空無,人如同野獸,除了食物和睡眠這些最基本的動物本能已無其它。男人常常夢見那個美麗的舊世界,但他知道這是危險的,因為回想昔日的美好會讓今日的痛苦變得更加難以忍受,他的夢甚至會引誘他就此不再睜開雙眼,所以他抗拒,他甚至把妻子的照片也丟了,那代表他已捨棄他們過去共同生活過的日子,那些幸福的日子,只有這樣做他才能逼自己繼續走下去。

...

對岸的她-角田光代


出版社:麥田,作者:角田光代,譯者:詹慕如,出版日期:2008/07/08

對岸的她朗讀片段


角田光代獲得直木賞的的小說<<對岸的她>>描寫的是「她們」的故事。魚子和葵是高中同學,兩人試圖以友誼來對抗周遭所有討厭的事情,然而現實卻困住她們,不讓她們走得更遠。出社會後的葵開了一家自己的公司,雇用一名家庭主婦-小夜子,葵和小夜子這兩個看似不相似的人,卻在相處的過程中找到了彼此的救贖。角田光代以溫柔平順的口吻探討女性的角色、友情、青春時期的苦悶以及孤獨等主題,讓讀者在看到成長的苦澀時,同時也被賦予面對未來的勇氣。


...

一無所有-娥蘇拉•勒瑰恩(Quotation)


1. 你認為教堂之外沒有宗教,就像你認為法律之外沒有道德。(p18)

2. 為他人著想?去你的!我只想要尊重我自己。(p42)

3. 成為所有的一切就是成為一部分 真正的旅程就是回到原來的地方。(p85)

4. ⋯⋯未來一定會成為歷史,而歷史也會變成未來。否定過去可不能達到目標⋯⋯一個探險家如果不回家,或是讓船回家傳達他經歷的故事,那他就不是個探險家,只是個冒險者,而他的子孫會過著流放的生活。(p90)

5. 他還沒有承受這一切的能力,也不夠堅強,無法接受這麼大方的供給。(p127)

...

一無所有-娥蘇拉•勒瑰恩



出版社:木馬文化,作者:娥蘇拉‧勒瑰恩,譯者:黃涵榆,出版日期:2017/12/20

一無所有朗讀片段

娥蘇拉•勒瑰恩的科幻小說<<一無所有>>描寫了一段英雄的歷程,主角薛維克一無所有的踏上了旅途,旅程中的經歷和體驗讓他反思,因領悟而重生。作者勒瑰恩在小說中刻劃出另一個有別於現實的世界,含有烏托邦的色彩,希望藉著和真實之間的對比引導讀者去思考,甚至對於自身所處的社會做出批判。

<<一無所有>>裡主要在描繪兩個星球,烏拉斯和安納瑞斯,並且比較兩者在政治、經濟、社會形態還有道德觀念等的差異。烏拉斯物產豐富,環境優美是一個資本主義的國家,另一方面,安納瑞斯資源匱乏,土地貧瘠是個無產主義的社會。安納瑞斯的祖先發動革命,脫離母星烏拉斯,移居至安納瑞斯實行歐多主義,其內容包含:無政府、無階級、無財產制,以及性別平等,安納瑞斯是一個強調社群多於個體的社會,在資源有限的社會裡為了讓所有的人都能生存下去,個人必須調節自我的慾望以符合社會的需求,分享和互助合作是主要的生活哲學觀。

...

素食者-韓江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作者:韓江,譯者:千日,出版日期:2016/04/07

素食者朗讀片斷


一個想變成一棵樹的女人,不需要食物,只需要水和陽光。她的身上長出了枝葉、樹根,從兩腿之間綻放出鮮花。2016年曼布克獎得主韓江的小說<<素食者>>,描述一名女子-英惠因為失眠和惡夢而無法再吃肉,沒有人能夠理解英惠成為素食者的行為,英惠的丈夫和家人都試圖讓英惠再次成為肉食者,英惠的父親甚至用暴力要讓英惠就範。小說由三個章節構成,分別以不同視角來觀看英惠,描繪英惠如何一步步地走向極端,變得瘋狂。作者韓江以飲食習慣的改變為出發點來探討暴力、惡、慾望、美和救贖等議題,英惠為了貫徹不吃肉的決定,甚至放開了繫著正常生活的細繩,不惜以自己的身體和生命與這個充滿束縛跟暴力的社會衝撞,最終似乎只能逃離到幻想的世界才能抵抗外界加諸於自身的痛苦和殘忍。

...

