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形式主義
俄國形式主義v.s 英美新批評
俄國形式主義
俄國形式主義感興趣的是"方法",建立文學理論的"科學"基礎。強調文本語言的運用、文本為語言構主、形式技巧、非傳統研究方式。
第一代俄國形式主義者認為,人文"內容"(感情、觀念和"現實")本身不具有文學意味,只能為文學的形式技巧發揮作用提供一個語境。他們的目的主要是用一種科學精神提出種種模式與假設,來解釋審美效果是如何由文學形式和技巧產生出來的。"文學的"性質是如何與"超文學的"性質區別開又同時發生關聯。他們把文學看作一種語言的特別應用。
英美新批評
新批評家們的興趣在:1.文本中特殊的語言結構,2.文學意義的非概念性質(非共象是殊象,單一事件本身),注重二者的結合:一首詩的複雜性體現出它對生活的一種微妙的回應,不可能把(文本)縮減為某些邏輯的表述或者解釋。他們強調文本細讀,"實用批評"和文本的有機統一性,但方法從根本上是人文主義。
相同處:兩者的目的都是要探索什麼是文本中特別的文學性,都不接受後期浪漫主義詩學的精神性,即那種瑣細的、經驗主義的詩歌分析法。
彼得•施泰納的形式主義三階段
第一階段-機器:把文學批評看作是由一堆"形式技巧"堆積起來的某種機械作用
第二階段-有機體:把文學文本看作是由許多相互關聯的部分充分發揮功能的有機結構
第三階段-體系:把文學文本理解成整個文學體系甚至文學體系與非文學互動的那個元(後設)體系的產物。
俄國形式主義發展背景
1915年,莫斯科語言小組成立,其領導者羅曼•雅可布森和彼得爾•鮑加兌廖夫還在1926年成立布拉格語言小組。
最初的激發力來自未來主義,未來主義者為革命的支持者,強調藝術家是(無產階級的)生產者,其職責就是生產工藝物品。在此理論背景下,形式主義者開始製造他們那套關於作家的技巧能力和工藝技能的文論,並保留了未來主義者關於文學過程那種機械的觀點。
1.形式主義早期階段:什克洛夫斯基定義說文學是-其使用的所有文體技巧的總和。
*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藝術技巧是使事物變得陌生,使形式變得困難,是增加感覺的難度和長度,因為感覺過程就是審美目的本身,因此必須延長。藝術是體驗一個事物藝術性的一種方式;事物本身是不重要的。影響了布萊希特的"間離效果"ex:直白的技巧
*敘事的理論:形式主義者強調只有"情節"(事件的安排)才是文學的,而"故事"只是材料。將情節用(陌生化)技巧加以破壞和建構是文學的目的。
*托馬舍夫斯基的"動機"指
a. 情節中最小的單位
b. 一個單一的陳述或行為:確定動機(故事要求,不可缺)/自由動機(藝術焦點,審美價值成分)
自由動機是作者跳出故事所寫,可能是一段評論,一個哲學思考反而更重要。-形式技巧和內容二分
c. 對外在的、非文學假設的依靠,為外在托辭,ex:觀念、愛情
<<商第傳>>完全沒有動機,而現實主義是動機的類型
*喬納森•卡勒一般性動機的總結
規化:要吸收或解釋某一事物,就必須將其置於某種文化能夠提供的秩序模式內,用一種文化認為是自然的話語方式來討論它,抹去它的本文性
2.托洛茨基把形式主義帶入下一個(結構論)階段
*雅可布森和蒂尼亞諾夫的一系列論文(1928)標誌此一階段的頂峰。他們的論文拒絕一種機械論的形式主義。
*蒂尼亞諾夫說文學是動態的語言结構,它透過文學對自身结構體系形式、功能材料語言等的關注使文學研究成为了一門現代學科。
蒂尼亞諾夫的文本是一個具有功能的系統的轉變,試圖說明文學"系列"(系統)與其他歷史"系列"的關係,從而超越狹窄的文學觀點。文學系統是歷史地發展的,其他系統對文學產生影響,並在部分上決定著文學進化的道路,不理解這些系統的運作方式,也就無從理解文學系統的運作方式,若要理解其他系統與文學系統的關聯,必須先關注文學系統本身的"內在規律"。
*穆卡洛夫斯基
a."前景化"理論:將陌生化概念發展的更有系統,是對語言各部分有意的審美扭曲。
b. 批評分析中排斥非文學成分(反前形式主義)強調在藝術生產中文學與社會之間動態的張力關係。
c. 審美功能說:審美是一個彊界不斷改變的領域。藝術範疇的周邊界限總是在變化著,而且與某種社會結構發生著動態的關聯。馬克思主義批評家以此建立關於藝術與文學社會意義的理論。ex:爵士樂
3. 動態系統
文學作品被看作一些動態系統,在這些系統中,各種成分被建構於前景和背景的相互關係中。在作品的體系中,倘若一個特殊的成分(例如古詞、古風)被抹去了,另外一些成分(例如情節或格律)就會起主要作用。
*雅可布森的"主導成分"是藝術品聚焦的部分,它統領、決定並改變其它部分。它給作品提供了一個結晶化的聚合點,為使它成為一個統一體或格式塔(完全有序的形式)提供了便利。為解釋文學史的有效方式。詩歌形式的改變與發展並不是任意的,而是主導成分變化的結果,在一個詩的系統中,各種成分之間的相互關係在不斷變化。
留言