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雲少女》-顧德倫·包瑟望


德國著名的青少年文學作家顧德倫·包瑟望,在車諾比核電廠事故後,虛構一場發生在德國的核反應爐意外,寫出小說《穿雲少女》。內容描述核災的毀滅性,政府當局的處理方式,各種不同的核能立場,還有人民如何在災難中求生存。《穿雲少女》強調科技倫理和人道關懷,小說情節緊湊,文字近人,內容能使讀者深思,幫助我們對核事故有更多的認識。


「一呀、二呀、三四五⋯⋯

誰會害怕車諾比?

什麼輻射單位毫侖目和貝克!

小小孩很快就會死去。

輻射

穿雲而來。

而你

完了!」


作者以一位十四歲少女揚娜貝塔為主角,描寫她因為核電場事故而逃亡,那不祥的輻射雲一直在後面追趕著,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極度恐慌和混亂,交通擁擠,到處都是急著疏散躲避的居民,政府只想著要掩蓋真相,對於核災卻沒有任何全面的應對計劃。不斷有人因核輻射而生病及死亡,女主角也因為被輻射雲所降下的雨水汙染,而進了臨時醫院,頭髮全都掉光。災難緩和後,災民被貼上標籤,難以融入社會,為了生存必須看人臉色,或者隱藏自己的身分;他們的身心全都受到創傷,有一些人因此失去活下去的力量,另一些人則是挺身而出,組織反核運動,為了不讓同樣的悲劇再發生。


「沒有把發生事故的可能考量進去,就是不負責任和不人道的做法。」小說裡的政客說,核電廠的運轉是「所有人」的決策,是在經過民主程序後,大家同意讓核電廠繼續運作的。這樣的言論雖然令人生氣,卻也是無法否認的事實,從某方面來說,我們都在假裝核災不會發生在自己的國家,或是安慰自己說核電廠離家很遠,但真相是沒有任何表示核電廠安全的專家或政治人物,願意住在核電廠附近,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的東西,很難相信它是安全的。誰都無法保證意外不會發生,車諾比的意外、福島的意外,當人們認為核電廠是生活不可缺的一部分時,也不該天真的以為自己能從意外所帶來的浩劫中倖存,然而就算活了下來,生命也回不到過去的模樣。


揚娜貝塔雖說逃過一劫,但她失去了至愛的家人,她自己也因為輻射汙染,身體再也無法恢復健康,而她的小阿姨為了怕生下畸型兒被迫終止懷孕,許多人可能從此不能再生育。書裡提到災民們在社會中不被接納,因為他們的存在讓人想起可怕的事故,人民只想遺忘傷害,回到正常生活狀態,災民們就成了又病又窮的獨立族群,從此他們只能帶著「被爆者」的身分活著。


沒有經歷過核災的人,無法對災民的處境和痛苦感同身受,他們甚至認為情況根本沒有那麼嚴重,大家都誇大了輻射汙染的危險。就像揚娜貝塔的爺爺奶奶,事故發生時人不在國內,根本無從得知災難的毀滅性,他們不只是旁觀他人的痛苦,甚至貶低了別人的苦難,我想要等到揚娜告訴他們發生的事,他們才會悔恨地理解到原來,苦難不是別人的而是自己的。全民要享受核能所帶來的利益,卻只讓某些地區的人因此受苦,這不是人道,而是不正義的。


「現在我們再也不能說,我們一無所知。

我們不能逃也無法移民。

這個世界終究會成為我們自己設下的牢籠,

而且是核能科技進步造就的牢籠。


如果今日我們什麼都不做,

那麼人明天就會感謝

我們的沈默和「理性」。

每個人都該仔細想想,自己可以做些什麼。

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這一次,我們不會忘記。」


相關閱讀:《車諾比的悲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