工作


人不可能不工作而活著,我說的工作並非狹義的領薪水,一天花八個小時上班的那種工作。我指的是一種「產出」、又或者是創造,一種使自己覺得能夠對這個社會有所貢獻的「生產」,這種工作可以發揮自己的潛能,是一種自發性的「付出、給予」。每個人都在從事某種形式的工作,有形的或無形的,有支薪或沒支薪的,就像家庭婦女沒有出門上班,也沒有收入,但她們對家的奉獻,也可視為「工作」。我發覺人根本不可能只享有空閒時間,卻真的「什麼都不做」,叫一個人不要工作,一整天無所事事的待著,對他而言不一定是種幸福,哲學家阿倫認為,能從工作裡看見自己意志力的痕跡,會使人感到快樂。若是工作者能擁有自由運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來規劃和行動,並且看到他的行動所帶來的改變,看著事物從無到有,直到事物在他的手上完成,這會帶來極大的滿足感。

不要工作而只是把時間全都拿來享樂,也不一定是每一個人最好的選項,因為久而久之,人就會感到乏味,而為了保有樂趣,就必須不斷獵奇,追求新鮮刺激的體驗,但這些體驗是建立在「享受、接受」上,但有趣的是,人若是沒有一個能讓他們證明自己能力的機會,又或者說是「付出」的機會,他們會認為自己是無用的、不被需要的,因而影響到自尊以及自信。另外,即便沒有金錢壓力,人們一樣會選擇自發性地工作,否則就不會有人願擔任義工或志工去幫助別人,因為人都希望自己的行為人對周遭世界產生影響。

...

便利店人間-村田沙耶香


出版社:悅知文化,作者:村田沙耶香,譯者:王華懋,出版日期:2017/07/31


本文同時刊登於「說書」平台

便利店人間朗讀片斷


曾獲群像新人文學獎、野間文藝新人獎及三島由紀夫獎的村田沙耶香,2016年以小說<<便利店人間>>獲得芥川獎。小說中村田沙耶香探討,在社會規範下「正常」和「異常」的分別。什麼叫「正常」,誰擁有權力去判斷一個人正常與否?完全社會化的人才能被認可是正常的人?透過就業、結婚的形式和社會接軌才能被接受為社會的一份子,否則都是必須被「修理、治療」的異類?最完美的狀態是每個人都能化身為「零件」,讓這個社會、世界不停地運轉,若是哪一天「零件」壞了,無法修好,就會被排除並且替換。在社會這部巨大的機器面前,所有人全都異化為微小、不起眼的無生物。在小說<<便利店人間>>裡,人不只變成卡夫卡書中的那一隻蟲,還被社會收編成了無生命的物體。

...

春之庭院-柴崎友香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作者:柴崎友香,譯者:黃碧君,出版日期:2015/09/09

春之庭院朗讀片段


柴崎友香的小說<<春之庭院>>描述人與建築物之間的關係,細微的情感在空間流動,建築物因記憶的附著彷彿脫離了靜止的狀態,城市的景觀新舊交替、參雜,季節的嬗遞每每帶來不同的樣貌。在現代,大部分的人都離開自己生長的故鄉,來到城市居住,每次的停留卻都只是短暫地,然後又因某些原因,主動或被迫遷移至它處,而曾經留在房子裡的生活痕跡和回憶,似乎封存在裡面,等待下一個住戶的入住,但若是房子被拆除,所有的一切就消失在時間長河裡,那麼人生中的某段經歷就好像會被抹去。無法在城市中定居於某處,落地生根,是令人傷感,孤獨的。表面上,人擁有許多的選擇權,好像全世界每個地方都能去,但卻每一個地方都不是家。小說中的人物會如此迷戀一棟建築物,是因為憧憬它所勾勒出的生活樣貌,一種有別於自己的生活方式,一種可稱之為家的想像。

小說的主角太郞住在一棟即將要改建的公寓中,公寓裡的其他住戶幾乎都已經搬走,只剩「辰」住戶的西小姐,和「巳」住戶的房客。在太郎套房的方向,有一棟藍色的房子,房子裡曾經住了一對夫妻,男的是攝影師,女的是演員,他們以房子為背景,拍了一本名叫「春之庭院」的攝影集。西小姐非常喜歡那些照片,所以一直很希望能進去藍色房子看看,不過現在那棟房子有了新的住戶,不能隨意進入。有一天,西小姐敲了太郞的門,想從他的陽台把藍色房子看的更清楚⋯⋯

...

等待-哈金



出版社:時報出版,作者:哈金,譯者:金亮,出版日期:2015/02/02

等待朗讀片段



哈金的小說<<等待>>描述一段三角關係,主角孔林想和家鄉的妻子淑玉離婚,為了娶他的同事吳曼娜。但每一次離婚手續都未能順利完成,一年拖過一年,孔林和曼娜等了十八年,終於等到這段婚姻自然失效,好不容易兩人結了婚,卻發現許多的美好和愛早已在悠悠的歲月長河之中流逝。

孔林在醫學院唸書時,父母幫他找了一個媳婦,為了是能照顧孔林生病的母親。孔林不喜歡淑玉的樣子,覺得她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還裹小腳,不識字,無法帶她出去見人,所以和淑玉生了一個女兒之後,便和她分床睡。孔林在木基市當軍醫,一年當中只有年節的時候才回家鄉,所以淑玉一肩扛起照顧公婆和女兒的責任,孔林則是固定會寄錢回家。孔林不愛淑玉,娶她是因為父母給的壓力,他沒有強力捍衛自己的意願,而是被動地順從了父母的決定。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